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一種客觀存在鹉动,還是一種主觀體驗轧坎。
它沒有好壞對錯,不要把孩子的情緒表達和性格聯(lián)系起來泽示。
1
帶娃的爸媽們一定有這樣的感受:
孩子喜笑顏開的時候就是天使缸血,
發(fā)起脾氣來簡直就是魔鬼,讓人不知如何是好械筛,
講道理勸不了捎泻,講硬話壓不住。
孩子喜歡發(fā)脾氣確實令父母很頭疼埋哟。
一些父母認為孩子發(fā)脾氣是對自己的挑戰(zhàn)笆豁,
為樹立自己的權威闯狱,
會用更大的憤怒竭力把孩子的憤怒壓制下去砍鸠,
----小孩必須要懂得怕,否則會無法無天录豺,肆無忌憚的發(fā)脾氣。
可仔細想想媒抠,用發(fā)脾氣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發(fā)脾氣趴生,
這個邏輯本身就是矛盾而荒謬的苍匆。
另有一些父母希望孩子幸附龋快樂检碗,時時刻刻都快樂折剃,
在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會轉移其注意力怕犁,或千方百計取悅孩子因苹。
可是溺愛不是孩子需要的愛篇恒,
這種做法并不現(xiàn)實胁艰,孩子終要自己面對這個世界腾么,
情緒是一種客觀存在解虱,不會因為我們不喜歡它就消失殴泰。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才是真正有益的愛悍汛。
2
如果你讀過之前的文章,
知道人類大腦中與情緒有關的區(qū)域杏仁體在孩子還小時反應強烈谱俭,
而與理性控制的前額葉還不成熟而且發(fā)育很慢昆著,
(即孩子的情緒腦發(fā)育比較快,
各種基本情緒很小的時候就具備瞳别,
但理智腦發(fā)育慢祟敛,調節(jié)情緒功能較弱馆铁。)
你就能對孩子發(fā)脾氣有幾分理解了。
想象一下历谍,一個認知有限的幼兒,
當他處于負面情緒中時勋桶,
他甚至不能理解正在發(fā)生著什么
--是什么控制了我捐韩?我正經歷什么鹃锈?為什么我感覺這樣糟糕?
這時候父母教孩子認識情緒是很有必要的屎债,
就像教孩子認識“這是樹,那是鳥”一樣自然已旧。
《小豬威比情緒繪本》(適合0-3歲)和《我的感覺》系列繪本(適合3-6歲)就是教孩子認識情緒的繪本惊楼,里面不僅有對情緒的形象描述秸讹,也有應對情緒的方法璃诀。
女兒小時候生氣時,我就會用繪本語言說校套,
“你生氣了”牧抵,
“(某某事)讓你很生氣”妹孙,
“你要噴火了”
“我覺得你頭上都要冒煙了” ……
這樣說得多了蠢正,
女兒慢慢學會了用語言表達情緒:
“我很生氣……”
“我都要飛到屋頂上去了机隙!”(類似英語里的hit the roof)
讓孩子說出情緒、描述情緒谎脯,不僅能讓孩子安靜下來源梭,
而且可以讓孩子的情緒腦和理性腦產生連接废麻,
理性腦重新開始工作油宜。
不過怜姿,共情并不是萬能藥沧卢,不是每次孩子一有情緒就要跟他共情披诗,
比如孩子輸了一場球賽立磁,大哭息罗,
你對他說绍刮,“媽媽很理解你現(xiàn)在很難過”孩革,
他會哭得更厲害膝蜈。
而且有時候饱搏,不請自來的共情是越界推沸,孩子會反感肺素,氣憤:
--這是我自己的事倍靡,誰讓你來管了塌西!
我女兒有時候會很明確地說布卡,“我要自己待一會兒雨让。”
所以忿等,我知道有時候我得閉嘴栖忠,或是密切觀察,或是靜靜等待贸街。
繪本《菲菲生氣了》就很貼切地詮釋了“情緒會來庵寞,就一定會走”的道理,
感受它薛匪,靜靜地跟自己待一會兒就好捐川。
情緒是一種主觀體驗,我們只能感受它,疏導它,無需評判好壞對錯。
3
除了教孩子認識情緒,我們還要認同孩子的情緒。
認同不僅僅是接納,還要表達認可和理解廊蜒。
有些父母覺得小孩喜歡小題大做脑又,
雞毛蒜皮的事也生很大的氣钞翔,
但是孩子的生活就是些雞毛蒜皮的事稠肘,
自然不會有升職加薪這樣的大事珊泳,
我們不能用大人的尺子丈量孩子的世界跨扮。
不論你認為那件事多么微不足道,
不論孩子的哭鬧讓你多么抓狂,
那件事對他來說就是大事抑月,
而且挨稿,現(xiàn)在他的情緒來了。
如果指責他,說他脾氣壞带膜,無理取鬧芭挽,
這樣就把我們大人情緒傳遞給了孩子妻导,
由此產生內疚感和羞愧感胰苏。
本來只有生氣這一種情緒,
現(xiàn)在變成內疚、羞愧、憤怒等多種情緒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情緒忱反,
這顯然讓事情更復雜,孩子也更難安慰机蔗。
他會認為自己的情緒是不正常的、錯誤的怪得。
這是一種自我否定徒恋,長久下來會導致自尊低匠璧,自信低。
所以墓毒,正確的解決方法是接受踪栋,
被父母接納,孩子才能接納自己图毕,
情緒也更容易平靜下來己英。
4
當然,大部分父母不是不能理解孩子生氣,
而是不能接受發(fā)泄情緒的方式吴旋。
發(fā)泄憤怒的方式有:大哭,大叫厢破,畫畫荣瑟,說出來,自己待著......
孩子生氣時能聽進我們的建議當然好摩泪,
但很多時候畫面有些失控笆焰。
兒童的情緒認知和表達都處于初級階段,
有時他們看上去確實很夸張见坑,
我們要多理解嚷掠,
這也是考驗我們肚量的時候。
一些育兒書里也教正確的表達方式:
不傷害他人荞驴,不傷害自己不皆,不損壞財物。
我也如此踐行過熊楼,
但發(fā)現(xiàn)霹娄,要一個幾歲的孩子這樣理性的發(fā)脾氣還是太理想化。
我們大人很氣憤時不也想罵人打人嗎鲫骗。
所以犬耻,當女兒生氣打我,
我不會指責她执泰,
也不會急于糾正她枕磁,
而是允許她打我,
但如果我默默忍受就是縱容了這種發(fā)泄方式术吝。
所以我會帶表情地說“打得很疼计济,不要打我”……
我只會說我的感受(不從道德層面講道理茸苇,這仍然是評判),
并有自然的應急反應峭咒,比如躲開税弃、表達難過,
這就讓她看到自己的行為給人帶來的影響凑队。
我始終相信孩子性情單純则果,
這樣的行為只是情緒所致,
不是性格問題,
不能動不動就貼標簽漩氨,動不動就教育西壮。
當她看到自己的行為給人帶來痛苦而不被允許時,
就不會再繼續(xù)叫惊。
“不傷害他人款青,不傷害自己,不損壞財物”這樣的原則霍狰,
需要給孩子時間慢慢習得抡草。
5
女兒三歲多時,我們陪她看了一部電影《頭腦特工隊》蔗坯,
電影沒怎么看懂康震,不過她知道了大腦里有五個情緒小精靈:
樂樂(快樂),怒怒(憤怒),憂憂(憂傷)宾濒,驚驚(害怕)和厭厭(討厭)腿短。
當她處于一種情緒中時,就會說自己大腦里的那個小精靈來了绘梦。
有時候看到她生氣生很久橘忱,
我就會提醒她:“我看到你生氣很久了,你知道自己在生氣嗎卸奉?”
“知道钝诚。”
“那是哪個小精靈一直在這兒不走呢择卦?”
“是怒怒敲长。”
“對哦秉继,為什么他一直在這不走呢祈噪?”
……
簡單幾句話,大腦的元認知能力即被開啟尚辑,
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能力的實質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覺察辑鲤、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與自我調節(jié)杠茬。
要知道月褥,即使是很多大人也不知道“我很生氣”和“我知道我很生氣”的區(qū)別弛随,
情緒來時只是沉浸其中而不自知。
而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宁赤,很多時候當情緒被覺察舀透、意識到時即消失了。
6
有時候光聚焦情緒是不夠的决左,
我們還要啟發(fā)孩子思考愕够,解決問題,
通過解決問題來疏導孩子的情緒佛猛。
事實上惑芭,很多時候,在接納继找、安撫孩子情緒的同時遂跟,
我們就會很自然地引導孩子分析情緒,
即“為什么婴渡?”“怎么辦幻锁?”
引導他們的思路從消極情緒轉移到怎么解決問題這個積極思考的過程,
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边臼。
《托馬斯和朋友幼兒情緒管理互動繪本》(適合4歲+)就是一套引導孩子在情緒下怎樣解決問題的繪本越败,
不僅有故事,后面還結合日常生活硼瓣,列舉了情緒的各種表現(xiàn)和解決方法,
最后還附有做手工的紙模置谦,
父母可以借此與孩子互動堂鲤,
增進親子感情。
這也更有利于現(xiàn)實生活中靈活應用這些方法媒峡。
7
以上就是引導孩子情緒管理的步驟瘟栖,可歸納為:
這里的關鍵是“認同情緒”這一步,
有時我們不一定非要有這一步的行為動作谅阿,
但在心里要有這個意識半哟,這是處理情緒的大前提。
很多父母做不到签餐,
經常會說寓涨,“多大點事兒,這也發(fā)脾氣氯檐!”
“你就是喜歡發(fā)脾氣戒良,我不喜歡你!”
這是否定情緒冠摄。
還有的父母會跳過這一步糯崎,
希望孩子理智几缭,于是講道理:“哭是沒有用的”,
“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這是忽略情緒沃呢。
但孩子的大腦不一樣年栓,
情緒會讓他們的理智腦無法工作,
認同就是為了平息情緒薄霜,
重新開啟理智腦某抓。
也許你覺得麻煩,太需要耐心黄锤,
但是面對一個工作原理與成人不同的大腦搪缨,
這只是用正確的邏輯做正確的事情而已。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
如果孩子的情緒受到不協(xié)調的回應鸵熟,
他們就會回避表達情緒副编,
也不會再感受到別人的情緒更不會恰當?shù)匕亚榫w用于人際關系當中。
這導致的后果流强,通俗點說痹届,就是情商低。
情緒控制能力至關重要打月,
不論是在幼兒園队腐,還是高三年級,
這種自控能力不僅對人際關系奏篙,
也對改善學習柴淘、完成學業(yè)大有幫助。
這不難理解秘通,
情緒時常伴隨著我們为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懂得管理自己情緒的人肺稀,有著了不起的自控力第股。
PS:文章中介紹的系列繪本不只針對生氣一種情緒,
還有難過话原、害羞夕吻、嫉妒等多種情緒介紹,
是帶有教育性質的繪本繁仁,
但給孩子讀繪本時切忌說教涉馅,
詳請參考《給娃講故事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