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大學(xué)》之(13)
文/吳文博
寫這個題目是因為在論述“君子先慎乎德”時遇到了一個問題柬泽。《大學(xué)》文字不長,但它博大精深而又言簡意賅佣渴,不少文字既是論點又是論據(jù),相互支撐初斑,互為條件辛润,互成因果,并且都似乎是社會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见秤,有很強的說服力砂竖。比如“君子先慎乎德”是由上文論述了“平天下”之后推出的結(jié)論,所以行文上用了“是故”來表明關(guān)系鹃答。但由此《大學(xué)》又推論出了這個“悖入”與“悖出”的關(guān)系理論乎澄。這個理論其實應(yīng)該也是支撐“君子先慎乎德”這一論斷的。文章的論述思路是:君子先慎乎测摔,按照“德→人→土→財→用”的邏輯論述置济,德為本,財為末锋八,外本內(nèi)末浙于,爭民施奪,財聚民散查库。反之路媚,財散則民聚。這一切的根本就是要恪守一個“德”字樊销,而要做到恪守不渝整慎,就必須“慎言慎行”,也就是明白“言悖而出者围苫,亦悖而入裤园;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剂府。但在行文上拧揽,這個“悖入”與“悖出”的關(guān)系理論卻是以“是故”的形式,由上文推出來的,按文章的意思是淤袜,要恪守德就要慎言慎行痒谴,明白“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铡羡;貨悖而入者积蔚,亦悖而出”的道理。
那么什么是“惴持埽”呢尽爆?悖,從心孛聲读慎,意思有惑亂漱贱,相沖突;謬誤夭委,違背道理等幅狮。還有解釋是:悖,和事實相沖突株灸,違背常理彪笼,錯誤的。相關(guān)詞語如:悖論——錯誤的理論蚂且。悖入,是與常理沖突幅恋,違背道理的收入杏死、得到等。悖出捆交,與悖入的意思正好相反淑翼。不論語言、財貨品追,只要是不得當玄括、違背常理的摹芙,得到或者用出都會以同樣的方式“物歸原主”荒适,方式對等尘应,能量守恒恍飘。這很有些因果循環(huán)報應(yīng)的味道熬词。
那么牧氮,“愎停”有什么原則和標準嗎更振?這就涉及到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善鲫趁∷购浚《大學(xué)》在隨后的文字中引用了《康誥》和《楚書》里邊的話,說明“善”是衡量言行之是否逆情背理的根本標準是否有“悖”的成份堡僻,也就是是否“善”糠惫。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ひ撸”道善則得之硼讽,不善則失之矣∧把。《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理郑,惟善以為寶∽捎停”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您炉,仁親以為寶∫鄣纾”
這段話的意思是《康誥》上說:“上天賦予的大命不是一成不變的赚爵。”思想行為“善”法瑟,就會得到天命(幫助)冀膝,反之不善,就會失去天命(幫助)霎挟∥哑剩《楚書》上說:“楚國沒有什么可作為寶物的,只把善作為寶物酥夭〈蜕矗”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流亡者沒有什么可作為寶物的,只把仁慈親愛當作寶物熬北「砻瑁”這里把善提到“天命”的高度,而善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仁親”讶隐。這段文字很好地闡釋了衡量人的思想行為是否“闫鹨龋”的根本原則。
其實巫延,恪守德與“慎言慎行”是一致的效五,一個是內(nèi)心深處必須堅守的原則,一個是說話辦事必須遵守的法則炉峰。一表一里火俄,本質(zhì)相同:君子先慎乎德,尤其在從事社會事務(wù)的時候讲冠,說話辦事必須謹慎瓜客,嚴格遵守道德規(guī)范,切不可逆情背理∑滓牵“悖入”與“悖出”理論應(yīng)該而且也必須成為封建社會乃至當今天下君子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玻熙。可惜的是疯攒,不論是史書稗抄還是道德傳統(tǒng)嗦随,至今都沒有足夠重視這個“悖”字敬尺,有些遺憾枚尼。
《世說新語》記載過這樣的一些事。第一件砂吞,是東漢文學(xué)家孔文舉的事署恍。十歲時,孔文舉隨父親到洛陽蜻直。當時有個人叫李元禮盯质,任司隸校衛(wèi),名望很大概而。登門拜訪者必須是才子呼巷、名流和內(nèi)外親屬,李元禮才準許門衛(wèi)通報赎瑰⊥鹾罚孔文舉那么個小孩,怎么能拜訪呢餐曼?他對門衛(wèi)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配名。通報后入門就坐。李元禮問道:“您和我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呢晋辆?”孔文舉回答說:“古時候我們祖先孔仲尼曾經(jīng)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宇整,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瓶佳。”李元禮和眾賓客無不贊賞孔文舉聰明過人鳞青。太中大夫陳韙來得晚一些霸饲,別人把孔文舉的應(yīng)對告訴他,陳韙說:“小時候聰明伶俐臂拓,長大了未必出眾厚脉。”孔文舉隨機應(yīng)聲說:“您小時候胶惰,想必是很聰明的了傻工。”陳韙聽了,十分尷尬中捆。
第二件鸯匹,是東漢道德家陳元方的事。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歷史掌故泄伪。陳元方的父親陳寔和朋友約好了一起外出殴蓬,約定的時間是中午一同出發(fā)。過了中午蟋滴,朋友還沒有來染厅,陳寔就不等他了,自己先走了津函。過了一會兒肖粮,那位朋友才到了。當時球散,陳元方才六歲尿赚,正在家門外玩耍〗堆撸客人問元方:“令尊在家嗎凌净?”元方回答說:“家父等了您很久,見您不來屋讶,他自己先走了冰寻。”那位朋友便生起氣來皿渗,說道:“真不是人呀斩芭!跟人家約好一起走的,怎么就扔下別人不管乐疆,自己先走了呢划乖?”元方說:“您是跟家父約定中午走的,可是到中午您還不來挤土,這就是您不守信用琴庵;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人家父親,這是不講禮貌仰美∶缘睿”那位朋友聽了很慚愧,就下車來想跟元方再打打招呼咖杂,表示親昵庆寺,可是陳元方掉頭就回家去了,連回頭看他一眼都沒有诉字。
這兩件生活小事也許是古人為宣揚道德規(guī)范而附會出來的懦尝,但其中人物都是史冊有記載的知纷。孔文舉就是孔融导披,“融四歲屈扎,能讓梨×秘埃”大家也非常熟悉鹰晨。而孔融在文學(xué)上的影響較大,為建安七子之第一人止毕。陳元方模蜡,東漢穎川許(今河南長葛)人,與其父陳寔其弟陳季方三人當時以道德著稱于世扁凛,被稱為“三君”忍疾。然而,我引用這兩個故事的意義不在于孔文舉谨朝、陳元方如何賢德聰慧卤妒,而在于故事里的陳韙和陳寔的朋友,他們都是成年人字币,面對小孩子其言行有些“阍蚺”,就是逆情背理洗出,所謂“言悖而出者士复,亦悖而入”。陳韙在公眾場合不尊重人翩活,以不合情理的話傷害了孔文舉阱洪,沒想到這個小孩子機靈聰慧老成,竟以其人之還治其人之身菠镇,讓陳韙當眾難堪冗荸。陳寔的朋友違約,不能按時趕到利耍,本應(yīng)表示道歉蚌本,但他卻在小孩子面前責(zé)備守時信義的陳寔,沒想到這個小孩人小智慧不小堂竟,當面數(shù)落了他父親的這位朋友不說,還以十分鄙視的態(tài)度對待之玻佩。
以小見大出嘹。“言悖而出者咬崔,亦悖而入税稼》持龋”小的如一般公眾交際場合,落得個難堪丟人郎仆;大的如外交場合只祠,朝廷伴君、政治路線等等扰肌,那時不僅僅是難堪的問題抛寝,還有可能丟了性命。做人曙旭,處理社會事務(wù)盗舰,不謹言慎行成嗎?所以《草根談》里頭有幾句話說得很到位:“十語九中未必稱奇桂躏,一語不中則愆狀駢集钻趋;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業(yè)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剂习,守拙無巧蛮位。”這實在是人生的大徹大悟傲廴啤失仁!
至于“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說法實在是直白而明確的大道理猾昆,古今中外的很多大小事實都可作為論證陶因。貨,就是財貨垂蜗,既是錢幣楷扬,又是貨品。凡是逆情背理而取得財貨者贴见,必定以同樣不合情理的方式還出烘苹。粗話說:“你怎么吃進去還得怎么吐出來∑浚”佛語曰:“惡有惡報镣衡,善有善報〉涤疲”這些都是講“悖入悖而”的社會理論基礎(chǔ)廊鸥,或者是理論注腳。至于社會生活的古今事例辖所,恕我不再一一舉出惰说,實在是普遍到俯拾即是的地步≡祷兀《涅槃經(jīng)》里有“業(yè)有三報”的闡述吆视,它說:“業(yè)有三報典挑,一現(xiàn)報,現(xiàn)作善惡之報啦吧,現(xiàn)受苦樂之報您觉;二生報,或前生作業(yè)今生報授滓,或今生作業(yè)來生報琳水;三速報,眼前作業(yè)目下報褒墨§潘ⅲ”這里的“報”就是“悖入”與“悖出”的因果對等和回復(fù)報應(yīng)。對于那些只圖個人利益郁妈,不顧客觀情理的言行浑玛,或者總想以非法方式言辭傷人、占人便宜噩咪、取得財貨者顾彰,這無疑是最為明確的忠告。
然而胃碾,我們的文化積淀中有關(guān)“悖入悖出”的成語典故卻十分罕見涨享。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寫這篇讀悟仆百,我是想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厕隧,告訴大家,我們不僅要明白“悖入悖出”的道理俄周,而且要以此日常行為指南吁讨,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峦朗、社會事務(wù)中時時處處以之為警鐘建丧,做到言語、行為始終合情合理合規(guī)合法波势,把持原則翎朱,維護自我,進而營造和諧美滿的社會氛圍尺铣,讓我們大家都自由自在地幸福生活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