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曬紅收到好久了昼捍,之前泡過一次,薯香明顯肢扯,蜜香濃郁妒茬,還帶陽光的味道,今天睡了一下午蔚晨,聽說有地震郊闯,但是弱弱的表示毫無感覺,無感也好蛛株,翻出易武曬紅喝一喝~
泡茶器:段泥壺 250CC
投茶量:8 g
(忘記拍了,下次要改進~)
水:農(nóng)夫山泉 (上一次用了昆侖山)
燒水壺 :不覺堂 1200CC (燒水量為 400CC)
燒水爐 :電陶爐
公道杯 :
前兩道 漫葉玻璃公道杯 250CC(容量不匹配育拨,屬于選器沒上心谨履,下次改進)
之后 一屋窯玻璃公道杯 400CC
茶杯 :
云南建水紫陶
云南柴燒
宜興段泥杯
景德鎮(zhèn)瓷斗笠杯
景德鎮(zhèn)瓷杯
景德鎮(zhèn)手握杯
水溫 :90度左右(水燒開溫杯,溫壺結(jié)束熬丧,個人感覺應該90度左右)
沖泡調(diào)整:
本次沖泡前兩道有微酸笋粟,為紅茶發(fā)酵過度,但第一次沖泡沒有任何酸味析蝴,應該是來到深圳之后高溫高濕的氣候?qū)е聲窦t加速發(fā)酵所致害捕;后面嘗試降低水溫,酸味被掩藏了闷畸。
香氣:
建水紫陶杯中茶湯香味幾乎不可聞尝盼;云南柴燒杯中蜜香薯香明顯;段泥杯中蜜香和薯香香氣平和佑菩;瓷杯在前兩泡均能聞到微酸與蜜香混合盾沫,降低水溫之后酸味消失。
滋味:
建水紫陶杯中茶湯干殿漠,不順滑赴精,感受不到蜜香和薯香;云南柴燒杯中茶湯順滑绞幌,入口順滑蕾哟,蜜香和薯香顯;瓷杯均感受蜜香和薯香顯莲蜘,但順滑度不如云南柴燒杯
耐泡度 :12泡
葉底 ?:有點干硬谭确,有嫩莖
總結(jié):易武曬紅有微微的陽光味道,這應該是與曬紅工藝有關(guān)菇夸;茶湯不夠醇厚琼富,應該是與樹齡和采摘季節(jié)相關(guān),個人判斷這茶應該是5月中旬采摘制作庄新,混采樹齡在兩百年之下的茶菁(經(jīng)證實鞠眉,吃茶為4月3日做薯鼠,但去年冬天云南下了幾場雪,今年春雨水也多械蹋,加上我泡茶時為了避開酸味而可以降低水溫出皇,所以香氣略弱)。
習茶心得:對易武茶其實沒有概念哗戈,看書也看不明白郊艘,習茶還是要多嘗試,身體的感知最直接唯咬,讓茶自己說話纱注,易武曬紅給我的感覺就是甘度極好,但是和桐木關(guān)紅茶的甘又不是同一種感受胆胰。不同材質(zhì)的茶器對茶湯香氣滋味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狞贱,瓷器最能體現(xiàn)茶本身的優(yōu)缺點,紫砂和云南柴燒陶比較能掩蓋茶的一些瑕疵蜀涨,比如酸瞎嬉,同時感覺云南柴燒比較能提高茶湯的順滑度和茶湯的粘稠度。
后記:爪機拍照很失真厚柳,糾結(jié)于是不是要入一個單反氧枣,但是想到一句話“玩單反,窮三代”别垮,對于一個工薪族的我來說是要好好考慮的便监,話說下次可以找一個專門的免費攝影師(小茗同學是不是會高興呢?她已經(jīng)說了好多次要拍碳想,可是我們住得太遠啦)茬贵。對于我這樣的“挨踢”人來說,每周有這樣一個習茶時間是該好好珍惜的~請別說我宅移袍,有同好也可以約啊解藻,大家一起習茶也是很愉快的(好像大家都很嫌棄我的龜毛和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