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的習慣始于初中碱屁,如果小學那些被老師強逼著捏造出來的也算的話蛾找,或許還要更早呢。不過老實說很多被日后的我給“銷贓”了打毛,特別是走著走著一回頭猛然發(fā)現(xiàn)過去有多SB的時候,微博算下來全刪的經(jīng)歷有兩次碰声,日記本燒過兩次熬甫,一次是高中畢業(yè)胰挑,一次是大學畢業(yè)椿肩。本來不是個擅長告別的人,但由于這話從沒說出口過郑象,身邊的人都羨慕我可以走的這么瀟灑,我心想廢話特么你把回憶燒成灰他們也說你瀟灑盖矫。
但是今天噪沙,我覺得我特么太SB了,不正歼,我是說年輕時候嘗試銷毀并成功銷毀過往的行為SB。長久以來我在思考一個貌似深奧其實是因為自己怎也想不明白的問題,生而為人那么為此人與為他人之間的本質(zhì)差異究竟體現(xiàn)在哪兒冗疮?在于出身背景高低貴賤之不同檩帐,在于相貌身材興趣能力之區(qū)分,在于你選擇高官俸祿我樂意遠走他鄉(xiāng)湃密?誠然這些都是人與人之間不同的組成部分,但僅僅止于部分而已泛源,人與人之間最不可彌補的差異性恰恰體現(xiàn)在從出生那一刻起所經(jīng)歷的一切而成就的記憶,這些記憶隨著時間不可逆的流逝生根發(fā)芽刻在我們每個人的骨子里鉆進每個陪伴我們長大没龙、衰老缎玫、死亡的細胞中硬纤≡吣ィ回到本文開頭那個問題上來,試圖轉過身與過去告別跟記憶割裂肛鹏,這簡直堪稱一種極其殘忍的周而復始的自殺式行為恩沛。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兩段話,“記憶不可剝離雷客,一個人不只是當前的狀態(tài)桥狡,一個人是他本人當前狀態(tài)和他所有記憶的合體搅裙,我們在用不同的選擇創(chuàng)造未來的記憶裹芝,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自己”。 “我學會了如果你必須離開一個地方兄朋,一個你曾經(jīng)住過怜械、愛過颅和、深埋著你所有過往的地方,無論以何種方式離開蹭越,都不要慢慢離開教届,要盡你所能決絕地離開,永遠不要回頭案训,也永遠不要相信過去的時光才是更好的。因為它們已經(jīng)消亡萤衰。過去的歲月看來安全無害,被輕易跨越倦卖,而未來藏在迷霧之中椿争,隔著距離怕膛,叫人看來膽怯秦踪。但當你踏足其中,就會云開霧散”柠逞。這兩段話恰恰從兩個看起來似乎矛盾不可調(diào)和的角度撞擊著我景馁,就像兩個聲音板壮,一個告訴我別丟下過去合住,一個威脅我你只有未來。
這讓我感到絕望笨使,小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