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樹漓花
第一次聽說李雪,是三年前杠览。
在網(wǎng)上搜尋心理學文章的時候偶然看到她的新浪微博,讀她的那些文字忽然有種撥云見日的感覺当宴,三言兩語直指問題的關(guān)鍵畜吊,用非常精練的語言就把我心底里壓抑許久的東西疏通了,讓人頓覺清爽暢快户矢。從此就開始關(guān)注這位美麗的80后心理培訓師了玲献。
最近讀了李雪的新作《當我遇見一個人》,有種強烈要和大家分享的沖動梯浪。
這本書主要闡述了母嬰關(guān)系決定著孩子未來的一切關(guān)系捌年,因為孩子通過內(nèi)化與父母的情感關(guān)系來學習并成長,而幼兒及童年時期與父母家人的關(guān)系模式與長大后的人際關(guān)系挂洛、婚戀生活礼预、工作狀態(tài)等等都有著直接的因果關(guān)系,只有真正認識到父母與我們的相處模式對一個人一生所形成的巨大心理影響虏劲,才能有效地療愈那些在成長中抹不去的傷痛托酸,成長為更智慧的自己,自我修復(fù)柒巫,不再將自己的心理創(chuàng)傷復(fù)制傳遞給下一代励堡,對個體及整個家庭而言是一本非常值得認真通讀且意義深遠的心理學圖書。
以我為例堡掏,最不喜歡的兩件事应结,一是不喜歡別人到家里來做客;二是極其不喜歡被別人毫無征兆地強行分派其他事務(wù)布疼,心里明明很委屈抗拒但嘴上卻不好意思拒絕摊趾,總怕別人指責而產(chǎn)生惶恐和焦慮。
閱讀了李雪的這本《當我遇見一個人》游两,追溯自己的童年砾层,不禁十分感慨,那些以為早就消失的記憶竟然根本就沒有忘記過贱案,穿過時空隧道看望孩童時期的自己肛炮,讓我完全明白了我為什么會是這樣。
記得的有小伙伴來家里找我玩宝踪,媽媽總沒有好臉色侨糟,甚至有一次我留同學在家吃飯,媽媽不僅言語冷淡而且還摔摔打打瘩燥,我和同學只好躲在我的小屋不敢出來秕重,后來不僅同學不敢來家,連我都不敢讓同學來家玩了厉膀,實在是太害怕媽媽不高興時家里沉悶的氣氛溶耘。
我是家里的長女二拐,下面有弟弟和妹妹,雖然那時我還是個孩子凳兵,但總被分派看護弟弟妹妹的任務(wù)百新,而且時常被挑剔:這個做不好,那個沒做對庐扫,明明滿心的委屈可還得按媽媽說的去做饭望。其實每一個孩子在心里都是非常忠于自己父母的,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全然看見形庭,被肯定和欣賞铅辞,也愿意盡力討大人的歡心,但孩子畢竟能力和心智都有限碘勉,很多時候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巷挥,雖有委屈但無力拒絕不屬于自己或自己能力以外的任務(wù),那種無處躲藏的惶恐與無助現(xiàn)在想來都心有余悸验靡,原來這樣的劇情早在我的孩童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了倍宾。
認識了自己的問題,如何去修正呢胜嗓?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時常保持內(nèi)觀覺察之心高职,從改變早已被自己內(nèi)化成固定習慣的關(guān)系模式開始:讓“內(nèi)在的父母”不再總跟“內(nèi)在的小孩”過不去,當出現(xiàn)害怕別人對我們的限制辞州、否定怔锌、評判等類似的負面情緒時,內(nèi)觀自己是不是幼年時期曾經(jīng)有過類似的體驗变过,讓我們惶恐不安無力承接埃元?通過自我覺察、內(nèi)觀自己媚狰,孩童時期那些能讓我們感覺快樂溫暖岛杀、積極向上的能量也會更加清晰有力,而那些帶給我們不愉快的消極負面的情緒才會因被看見崭孤,只有辨認出被當下喚起的只是當年未被撫慰的傷痕才有可能慢慢療愈自己类嗤,斬斷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模式也就斬斷了痛苦的輪回。
在我們成年以前辨宠,我們對生活的種種理解和感覺很多都是父母給予的大量投射遗锣,并潛移默化到我們內(nèi)心。
十幾年的家庭教育讓我們基本完成了對事物的主觀認識嗤形,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模式精偿,而我們與社會的關(guān)系也就是與父母關(guān)系的投影,所以當我們離開父母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后,就會發(fā)現(xiàn)在自己的主觀認識和客觀現(xiàn)實之間會存在著一條非常明顯的溝壑还最,在與之對接陷入谷底無法自拔時就會有困惑與迷失感墓阀,而有了清醒的認識跨越過去就是治愈和修復(fù),這是我們每個人成長之路上必經(jīng)的心理路程拓轻。
這本書并不厚,作者以自己大量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為實例经伙,從家庭的源頭找到問題的根源扶叉,從而找到解決的辦法,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帕膜、深入淺出地將復(fù)雜而抽象的心理活動清晰地描述出來枣氧,就像一股流動的能量,真誠而溫暖垮刹,讓人愿意讀达吞、喜歡讀,給人啟發(fā)引人思索荒典、令人受益酪劫,而書中的插圖更有一種童話般清新的感覺,浪漫可愛寺董。
我們一直都在生活之路上尋尋覓覓想要找到真正的自己覆糟,而且還想成為更有力的自己,甚至希冀我們下一代的人生比我們要更健康遮咖、更積極滩字、更快樂,更寬闊御吞,那您不妨讀一讀李雪的這本《當我遇見一個人》麦箍,相信您一定會有全新的認識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