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原創(chuàng)作品,簡書首發(fā)厨幻,文責自負】
無數(shù)次聽過“木蘭山”,卻沒有機會走近她盛末;無數(shù)次吟誦《木蘭辭》檐嚣,卻不能想象她的模樣挖藏。今年草長鶯飛時節(jié),我終于走進木蘭山的懷抱,感受到了她溫潤的風情捎琐。
木蘭山,聽起來總會令人無盡遐想,讓人不經(jīng)意間想起中國歷史人物——花木蘭哑梳,懷著一絲好奇與向往劲阎,我們驅(qū)車前往木蘭山。
木蘭山位于武漢市北部黃陂縣境內(nèi)涧衙,從市區(qū)驅(qū)車九十分鐘即可到達哪工。到達木蘭山腳下時奥此,還不到上午十點。薄薄的霧靄在青山間繚繞雁比,徐徐的春風在草地上盤旋稚虎,雀躍的鳥兒在藍天下歌唱……,好一派木蘭山春光圖偎捎。
木蘭山因山上長遍木蘭樹而得名蠢终,因此,木蘭樹被當作木蘭山的寶茴她。木蘭樹其實是一棵茶花寻拂,這棵樹有480多年歷史,樹高三丈丈牢、樹冠達50多平方米祭钉。據(jù)說,以前這種樹漫山遍野都是己沛,后來由于氣候原因慌核,僅剩下這一棵。
全國除云貴高原外申尼,這是唯一一棵高齡垮卓、單瓣的茶花樹,她也就成為了我國江北一帶的珍稀古木师幕。每到盛花期粟按,這棵樹上開滿二三萬朵紅色茶花,滿樹花紅如火霹粥,一如激情燃燒灭将,濃郁的花香沁人心脾,讓人為之陶醉蒙挑。
木蘭山因木蘭樹而得名宗侦,木蘭樹因木蘭將軍而命名愚臀。名山忆蚀、古樹、英雄在這里渾然一體姑裂,蘊含著人們對花木蘭這位巾幗英雄深深的崇敬之情馋袜。
在木蘭山頂峰,有一池清冽的湖水舶斧,如同鑲嵌在天上欣鳖,故而取名“天池”。綠盈盈的靜靜的湖水如同一塊晶瑩剔透的翡翠茴厉,給木蘭山增添了一份靈動的氣息泽台。
泛舟湖面什荣,船兒推開平滑的浪花,浪花親吻船舷怀酷,戲水的鴨兒追逐著我們稻爬。“搖呀搖蜕依,搖到外婆橋……”桅锄,遙望外婆橋,船兒在通往木蘭外婆家的道路上样眠。
過了天池友瘤,徜洋在山間小路,順水而走檐束,就來到了木蘭外婆家辫秧。據(jù)說,木蘭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被丧。不大的院落茶没,整潔干凈,“木蘭看外婆紡線線”的蠟像晚碾,生動還原了木蘭無憂童年的生活場景抓半。站在院外,望著高高的草垛和若大的草地格嘁,唐時木蘭習(xí)武嬉戲的身影不禁躍動在眼前笛求。
童年無憂,青年多憂糕簿。木蘭十八歲那年探入,羌胡侵犯邊關(guān),木蘭父親連接12道兵書懂诗,卻因年老體弱不能參戰(zhàn)蜂嗽。于是,木蘭削發(fā)女扮男裝殃恒,替父從軍植旧。戎馬生涯十二載,木蘭成了一個赫赫有名的大將軍离唐。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巾幗英雄病附,在木蘭山修建了“唐木蘭將軍坊”。
木蘭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亥鬓⊥昊Γ花木蘭,這位家喻戶曉嵌戈、婦孺皆知的女英雄也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覆积。她吸引大家的并非僅僅是故事本身的傳奇听皿,更多的是它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念——至孝至忠、大智大勇宽档。
如今写穴,花木蘭代表的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不屈不撓雌贱、永不屈服的精神啊送;熱愛國家,孝敬父母欣孤,艱苦奮斗馋没,樂于奉獻的精神;開拓進取降传,巾幗不讓須眉的勇武拼搏精神篷朵!
明朝詩人朱臣頤曾寫過一道題為《木蘭山》的詩:“未有木蘭先有山,山名偏借木蘭補婆排。木蘭與山名俱在声旺,山并木蘭爭萬古《沃唬”木蘭山因天池而靈腮猖,木蘭山因花木蘭而名。仰望木蘭山赞枕,輕撫木蘭樹澈缺,遙想花木蘭,在這個春風搖曳的季節(jié)炕婶,我攜木蘭精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