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兩則感受:
在微信群里和朋友聊起要不要報課程的事辟灰,一個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岔冀。
我是正在學習中凯旭,每周都會聽課寫作業(yè)。
A朋友也在學習中使套,工作比較忙落下幾期作業(yè)罐呼。
B朋友試聽了幾節(jié)課,猶豫要不要報名學習侦高。
聊起這件事嫉柴,我便給了幾條建議,想學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奉呛,要衡量一下自己的時間计螺,未來有意向走心理咨詢這條路報的話比較值得。如果只是想要更了解自己瞧壮,更好的看待親密關系等等的比較推薦了另一個平臺老師的課程登馒。
說完兩個朋友的反應帶給我很好的覺察。
A表達了對另一個平臺老師課程的抵觸咆槽。
B一一反駁了我給的這幾條建議陈轿,強烈的表達要學的意愿,讓我不要阻止她罗晕。
當下的感受有些不舒服济欢,感覺層面好心當做驢肝肺?自己的建議沒被接納小渊?
靜下來好好覺察法褥,是自己的表達又忘記了邊界意識。最近看書最震撼到我的一句話大意是不要剝奪每個人受苦的權利酬屉。是啊半等,每個人都有體驗嘗試的權利,自己主觀覺得不好不合適不一定別人也是一樣的需求點呐萨。潛意識層面急于幫助和給予杀饵,沒有看到這個人本身,建立的是“我”與“它”的關系谬擦。傳說中的圣母病切距,習慣性帶著結果傾向給建議,好的的我都給你惨远,壞的你沒必要走彎路的咸吃蘿卜淡操心谜悟。說出那些建議在表達層面沒有問題话肖,但在能量層面對方是會感受到這種“這個不好你別吃別去試”的能量,所以對方會為了維護自我葡幸,強烈的表達堅定意愿最筒。這是B同學帶給我的覺察。
當我們抵觸抗拒一個人蔚叨,一個物床蜘,甚至一個觀點的時候,再問一句:我是在反感什么蔑水?我有什么感受邢锯?我在做這個情緒判斷之前進行了什么樣的深入了解?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爆炸的時代里肤粱,我們看了太多標題弹囚,140字的片段信息,一兩句話配圖的朋友圈领曼,一分多鐘逗趣的視頻鸥鹉。 我們空閑時間攝入的這些信息構建了我們對一個東西的基本印象,這是我的主觀經(jīng)過思考得到的庶骄?還是別人的觀念想法被我接納了直接拿來用了毁渗?以上這些問號都是思維層面的思考。更可能的內(nèi)在模式单刁,抗拒的正是渴望的灸异,只是還沒力量去面對這份渴望。這是A同學帶給我的覺察羔飞。
寫到這里肺樟,想到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也正在維護著自己的自戀逻淌。像兩位朋友一樣只是用另外一種覺察的方式表達出對整件事的感受么伯。
但是那有怎么樣呢?
我現(xiàn)在虛弱卡儒,需要這樣呢田柔。
這是真實的我,值得被接納骨望,我跟自己說硬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