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污淋。
西北望長安顶滩,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寸爆,畢竟東流去礁鲁。
江晚正愁余盐欺,山深聞鷓鴣。
-2-
說贛州“八鏡臺”
這是江西贛州的八鏡臺夜景冗美,多年前的一個(gè)爽朗的夏夜。
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着憨,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孔宗瀚任虔州知軍墩衙。鑒于“州城歲為水嚙,東北尤易墊圮”甲抖,于是“伐石為址,冶鐵錮基”心铃,以阻擋水災(zāi)的侵?jǐn)_准谚,從而解決了全城百姓的后顧之憂。之后去扣,他又在龜角尾城墻上筑起了石樓柱衔,后稱“八境臺”。
因“登臺可眺贛州八景”愉棱,便是“八鏡臺”得名的緣由唆铐。
辛棄疾的這首《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的“郁孤臺”,就是贛州古八景之一奔滑,離八鏡臺極為相近艾岂。
一日,孔宗瀚登上樓臺朋其,放眼望去王浴,只見一派大好河山,不由心曠神怡梅猿,創(chuàng)作的沖動(dòng)油然而生氓辣,于是利用閑暇之余,創(chuàng)作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卷《南康八境圖》袱蚓。
熙寧十年丁巳(1077)钞啸,密州太守蘇軾改知徐州,由孔宗瀚接任喇潘。正值蘇軾離別之前体斩,已到膠西接任的孔宗瀚便將自己所見繪成的《南康八境圖》出示,請?zhí)K軾按圖題詩响蓉,以便寄回虔州硕勿,鐫刻于石,以圖永存枫甲。蘇軾遂作詩八首源武,每首寓意贛州八景之一:
1.石城
坐看奔湍繞石樓扼褪,使君高會(huì)百無憂。三犀竊鄙秦太守粱栖,八詠聊同沈隱侯话浇。
2. 章貢臺
濤頭寂寞打城還,章貢臺前暮靄寒闹究。倦客登臨無限思幔崖,孤云落日是長安。
3. 白鵲樓
白鵲樓前翠作堆渣淤,縈云嶺路若為開赏寇。故人應(yīng)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yuǎn)信來价认。
4. 皂蓋樓
朱樓深處日微明嗅定,皂蓋歸時(shí)酒半醒。薄暮漁樵人去盡用踩,碧溪青蟑繞螺亭渠退。
5.馬祖巖
使君那暇日參禪,一望叢林一悵然脐彩。成佛莫教靈運(yùn)后碎乃,著鞭従使祖生先。
6. 塵外樓
卻従塵外望塵中惠奸,無限樓臺煙雨濛梅誓。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尋孤塔認(rèn)西東晨川。
7.郁孤臺
煙云縹緲郁孤臺证九,積翠浮空雨半開。想見之罘觀海市共虑,絳宮明滅是蓬萊愧怜。
8. 峰山
回峰亂嶂郁參差,云外高人世得知妈拌。誰向空山弄明月敦冬,山中木客解吟詩卵渴。
蘇軾作此8首的時(shí)候,其實(shí)還沒有到過贛州,也更未登臨八鏡臺令花。姑且算是“按圖索驥”倔幼。
十七年后监氢,蘇軾貶官嶺南绎谦,于惠州安置,途經(jīng)虔州定续,留居月余谍咆。親登八境臺禾锤,遍覽虔州風(fēng)光。于是深感原詩“未能道其萬一”摹察,遂滿足虔州之請恩掷,并補(bǔ)作后序一篇,時(shí)為紹圣元年(1094)八月十九日供嚎。其序?yàn)椋?/p>
南康江水黄娘,歲歲環(huán)城】说危孔君宗瀚為守逼争,始作石城,至今賴之劝赔。軾為膠西守氮凝,孔君實(shí)為代,臨行出《八境圖》望忆,求文與詩,以遺南康人竿秆,使刻諸石启摄。
——蘇軾《八境圖后序》
“孔君”者,即為“孔宗瀚”幽钢∏副福“始作石城,至今賴”匪燕,大概是對前人造福鄉(xiāng)里最高的崇敬蕾羊。
-3-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