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魚缸換水寝姿,水瓢里不小心舀起來一條小魚儡毕,倒回去再舀也切,又在我的瓢里。
魚如果會像人一般地思想腰湾,可能會以為自己兩次進入了異空間雷恃,被外星人用兩只無比巨大的眼睛注視過,甚至不是外星人而是神明费坊。
晚上用空氣炸鍋烤了兩斤雞脯肉倒槐,給狗狗們當零食。
在狗的心里附井,人肯定也是如神明一樣的存在讨越,人的神秘術(shù)法,從一坨坨的鐵疙瘩里隨手變出香噴噴的美食羡忘。
昨天看有人評論東西方文字的差異谎痢,他說,西方的文字對事物的定義是肯定卷雕,
我覺得對节猿。
而東方文字則是模糊的。
老子說漫雕,名可名滨嘱,非恒名。
中華文字是感性形象思維的浸间,給事物命名之后太雨,會隨著感覺的改變而為事物重新命名。
西方文字是形而上學的魁蒜,基于邏輯學囊扳,它是像數(shù)學一樣的符號,遵循邏輯原則進行組合兜看,并不會隨著人對事物具體形象的變化而變化锥咸。
兩種命名的規(guī)則,不能以好壞論斷细移。
對于藝術(shù)的領域搏予,我覺東方文字更好,而在科學的領域弧轧,一定是嚴謹確實的西方文字更適合發(fā)展與探索雪侥。
科學其實是反抗神明的碗殷,科學是人類用來窺探神明奧秘的天梯。
如果魚和狗這些動物也擁有了科學的思考體系速缨,它們就會研究人的神奇能力究竟來自什么原理锌妻。
如果它們擁有了藝術(shù)的思考體系,則會用詩歌或是音樂鸟廓,贊美或者詆毀人類从祝。
在蘇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臘襟己,哲學還剛開始萌芽的時候引谜,希臘的藝術(shù)已經(jīng)完備地發(fā)展出悲劇與喜劇了。
人一旦發(fā)現(xiàn)命運給予人類的悲歡擎浴,便有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员咽。
抗爭或者臣服。
中國的儒家與道家都是感應天命贮预,順從天命贝室。
古希臘人不甘示弱,于是造出來哲學與命運相抗仿吞。
道家后來演化出的內(nèi)丹派外丹派滑频,終究也只是試著摹仿神,學習走神的道路唤冈。
而西方的哲學世界盡是盜火者峡迷。
西方人試圖用科學征服宇宙。
于是你虹,有了蒸氣機绘搞,有了電,有了原子核能傅物,有了人工智能……
對于人類的未來夯辖,哪一種文化更為有益,這個問題其實已經(jīng)爭論了很久董饰。
當下是一個偉大的時代蒿褂,未來戲劇的大幕已經(jīng)徐徐展開。
最后這一集卒暂,是悲劇還是喜劇啄栓,誰都無法預料。
只有祝愿這世間介却,能有更久一些的安好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