烏魯木齊河經(jīng)常洪水泛濫族扰,肆虐成災种柑,為了鎮(zhèn)山鎖水岗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都統(tǒng)尚安下令在紅山之巔建造了一座統(tǒng)高10.5米的九級實心青磚鎮(zhèn)龍寶塔聚请,至今完好無損荠雕,成為烏魯木齊市的象征,塔映斜陽也成了烏魯木齊八景之一驶赏。
解放后炸卑,引水上山,廣植花木煤傍,修道建亭盖文,辟園筑湖,建廟造樓蚯姆,建成一座總面積逾50.6萬平方米的山頂公園--紅山公園五续。
游人攀登紅山絕頂,烏魯木齊雄姿盡收眼底蒋失。真沒想到返帕,新疆也有這么漂亮的公園。在公園里認識了不少樹篙挽,桃葉衛(wèi)矛荆萤、火炬樹、金葉榆、圓冠榆链韭、倒榆等偏竟,完全顛覆了我對大西北深秋一片荒涼景象的認知。
最吃驚的是還看到了林則徐的塑像敞峭,不禁沉思林則徐與新疆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踊谋?原來林則徐曾被革職流放到新疆。在新疆的三年也許是他一生中最痛苦旋讹、最悲憤殖蚕、最艱辛的日子,然而即便如此沉迹,他依然選擇了與新疆人民共患難睦疫,為新疆各族人民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是保留伊犁鎮(zhèn)總兵鞭呕,裁撤西安鎮(zhèn)總兵蛤育,添置天津,加強鞏固了受沙俄侵略威脅的西北邊防葫松。
二是在1850年瓦糕,召后起之秀左宗棠到湘江舟中徹夜長談,談及西域屯政不修腋么,地利未盡咕娄,以致沃饒之區(qū),不能富強党晋。一席話谭胚,激發(fā)了左宗棠經(jīng)營西北的決心。
三是在1844年未玻,為墾復阿齊烏蘇土地灾而,林則徐主動捐資承修了清代伊犁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阿齊烏蘇渠。
這條渠從伊犁河北岸蜿蜒西行扳剿,載著滾滾的喀什河水旁趟,從東向西穿越伊寧縣、伊寧市到達霍城縣庇绽,灌溉區(qū)域東西長132公里锡搜,包括伊寧縣、伊寧市瞧掺、霍城縣惠遠鎮(zhèn)以及兵團三個團場的140多萬畝耕地耕餐,擔負80多萬群眾的用水安全,是國家級的大型灌區(qū)辟狈。被稱為“林公渠”肠缔、“皇渠”夏跷、“人民渠”。
林則徐這種歷經(jīng)艱辛心系百姓的家國情懷明未,讓我由衷地敬佩槽华,也為身為閩人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