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再不聽話础浮,我就不喜歡你了颅悉。
這句話的正確表述方式應該是:你這個行為是錯的沽瞭,已經(jīng)影響到別人了。
很多時候剩瓶,父母真正的想法和說出的話是不一樣的驹溃,甚至完全相反的,這樣不僅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延曙,也沒學會正確的行為方式豌鹤,下次他還會繼續(xù)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枝缔,我們對他的愛是無條件的布疙,不會因為發(fā)生某些事而打折。
“你再不聽話愿卸,我就不喜歡你了”灵临、“你再這樣做,我就不愛你了”這樣的話說出去趴荸,孩子會聽進耳朵里儒溉,記到心里。
不少父母無意識中會仗著孩子的依賴說出一些在孩子聽起來暗含威脅的話发钝,即使那不是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顿涣,同樣會引發(fā)孩子心底的恐懼。
所以笼平,正確的表達方式很重要园骆。
孩子有不妥當?shù)男袨椋覀冃枰嬖V孩子對與錯寓调,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而不是威脅孩子锄码。
2. 你再哭夺英,我就不給你玩手機了晌涕。
同樣的,比如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很有點長痛悯,你就直接奪走了手機余黎,結果孩子不依不饒大哭大鬧起來。
這時载萌,你說了一句:“你還哭惧财,以后就再也不給你玩手機了!”
這句話的正確表述方式是:你可以玩手機扭仁,但是記住每次不能超過十分鐘垮衷。
不要把手機當成哄娃的“神器”,也不要把沒收手機當成懲罰的手段乖坠。
建立良好習慣的開始搀突,是對每一件事物有著正確的認知,手機可以玩熊泵,但要懂得節(jié)制仰迁。
這才是我們需要傳達給孩子的正確觀念,而不是為孩子玩手機的事情顽分,家里天天上演一場“大戰(zhàn)”徐许。
3. 你做得非常好,只是這個比賽規(guī)則有問題卒蘸。
還有些爸媽不懂怎么安慰受挫的孩子绊寻,經(jīng)常會幫孩子推卸責任。
比如悬秉,孩子參加一個比賽澄步,結果輸了,正在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足和泌。
這時候村缸,爸媽輕飄飄來一句“你做得非常好,只是這個比賽規(guī)則有問題武氓√菝螅”
讓孩子覺得遭到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從而產(chǎn)生“憤憤不平”的心理县恕。
時間一長东羹,孩子就會成了“玻璃心”,不僅輸不起忠烛,也學會了推卸責任属提。
所以,當孩子比賽輸了的時候,正確的表述方式應該是:輸贏很正常冤议,你參與就很棒了斟薇。
鼓勵不是教孩子推卸責任,把錯誤歸咎于他人恕酸,而是對孩子行為的肯定堪滨。
我們需要告訴孩子,所有的經(jīng)歷都會轉化成為人生的經(jīng)驗蕊温,只要參與袱箱,就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