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在閑聊灭美,朋友突然聊起,最近手頭緊昂利,隨即問我届腐,你缺錢么?
我思考了1秒鐘蜂奸,說不缺犁苏。
事后思考了下,我是如何做的判斷扩所,我真的不缺錢么围详?發(fā)現(xiàn)當時我腦海中只是過了一遍我的日常生活,工作祖屏,吃飯助赞,睡覺,周末聚會,電影,大保健,必需品,游戲等具篇,感覺工資+淘寶收入是足夠的,還有富余哼拔,所以我說不缺概行。僅此而已。
我站在了自己日常生活的前提里儒鹿,站在了眼前的需求里化撕,我覺得我的回答是真實的,面對一個朋友约炎;沒有過遠的估計買車買房的需求植阴,也沒有裝可憐哭窮。但是圾浅,我并沒有站在朋友掠手,發(fā)問者的角度下看待這個問題,他所謂的缺錢是站在了怎樣的需求里狸捕,他期望我給出怎樣的答案喷鸽,或者說,他并不是期望我的答案灸拍,他只是想要找到一個跟他有相同感覺的人做祝,可以“抱團取暖”砾省。
所以“缺錢”是種狀態(tài),沒有量化的概念混槐。是種生活的狀態(tài)编兄,是種個人心態(tài)的狀態(tài)。
生活條件低的人声登,每天勤懇工作狠鸳,沒有過高物質(zhì)要求,不奢望豪車豪宅悯嗓。他們中也有不缺錢的人碰煌,即對生活滿足的人。換言之無論哪個社會階層的人绅作,都存在不缺錢芦圾,對生活滿足的人。
那時的我給出“不缺”的回答俄认,也許也表現(xiàn)出我對現(xiàn)在生活的滿意个少。而同學并不滿意。
是的眯杏,我忽然明白夜焦,這才是同學的核心訴求。跟做產(chǎn)品一樣岂贩,用戶提出的問題或需求茫经,也許背后隱藏著更深刻的問題,一個用戶需求的根源萎津。生活工作中卸伞,應該更多注意這樣的情況。
有時锉屈,我們在搞不清對方需求的時候荤傲,會問那些“你到底想要什么”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颈渊,有點蠢遂黍。如果用戶知道他想要什么,他為什么不直接說呢俊嗽?就像我想買鞋雾家,為什么非要說我要買衣服呢?另外如果用戶確實知道绍豁,而他又不直接說芯咧,就說明這個問題可能影響到他內(nèi)心柔弱的地方,所以強迫他們說出來也是不可能的。
能做的只有觀察唬党,思考鹃共,多去關(guān)心了解你認為對你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