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農(nóng)婦是我的鄰居二叔婆捣卤,今年86歲。
二叔公自我記事起就不在了八孝,聽說是早年英逝董朝。二叔婆一直是一個人住,小院里那幾盆茂盛的花草干跛,一把小板凳子姜,幾本被翻得有點破爛的書,就是她的老伴楼入。
在我們這個以種植哥捕、養(yǎng)殖維持生計的農(nóng)村里牧抽,愛干凈、喜歡看書的她顯得有點與眾不同遥赚。她的衣服總是干凈整潔阎姥,頭發(fā)用精致的夾子別起來,幾年前每逢過年還燙個得體的卷發(fā)鸽捻,這氣質(zhì)形象更像是城市里的知識分子呼巴。
村里的老婆婆都喜歡找她聊天,往往是皺著眉頭進去御蒲,微笑著出來衣赶。問起原因,二叔婆說厚满,“可能是墻上掛著的《莫生氣》發(fā)揮作用吧”府瞄。她想了想又補充,“我就給他們講歷史故事碘箍,聽完她們就不再生氣了”遵馆。
二叔婆對中國歷史非常熟悉,偶爾還能吟幾段詩詞丰榴。但你估計不會料到货邓,這位愛講故事的老人,從沒上過一天學四濒。
她不是不想上學换况,而是時世不許。二叔婆的童年在抗日戰(zhàn)爭和國共內(nèi)戰(zhàn)中渡過盗蟆,在她六歲時戈二,抗日的戰(zhàn)火燒到她的家鄉(xiāng),為了避難喳资,同時也為了生計觉吭,她和其他兄弟姐妹被逼分別被賣給富裕點的家庭。
她被賣到廣西一位富農(nóng)家里當丫鬟仆邓。小姐請了私教鲜滩,給小姐倒水時,她偷偷認了幾個字宏赘。當時沒有筆和紙绒北,她想學寫字,只能用手指在地上描察署。直到現(xiàn)在闷游,她還不怎么會握筆。雖然很苦,二叔婆很感恩這段經(jīng)歷脐往,讓她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文字休吠,給她打開知識的大門。
但好景不長业簿,戰(zhàn)爭很快漫延到廣西瘤礁,她的東家也得逃難,沒帶上她梅尤。她無家可歸柜思,也不知怎么歸,自己一個人邊問邊走邊打工巷燥,花了幾個月奇跡般地回到家鄉(xiāng)赡盘,找到了父母。但家里窮缰揪,不能多養(yǎng)一個人陨享,于是她又跟隨親戚去到廣州、佛山等地找工作钝腺。雖然沒機會讀書抛姑,也算開了眼界。在那段時間艳狐,她最喜歡的就是在茶樓聽人家講故事定硝。
就這么過了幾年,到了十五六歲僵驰,她順應(yīng)家里的安排喷斋,嫁到了我們村里唁毒。
沒上過學蒜茴,一直是二叔婆的心結(jié)。她一直沒放棄對知識的追求浆西,在知識面前粉私,總是很謙卑。我爺爺算是有點文化近零,她經(jīng)常拿著書籍報刊問我爺爺诺核,這個字怎么念。后來是問我爸久信,再后來就問我窖杀,直到憑我的知識存量已經(jīng)無法回答她問題。她還向我借上學時的歷史書裙士、社會書入客、語文書。她小書架上的書都顯得有點破舊,那些書不知被翻多少次了桌硫。說起這個夭咬,她有點不好意思,“玉兒铆隘,二叔婆年紀大卓舵,記不住,只能多翻幾遍”膀钠。
有時掏湾,當看到興起,她會端著書走進我家肿嘲,感嘆地說忘巧,“玉兒,你看秦始皇這么厲害的皇帝睦刃,卻沒有培養(yǎng)好后代來保住國家砚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看起來很可憐涩拙,但后來卻有了福報……所謂福兮禍之所倚际长,禍兮福之所伏~”
每每那個時刻,我都不得不感嘆兴泥,什么是讀書人工育?有的人讀書了,一問三不知搓彻;有的人沒讀過書如绸,卻能經(jīng)過自身努力成為學問人。學習可以是一個人一生的主題旭贬。
本文系半撇私塾新媒體創(chuàng)意寫作項目里程碑作品一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