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為法步入到無為法,首先是“覺”的建立,再進入到“行”的基礎巡莹,最后才進入到無為的清凈之體泰讽。在這里,“行”的基礎便是五蘊薪贫,可見“五蘊”是多么重要喷兼。
《心經(jīng)》上說;“五蘊皆空后雷,度一切苦厄”季惯。“五蘊皆空”即是五蘊皆心臀突,五蘊皆行勉抓,五蘊皆用,五蘊皆清凈候学,如此才能叫真正意義上的五蘊皆空藕筋,也才能度一切苦厄。試想一個人離開五蘊能叫人嗎梳码?離開五蘊必將一事無成隐圾。
這有一個公案,四祖道信將衣缽傳與五祖弘忍之后掰茶,單人輕舟順江而下暇藏,不一日到了白下(南京),他棄舟登岸濒蒋,到了五色祥云的牛頭山盐碱。他來到幽棲寺把兔,問寺里的僧人們:“這里可有修道的人?”一個僧人聽到道信如此之問瓮顽,不高興地斜了他一眼县好,悻悻地說:“出家人哪個不是修道的人啊暖混?”四祖一笑缕贡,說道:“啊拣播?你說哪個是修道的人善绎?”是啊,身出家不見得是心出家诫尽,更不是剃個光頭就是和尚禀酱。
四祖之問,發(fā)人深省牧嫉,讓人深思剂跟。有一位老僧想了想,說:“我想起來了酣藻,從這向深山深處走十里曹洽,有一位名叫法融的僧人,獨自住在那里修行辽剧,由于他整天坐禪送淆,看見別人從不理睬,所以大家都叫他“懶融”怕轿,有人看見他打坐的時候偷崩,有白猿獻果、百鳥銜花的神異撞羽,莫非你找的是他阐斜?”? ? ? ? ? ? ? ? ? ? ? ? ? ? ? ? ?
果然是懶融,他對四祖的到來視而不見诀紊,依舊端坐如故谒出。四祖問他呆坐著干什么?他說:“觀心”邻奠,四祖不動聲色地說:“觀是何人笤喳,心是何物?”對于這個問題碌宴,法融無法應對杀狡,便乖乖地站起來。當他知道問話的是大名鼎鼎的四祖時唧喉,連忙施禮捣卤。
山里已十分清靜忍抽,但四祖卻奇怪地問:“還有比這更安詳?shù)牡胤絾岚诵ⅲ俊彼淖孢@一問董朝,其實是在說,“法融日夜勞神干跛,費力將自己限制在清靜山中子姜,正是為了所謂的清靜而忙得不亦樂乎!而心靈真正的安息之處楼入,并不是外境的清靜與熱鬧哥捕。”
可惜法融并沒有悟道嘉熊。四祖又接著引導法融說:“千百萬佛法之法門同歸于方寸之間遥赚,無數(shù)美妙的德行也都源自于心靈,就是說戒定慧阐肤,以及神通妙用凫佛,你都自然具備,一切都不離你的心孕惜。五蘊本清凈愧薛。心不迷,蘊自清衫画,心若迷毫炉,遠山清溝不清靜。人身難得削罩,用心證得五蘊皆空瞄勾,才是真道∶旨ぃ”
法融問道:“如此用心修證五蘊的功夫丰榴。因外境騷擾而生煩惱時,又如何應對它呢秆撮?”四祖說:“外境本來就沒有好惡四濒、美丑、靜鬧之分別职辨,所有的差異都是因我們的心分辨而起的盗蟆。我們以自己的好惡為取舍標準,外境才會出現(xiàn)差別舒裤。
比如喳资,我們認為污泥很臟,可是美麗的蓮花腾供,只有在污泥中才能生長仆邓。你若好心好意將泥鰍放在清水里鲜滩,它只會死亡!因此我們的心若不起雜念节值,煩惱又從哪里生起呢徙硅?心靈平靜便像鏡子一樣,能平等地折射出外境的一切搞疗,你就能遍知無疑了嗓蘑。盡管天上風云變幻,你只要隨心自在匿乃,自會煙消云散桩皿。五蘊本自清凈的作用,也自然透達一切法性幢炸⌒垢簦”? ? ? ? ?
? ? ? ? ?
法融終于大徹大悟了,他自此一改往日“懶融”的習性宛徊,開門授徒佛嬉,講經(jīng)說法,行五蘊之功岩调,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巷燥。甚至在唐高宗永徽年間,山中缺糧号枕,他老人家也早出晚歸缰揪,親自到丹陽乞討。每日返往80里葱淳,背米一石八斗钝腺,供養(yǎng)300多名弟子修行。因此赞厕,牛頭山成了吳越之間規(guī)模最大的道場艳狐,牛頭宗也自然形成了。? ? ? ? ? ? ? ? ? ? ? ? ? ?
其實密宗所有的法門也是建立在五蘊基礎上的修行皿桑『聊浚可以說,“修”字即是“覺心”的過程诲侮。加上利用五蘊之身的行镀虐,來完善解脫的全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