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為的概念
行為指的是孩子所做的和所說的,并不是你對那個行為的評價并徘。例如:孩子把衣服留在地板是一種行為绘搞;貼上標簽說“邋遢”則是對這個行為的一種評價彤避。生活中我們是不是已經(jīng)習慣成自然地帶有色眼鏡去看孩子的行為了呢?PET中用一個長方形來代表孩子的所有可能的行為夯辖,稱之為“行為窗口”琉预。
2、接納的概念
所有父母都是凡人蒿褂,他們對孩子或多或少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接納或者不接納圆米。真實的父母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有時候能夠接納,有時候卻無法接納啄栓。因此可以將長方形分為“可接納行為”區(qū)和“不可接納行為”區(qū)兩個部分娄帖,所有可接納的行為放進行為窗口的上方,不可接納的行為放在下方谴供。例如块茁,你的孩子在周六早上看電視,讓你自由地干家務活,那么数焊,你會把孩子看電視的行為劃入“可接納行為”區(qū)永淌;但如果你的孩子看電視的聲音讓你無法忍受,這種行為就是“不可接納行為”佩耳。
? 行為窗口分界線應該落在什么地方遂蛀?這個全因人而異,不同父母的接納范圍會不一樣干厚。
3李滴、影響行為窗口分界線的因素
(1)父母本身的個性、心情等
有些父母天生容忍能力非常強蛮瞄,他們會對孩子產(chǎn)生包容和接納的感情所坯。接納和包容就是他們性格中的一個特點——他們的內(nèi)在安全感,他們的強容納度挂捅,他們喜歡自己這個事實芹助,他們的情感不易受到周遭發(fā)生的事情影響,他們被稱之為“善于接納的人”闲先。
? 有些父母状土,則是喜歡雞蛋里挑骨頭,非常不容易接納他人伺糠,通常這些人對于他人“應該”表現(xiàn)的行為蒙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行為是“錯的”训桶,抱有非常強烈和堅定的觀念——不僅是針對孩子累驮,而且是針對每一個人。跟這些人相處渊迁,你可能會覺得非常不舒服慰照,因為你不知道他們是否接納你,他們被稱為“不善于接納的人”琉朽。
當父母感覺自己精力充沛毒租、健康快樂時,就很容易接受孩子的大部分行為箱叁。
? 當父母由于睡眠不足而而疲憊不堪墅垮、頭痛欲裂,或者心情急躁易怒的時候耕漱,孩子的許多行為會使他感到心煩算色。這種不一致可以用圖來表示:
(2)孩子的個性
對于某些孩子,大家確實感到比較難以接納螟够。他們可能具有較高的攻擊性或者多動癥灾梦,或者他們表現(xiàn)的行為不討喜峡钓。例如,一個自生下來就經(jīng)常生病的孩子若河,一個難以入睡的孩子能岩,一個愛哭的孩子,或者一個有腹痛的孩子等萧福,都常常會讓不少家長很難接納拉鹃。
許多書籍和文章都主張,父母對每一個孩子必須一律平等地對待鲫忍。這個概念不僅誤導父母膏燕,也使得父母在對孩子的接納程度不同的時候產(chǎn)生罪惡感。大多數(shù)人都能坦然承認他們對于成人的接納程度有所不同悟民,那么在對待孩子上坝辫,為什么不能有接納程度的區(qū)別呢?
事實上逾雄,父母對一個特定孩子的接受情況阀溶,的確會受到這個孩子的影響,用圖表示如下:
有些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更容易接納女孩子而不是男孩子鸦泳,另外一些父母則恰好相反。非常好動的孩子會令部分家長感覺吃不消永品,有些父母則認為充滿好奇心及獨立探索問題的孩子做鹰,不如那些內(nèi)向、依賴性高的孩子惹人憐愛鼎姐。
(3)環(huán)境因素
父母是否接納也會隨著環(huán)境的不同而有所變動钾麸。一般父母都會承認,當他們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炕桨,自己對孩子的接納度會比在家里的時候大大降低饭尝。
孩子面對父母態(tài)度的突然轉(zhuǎn)變,常常感到困惑不解献宫。他們不知道為什么平時可以被家長接受的餐桌禮儀钥平,當有客人在家里吃飯的時候,父母卻突然表示惱火姊途。這種矛盾涉瘾,可以圖示如下:
父母雙方對于孩子行為的接納標準不一樣,也使得家庭內(nèi)的接納圖景變得更加復雜捷兰。通常而言立叛,父母中的一個總是較另一個更容易接納孩子的行為。此外贡茅,每位家長的接納線也會因為環(huán)境和心情的改變而上下移動秘蛇。因此父母雙方往往無法在同一時刻對孩子的同一行為產(chǎn)生相同的感受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