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
中國各省級行政區(qū)全是不規(guī)則的塊狀拂玻,邊界犬牙交錯。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1宰译、自然原因
古代交通不發(fā)達檐蚜,人們生活在固定塊狀的地域里,以自然山川沿侈、河流為界闯第,所以各省界限彎彎曲曲。
2缀拭、社會原因
自古中華民族就有渴望大一統(tǒng)的心理咳短,但不同省份、地域生活的人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生活習慣蛛淋,往往容易造成地方割據(jù)咙好。
各朝代的中央政府為了限制各地方割據(jù),所以在行政區(qū)劃分時就采用地域制衡原則铣鹏。
例如敷扫,在自然氣候、生活習慣上,漢中接近于四川葵第,而與陜西差異較大绘迁,應該劃入四川省。
但是卒密,漢中是整個四川的咽喉缀台,一旦控制漢中,就可以有效地威懾四川地方掌權(quán)者哮奇,斷了叛亂割據(jù)的念頭膛腐。
所以,自從漢中劃入陜西省后鼎俘,四川再也沒有發(fā)生過像三國蜀地自立為王的現(xiàn)象哲身。
中國為了防止再發(fā)生南北朝、南宋和金國等南北方割裂對峙贸伐,從明清至今勘天,中央政府把再劃分省份時,就不以南北方自然分界線秦嶺—淮河為界了捉邢。
所以脯丝,江蘇和安徽的北部屬于北方,而河南和陜西的南部則屬于南方伏伐,這樣劃分打破了自然界線造成的割據(jù)分裂的局面宠进。
又如安徽省距離江蘇省會南京不遠,江蘇省離浙江的省會杭州很近藐翎,都是考慮到了地域制衡原則材蹬。
所以中國各省基本都是不規(guī)則的凹凸有錯的塊狀。
而有一個省更把地域制衡的原則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吝镣。
它就是——甘肅赚导!
甘肅的形狀好奇怪
甘肅是中國各省中最狹長的,中間最細赤惊,兩頭粗吼旧,非塊狀,這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少見的未舟,它像一個啞鈴嵌在我國的幾何中間地帶圈暗。
甘肅能成為一個省不是按同一地理自然帶劃分的。
甘肅的東南部是典型的亞熱帶氣候裕膀,氣候濕熱员串,山清水秀。
而甘肅的最西北部是溫帶大陸氣候昼扛,這里干燥少雨寸齐,荒山戈壁欲诺。
而中部地區(qū)是典型的黃土高原。
生活在不同地帶的人渺鹦,文化方言扰法、風俗習慣,截然不同毅厚。
但是居然把這樣三個不同自然地帶劃分成一個省塞颁,背后原因是什么?
就是因為它在地理位置上的戰(zhàn)略價值吸耿。
甘肅戰(zhàn)略位置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中部控制西北交通的咽喉地帶祠锣,從“甘肅”二字就能體現(xiàn)出來。
甘肅的名字是由古代的甘州和肅州合并而來的咽安。
甘州伴网,今天的張掖,以“張國臂掖妆棒,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偷。它是中國通往西北的重要咽喉。
肅州募逞,地處今天的酒泉,地理位置更加重要馋评。
整個古代的西域放接,今天的西北三省都在它的輻射范圍之內(nèi)。自古以來留特,一旦丟掉肅州纠脾,整個西域都保不住了。
想當初霍去病打通西域蜕青,拿下酒泉苟蹈,掌握整個西北的主動控制權(quán),漢武帝高興地賞御酒四十壇右核,霍去病把酒倒入泉中慧脱,酒泉故得名。
如果要僅以“甘肅”名字設省贺喝,其管轄的范圍僅僅是河西走廊一塊菱鸥,但是為什么要將南部古代稱之為“隴”的一大塊劃入甘肅?
隴地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路躏鱼,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和軍事要沖氮采。
隴地是古絲綢之路第一站,而酒泉(肅州)是漢族實際控制的最后一站染苛,中間有金城蘭州相連鹊漠,形成一個完整的戰(zhàn)略輸送道路體系。
甘肅的重要
面對人心不穩(wěn)的西部少數(shù)民族,元躯概、清政府就必須要保證這一要道的完整性登钥,而且必須掌控在中央政府的手里,所以甘肅就設為一個省了楞陷。
又因為酒泉要對整個新疆怔鳖、青海、蒙古四周有很大的輻射震懾能力固蛾,而平?jīng)鰧ξ鞑亟嶂础幭囊惨猩畹耐亓Γ矢拭C的兩頭比較粗大艾凯,中間較細献幔,如同啞鈴。
所以趾诗,甘肅設置行省蜡感,就不是按人們的生活地域來劃分,完全是按戰(zhàn)略目的來劃分恃泪。
甘肅的存在確保了河西走廊的完整郑兴、獨立,加上甘肅狹長的行政區(qū)劃贝乎,即使獨立了也沒有腹地情连,始終是守不住的,中央政府就能牢牢地控制甘肅览效。
甘肅東臨寧夏却舀,北靠蒙古,西接新疆锤灿,南對青藏挽拔,是西北唯一不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
中央依托中原地區(qū)為腹地可對新但校、青螃诅、蒙做鉗制,同時切斷了(內(nèi))蒙古與青状囱、藏之間的聯(lián)系州刽,也切斷了新疆與寧夏之間的聯(lián)系。
所以浪箭,甘肅單獨設省穗椅,體現(xiàn)了自古以來中國在堅持大一統(tǒng)、防止分裂上的智慧奶栖,更對西部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具有輻射凝聚力和向心力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