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啃歐洲史。無人指點的環(huán)境下句惯,只能自己找書土辩,查資料,時不時被焦慮所環(huán)繞:為什么歐洲史這么繁復(fù)浩雜抢野,完全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拷淘!
買了一堆書,不是看得快睡著就是完全看不懂在說什么指孤,直到抽出一本《歐洲文明十五講》启涯,調(diào)理清晰,語言平實恃轩,越看越激動结洼。順手拍了一頁給小伙伴看,他不以為意地回復(fù)道:也就這樣叉跛,一般水平松忍。那一瞬間差點跳起來和他理論,想了想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筷厘,他不喜也就算了鸣峭,至于我,為什么會覺得它好呢酥艳?
什么是好書叽掘?
好書能解答長久以來的困惑,甚至拓展新思維玖雁。具體到這本書來說:
語言平實,好讀
這書看起來像陳樂民在大學(xué)課堂里的講課實錄盖腕,都是大白話赫冬,看著不累。歐洲史的好書千千萬萬溃列,也硬著頭皮啃了不少劲厌,似懂非懂之間只記得強啃時的痛苦了。最起碼這本看得很開心听隐,仿佛在階梯大教室里支著下巴興致勃勃地聽聽老師講課补鼻。
講故事,講梗概,講事件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如果想知道幾幾年發(fā)生的事件风范,某個人的生平咨跌,那不用看這本書,這里一概沒有硼婿。有的只是最粗略的梳理锌半,以及事件和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至于具體細節(jié)寇漫,出門左拐自行查找刊殉。
梳梗概,列推薦書州胳,這是最適合自學(xué)的方式记焊,也是我看到它欣喜若狂的原因之一。要知道作為歐洲史的新手栓撞,光找合適的書就用掉了洪荒之力遍膜,這邊可好,講到哪塊腐缤,就有一大堆相關(guān)的資料名像趵突泉的水一樣tulutulu冒出來捌归,盡管挑感興趣的看就行了(幸好不是該專業(yè)的,不然肯定被參考書壓死了)岭粤,省了多少力氣惜索,這就叫幸福啊剃浇!
插一句巾兆,《文明之光》在梳理單主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方面做得非常不錯,可惜主題間相關(guān)性沒那么大虎囚,撐不起世界史(喂角塑,人家就是講重大文明的,和世界史什么關(guān)系淘讥?你要求太高)圃伶。
說到梗概,我想到了《世界通史》的大事件羅列蒲列,就是先把世界史按時間段劃分窒朋,然后列出每個時間段的重大事件。能啃下來自然最好蝗岖,可以對世界史脈絡(luò)有直觀了解侥猩,可惜這招對我沒用,干巴巴的東西看過就忘抵赢,當(dāng)成工具書來查詢倒是不錯欺劳。
促進思考
對我來說唧取,看得happy的書,絕對畫滿了不直的橫線划提,寫滿了歪歪扭扭的標注枫弟,還有各種折角需要回去另找資料。這本書拿到不久腔剂,就徹底變成了“舊書”媒区,邊邊角角寫滿了看時的靈光一現(xiàn)(哦不,更多的是吐槽)掸犬。
比如袜漩,作者說“交上來的作業(yè),如果完全同意我的觀點的湾碎,照抄的宙攻,低分;完全反對我的意見的介褥,如果說得有道理座掘,可以,如果完全不著邊際柔滔,低分溢陪。”我在看書時的獨立思考是比較弱的睛廊,經(jīng)常順著作者的思路跑形真,看到這邊時忍不住思考:如果我要做這份作業(yè),會怎么寫超全?針對后面講的內(nèi)容咆霜,我能不能提出疑問甚至反對意見?或者干脆精讀這本書嘶朱,然后模擬著寫一份作業(yè)蛾坯?
比如,作者說“我讀的書除去中國的以外疏遏,大多數(shù)都是19世紀以前寫的脉课。”我在書旁標注:考慮到作者的出生年代财异,國外的書只看19世紀之前的會不會不夠倘零,有沒有辦法找到一些新的有價值的好書?
當(dāng)然每個人的關(guān)注點不同宝当,引發(fā)的思考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幾個不同的人坐一起聊聊胆萧,是不是會碰撞出不一樣的想法呢庆揩?嗯俐东,下次試一試。
最后總結(jié)一下订晌,這本書很基礎(chǔ)很好讀虏辫,適合想入門歐洲史卻找不到路的讀者,同時需要主動地找大量參考書進行補足锈拨。當(dāng)然當(dāng)茶余飯后的消遣小書看也很不錯砌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