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前或者現(xiàn)在反璃,我都喜歡那種可以把自己生活過的很好的人幸斥。
我常常會羨慕那種可以把如此雜亂的生活過的井井有條的人弧满,把生活過成一首詩勋篓。用現(xiàn)在流行的一句話是過的“精致”吧享。
我曾經(jīng)問過我朋友一個問題魏割,精致是什么譬嚣?
她回答說:大概就是和好朋友一起去喝個下午茶,然后去電影院看個比較有趣的電影钞它。
精致的不是物質(zhì)是氣質(zhì)拜银。
精致的不是下午茶,也不是有趣的電影遭垛,而是你在喝茶尼桶,品茶時身上所散發(fā)出的輕松氣息。
知乎上有用戶引用錢鐘書先生的話來解釋精致生活的本質(zhì):
“洗一個澡锯仪,看一朵花泵督,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庶喜,并非全是因為澡洗的干凈小腊,花開得好救鲤,或者菜符合你的口味,主要是你身上沒有掛礙”
?
我從五年前甚至更早以前就有記錄的習慣秩冈,不過初寫時斷斷續(xù)續(xù)的本缠,并不懂得如何通過記錄日記讓自己變的更好。
偶爾寫日記也是因為和好朋友發(fā)生矛盾或記錄喜歡卻又不敢言明的暗戀情愫入问。
這些文字是不能被“保存”的丹锹,好像即便是“放”在家中最暗的角落都有被家長“窺探”的危險。
高中一年級芬失,我除記錄日常生活外楣黍,另一部分文字都是在苦惱于煩躁的人際關系。當時還未能在合群與不合群之間跳出來麸折,以為是否合群是兩個選擇:非黑即白
現(xiàn)在锡凝,我記錄的大部分都是我如何看見一個人。
通過一件事看一個人垢啼,通過一系列行動來嘗試了解另一個人的生活窜锯,想象著他以前是經(jīng)歷過何種的生活,究竟是何種環(huán)境才造就現(xiàn)在的性格與模樣芭析。
行動是能勾勒出一個人的性格輪廓锚扎。
現(xiàn)下年輕人都喜歡用手機下載各類APP,無論是記賬還是日記都喜歡在手機上記錄馁启。
我們仿佛進入了一個不需要紙和筆的時代驾孔。
手機是沒有溫度的,但文字有惯疙。
文字有扎手的波紋翠勉,你能清晰的觸摸到。手機只是一個工具霉颠,而日記是一本有味道的書对碌,是一部有趣味的電影。
日記是可以讓我看到別人的途徑蒿偎。
?
我爺爺經(jīng)常和我講起在他年輕時的故事朽们。講起以前他在我旅行時,他總是精神的很诉位,每當講到一些有趣好玩的地方骑脱,他總會笑的開懷。
一只手放在同側(cè)腿上苍糠,另一只手在空中描繪他曾經(jīng)走過的那些艱難而又充滿新奇的路叁丧,我能看到,在那雙飽滿而又干癟的手上勾畫出的景象。
爺爺年輕時經(jīng)歷過很多的事情拥娄,也看過很多的變遷坷衍,他們這一年齡的老人都是見證過時代更迭的人。
家庭聚會時条舔,他大部分時間都很沉默枫耳,默默地傾聽著飯桌上的各種聲音。
若是提到他感興趣的話題孟抗,他總是要說上一會迁杨,爺爺是一個胖胖的老頭,笑起來又會露出兩顆小虎牙凄硼,可愛的很铅协。
爺爺奶奶的生活很獨立,不依賴也不過分牽掛誰摊沉。他們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锦亦,從不要求指責誰筑凫。對功與名也是淡淡地查辩,從不與人發(fā)生沖突与斤。
老話常說隔輩親,我爺爺很寵愛我和姐姐尼斧。和姐姐聊天時聽姐姐說過姜贡,她在初中上寄宿學校時,每周五坐車回家下車總能看到爺爺在路口等她棺棵,姐姐和爺爺一起走過那條回家的路楼咳,無數(shù)次。
到我上初中時烛恤,爺爺總會送我到車站母怜,他推著自行車在我們身后走,我上車之前總會大聲說句:爺爺我上學去了缚柏。再等我回家時苹熏,他又會在家門口等我回家。
直到現(xiàn)在雖然我現(xiàn)在在外地求學船惨,只會在寒暑假時回家柜裸,但我和爺爺有一個“默契的約定”缕陕。
我總會在周末時給他打電話粱锐,這么多年爺爺也養(yǎng)成這個習慣。
若我有時太忙忘記扛邑,爺爺奶奶到了周末也會“準時”的打來電話怜浅。
我們都很珍惜現(xiàn)在的時光,當下永遠是難忘的。
?
我的家鄉(xiāng)有一個習俗恶座,便是每年春節(jié)過后的十二號到十六號的晚上好會“玩故事”有很多個小分隊搀暑。我爺爺是屬于鑼鼓隊,在隊里擔任打鼓的職責跨琳。
在我有記憶起自点,爺爺便一直在“故事”中擔任打鼓,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成年了脉让,爺爺仍然沒有“退休”
去年玩故事的時候桂敛,有天晚上下起了小雨,雨雖小但細而密而且一直下溅潜。
隊伍沒有解散术唬,我和奶奶擔心他可能會感冒,所以我?guī)е弊庸隼健愫捅幼汾s人群粗仓,等到我找到爺爺?shù)臅r遞給他帽子,當時他正在“工作”沒有收下设捐,
最后我還是托旁邊的叔叔給爺爺戴上的帽子借浊,杯子和傘被我?guī)Щ亓思摇?/p>
爺爺喜歡他的這份“工作”,不僅喜歡而且做到極致萝招。
我不確定爺爺是懷著一份怎樣的喜歡巴碗,大概是一種風俗文化的傳承吧,“故事”是爺爺從年輕時期就開始做的一件事情即寒。
盡管現(xiàn)在科技越來越發(fā)達橡淆,“出門”的人越來越少,但只要隊伍組織母赵,只要有一個觀眾逸爵,爺爺便會堅持下去。
我看到爺爺從不主動示人的一面凹嘲,執(zhí)著又踏實的做著自己喜歡信奉的文化师倔。
?
蔡崇達在《皮囊》中我想看見每一個人中有這樣一句話:
我常對朋友說:理解是對他人最大的善舉。當你坐在一個人面前聽他開口說話周蹭,看得到各種復雜趋艘、精密的境況和命運。如何雕刻出這樣的性格凶朗、思想瓷胧、做法、長相這便是理解棚愤,而有了眼睛搓萧,你才算真正“看見”那個人杂数,才會發(fā)覺這世界最美的風景是一個個活出各自模樣和體系的人。
現(xiàn)在社會太浮躁瘸洛,很少人愿意去了解別人揍移、理解別人。更多的人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反肋,不愿主動與他人溝通那伐,更別說去“喜歡”
但我,想看見更多的人石蔗,我不想錯過身邊任何一本殘缺而精致的書喧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