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個人心中自然也有一千種讀書方法纯陨。
曾經(jīng)的我拇涤,看到正確的,吸引自己的讀書方法就立刻著手執(zhí)行衣摩,完全不去考慮這項方法的適用邊界和前因后果。
就像松下幸之助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的:“不捂敌,你不想可不行啊艾扮。”
蠻干了一段時間后占婉,問題也就自然而然暴露出來了栏渺。我也慢慢意識到,別人的讀書方法始終是別人的锐涯,要在自己身上踐行磕诊,肯定要做出改變。
關(guān)于輸入方式的改變
去年加入行動營纹腌,才正式地開始持續(xù)讀書霎终。
那個時候的讀書,更多的是以打卡和寫清單為目的升薯,很少思考邏輯結(jié)構(gòu)莱褒,眼里只盯著自己讀完的部分以及產(chǎn)生的感悟,有時可能一本書只讀完1/3就能完成打卡任務(wù)了涎劈。
因此在行動營結(jié)束后广凸,我重新捧起了前十天閱讀的十本書,開始去細細閱讀蛛枚。
這十本書基本都是以方法論為主谅海,因此找起重點來非常容易。一些用于輔助文章中心的例子和例證在我閱讀時基本都是一眼掃過蹦浦,非常感興趣的再多看兩眼扭吁。
讀書的速度雖然快了很多,但是整本書的邏輯架構(gòu)沒有列起來,拋開書本不看可能自己記住的只是幾個細節(jié)的點侥袜。
之后閱讀的目標也有所改進蝌诡,不再過于關(guān)注書中重點,而是在讀完一個或幾個章節(jié)后枫吧,回頭思考作者是如何寫出這幾章的浦旱,以什么樣的順序及什么樣的邏輯?不僅提升了自己思考的邏輯性九杂,也為之后的輸出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颁湖。
今年年初的時候,重新捧回了文學類書籍尼酿,比如小說,比如散文植影。
閱讀速度一下放慢下來裳擎,因為沒有大量的論證過程,也沒有清晰明確的重點內(nèi)容思币,我需要去字字句句鹿响,一段一段地慢慢揣摩作者想傳遞和表達的情感,同時也需要聯(lián)系作者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經(jīng)歷來理解一部作品谷饿。
有時候讀一遍還不一定看得懂惶我,需要借助豆瓣等他人的評價和感悟來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書中內(nèi)容。
所以一部文學類作品讀下來博投,常覺得“性價比”不太高绸贡,花了很多時間,閱讀的量卻沒想象中多毅哗。
這個時候就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在輸入方法上出了點問題听怕。
也許自己下一步可以先嘗試通過閱讀他人的評論和感想了解此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更有目的性虑绵,結(jié)合他人的感悟尿瞭,用自己的思考得出真正的屬于自己的想法。
光有輸入還不夠翅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声搁,只有當我們輸出了才能真正把閱讀到的東西變?yōu)榧河小?/p>
關(guān)于輸出方式的改變
在輸出方式上,我也是摸爬滾打了不少次捕发,才有了屬于自己的經(jīng)驗和方法疏旨。
在回顧行動營十本方法論書記的時候,前兩三本書扎酷,在閱讀完之后充石,我會寫下自己的感想。
但剛好,在回顧完貓叔18年年度分享后骤铃,有一點吸引了我:
“不要寫讀書筆記拉岁,去寫踐行清單《枧溃”
事實證明喊暖,長篇大論的感想,自己回過頭去也抓不出幾個重點撕瞧,感覺就像是為了完成任務(wù)而寫一樣陵叽,不夠?qū)嶋H。
于是我立馬從寫讀書筆記轉(zhuǎn)為寫踐行清單丛版。
光寫下了踐行清單還不行巩掺,我意識到自己缺少一個回顧和去真正踐行的過程。
很多個踐行清單就只是靜靜地躺在電腦里页畦,只不過是在讀到其他書有相似的感悟之時才會打開來重溫一遍胖替。
所以自己下一步的目標是,每天選取踐行清單的一條進行踐行豫缨,并在晚上總結(jié)踐行成果独令。
文學類書籍又很不一樣了。
我發(fā)現(xiàn)我根本做不到總結(jié)出踐行筆記好芭,因為他們帶給我的感觸更多是思想層面的改變燃箭,不能單純地用行動來表達。
在意識到這一點后舍败,關(guān)于文學類書籍招狸,我還是選擇了輸出感想的方式。
但不是長篇大論邻薯,漫無目的地發(fā)表言論瓢颅,更多的時候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觸動我產(chǎn)生想法的點弛说,來輸出自己的思考挽懦。
問題又來了,有的時候木人,我懶于輸出信柿。
在閱讀完文學類書籍之后,我會花一段時間上網(wǎng)搜索大家對其的評論和看法醒第,或者是幫助解決看不懂的地方渔嚷。往往經(jīng)過這幾個步驟之后,我就沒有再落實到筆頭上稠曼,想當然地認為大腦記住了形病。
其實這樣收獲并不大,當過了很長時間,再想起這本書的時候漠吻,你可能會恍惚量瓜,它究竟講了什么?當時觸動自己的點是哪些途乃?
所以自己下一步的目標是绍傲,不能懶于輸出,就算多花一點時間耍共,也要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想法烫饼,哪怕是一個瑣碎的點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