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電影的時候亏栈,我還屬于外貌協(xié)會绒北,關(guān)心的是男演員帥不帥,女演員美不美峻汉。后來脐往,開始關(guān)心演技,那些虛有其表的演員遭到我的鄙夷瘤礁。再后來梅尤,在意情節(jié)和邏輯,關(guān)心故事說得合不合理赡盘、新不新奇矾湃。最近這些年,我開始關(guān)心電影配樂——那些配樂特別經(jīng)典的片子霉咨,會反復(fù)看很多次途戒,《走出非洲》就是其中之一僵驰。
《走出非洲》的配樂出自大師級的約翰·巴里(John Barry)。他的作品中既有扣人心弦的爵士星爪,也有節(jié)奏舒緩的浪漫史詩粉私。當他的音樂與影像結(jié)合,就產(chǎn)生了一種魔力:能令時光順流抄肖、倒流或停止。仿佛時間就在他的指尖裙士,任由他翻手為云管毙,覆手為雨。
《007》
約翰·巴里最為著名的作品是《007》系列電影的配樂酥诽。這其中的故事,還得從頭說起咖驮。
1933年托修,約翰·巴里出生在英國約克郡,父親是劇院老板砚嘴,母親是鋼琴家涩拙。生長的環(huán)境使然,他從小打下了扎實的音樂根基工育,而且很早就迷上了電影音樂搓彻。上世紀50年代旭贬,他組成了一個爵士樂隊(John Barry Seven),在流行樂界小有名氣扼脐。
1962年靶端,伊恩·弗萊明的間諜小說《007》要搬上大銀幕凛膏,最初簽了蒙迪·諾曼為電影配樂脏榆,但約翰·巴里的朋友邀請他再為影片寫一個片頭曲须喂。約翰·巴里花了一個周末寫成一首曲子,原以為它只會出現(xiàn)在片頭仔役,結(jié)果他走進電影院才發(fā)現(xiàn)是己,整部影片處處都是這首曲子。
約翰·巴里打電話向制片人抗議沛厨,因為他不僅沒有被預(yù)先告知摔认,而且沒有掛名参袱。制片人卻告訴他,先別生氣剿牺,他們已經(jīng)決定把所有《007》電影續(xù)集都交給他配樂了环壤。
從1962年的首部《007》電影《諾博士》镐捧,到1987年的《黎明生機》,約翰·巴里為這個系列電影配樂25年竹习。他創(chuàng)作的《007》主題曲“The James Bond Theme”列牺,至今仍是這一經(jīng)典系列的標志之一。
這首音樂的爵士風(fēng)格和緊張節(jié)奏泌辫,不但增加了劇情的張力震放,而且精準地刻畫出詹姆斯·邦德瀟灑不羈、果斷堅毅的性格诈铛,使這個有瑕疵的英雄更添魅力墨礁。
每當這首曲子響起,觀眾就開始期待詹姆斯·邦德的現(xiàn)身焕毫。而當音樂臨近末尾的高潮咬荷,銀幕上必然出現(xiàn)極具風(fēng)格的槍管鏡頭——螺旋形的膛線轻掩、詹姆斯·邦德的剪影和約翰·巴里的配樂成為影史上的經(jīng)典搭配懦底,留在無數(shù)影迷的記憶里聚唐。
《時光倒流七十年》
《007》電影的配樂使約翰·巴里在影壇上有了一席之地杆查。他陸續(xù)嘗試了多種配樂風(fēng)格,并因《生來自由》(又名《獅子和我》)一片獲得1967年的奧斯卡最佳配樂獎和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崖蜜,又因《冬獅》一片獲得1969年的奧斯卡最佳配樂獎客峭。
1980年,約翰·巴里為電影《時光倒流七十年》(又名《似曾相識》)配樂等恐,他的風(fēng)格開始轉(zhuǎn)向浪漫课蔬、唯美的管弦樂。他為這部電影創(chuàng)作的主題曲“Somewhere In Time”溫柔細膩战惊,婉轉(zhuǎn)多情同欠,是他各類電影配樂中最優(yōu)美的一支曲子,其生命力甚至比電影本身更為長久衫哥。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閉環(huán)的穿越故事撤逢。一位老婦人來到大學(xué)生的畢業(yè)聚會上粮坞,送給年輕人理查德一塊金表莫杈。理查德感到很奇怪,但也不以為意媳叨。幾年后关顷,他成為劇作家,為了尋找靈感而去一家酒店度假痘番。在酒店的陳列室里平痰,他認出了一張女演員的照片宗雇,就是那位老婦人。她已經(jīng)在送他金表的那個晚上故去了说铃。
理查德按照書里說的方法,穿越到七十年前债热,和女演員相識、相戀幼苛。然而窒篱,正在他們?nèi)缒z似漆的時候,他口袋里的一枚70年代的硬幣驚碎了他的美夢舶沿。他被打回80年代墙杯,試盡了各種方法,也無法再回到過去括荡。而女演員則用了幾十年的時間高镐,終于明白理查德是來自未來。于是畸冲,她來到他的畢業(yè)聚會上嫉髓,送給他一塊金表邑闲,讓他回到過去算行,與年輕時的自己相遇。
這個稍顯老套的愛情故事苫耸,因為約翰·巴里的配樂而變得纏綿悱惻州邢,百轉(zhuǎn)千回。開頭的唯美管弦如泣如訴褪子,仿佛是女主角在訴說數(shù)十年的等待和思念量淌。其中一小段鋼琴獨奏,就像是女主角穿著1910年代的白紗裙褐筛,走在酒店的林蔭道上,每一步都輕輕踏著一個音符叙身。而緊跟著的弦樂高潮渔扎,則好像男主角被困在現(xiàn)代,伏在陳列室的鏡框上痛哭信轿,令人心碎晃痴。
簡·西摩飾演的女主人公,只能用“驚為天人”來形容财忽。而約翰·巴里“音畫同步”的配樂倘核,則恰到好處地襯托著她的美,仿佛指尖輕輕劃過心房即彪,又如雙眸里眼波流轉(zhuǎn)紧唱,萬般柔情在其中活尊。
《走出非洲》和《與狼共舞》
1985年,約翰·巴里為電影《走出非洲》配樂漏益,打造了一張極具藝術(shù)性的原聲大碟蛹锰。這部電影的配樂,使他獲得了1986年的奧斯卡最佳配樂獎绰疤,也奠定了他作為頂級配樂大師的地位铜犬。
如果說《走出非洲》是“一個女人的史詩”,那么轻庆,約翰·巴里創(chuàng)作的主題曲“I Had A Farm In Africa”就是一首音樂史詩癣猾。
這支曲子氣勢恢宏,充滿了畫面感余爆。音樂響起纷宇,天邊的晨曦,薄薄的暮靄龙屉,起伏的山巒呐粘,遷徙的象群,跳躍的瞪羚转捕,隱蔽的獵豹和獅子……都在眼前一一閃現(xiàn)作岖。
樂曲和女主人公凱倫的講述完美融合,如時光之河滔滔流逝五芝。溯流而上痘儡,凱倫的思緒拉回到她最留戀的那片天地:充滿生機的草原在機翼下延伸,驚飛的鳥群撲簌簌騰空而起枢步。
這首如詩如畫的音樂無疑是約翰·巴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沉删,也是影史上最耳熟能詳?shù)闹黝}曲之一。與它相似醉途,約翰·巴里于1990年為電影《與狼共舞》創(chuàng)作的主題曲“The John Dunbar Theme”矾瑰,也承繼了這種恢弘史詩的風(fēng)格,把電影觀眾帶到廣闊的美國西部隘擎,與鄧巴中尉和印第安土著一起殴穴,馳騁在茫茫草原上。
鄧巴和蘇族人從抵觸到了解货葬,到互相認可采幌、信任,再到共同生活震桶、并肩戰(zhàn)斗休傍,其中的深厚情誼就如鹽溶于水一樣溶解在這首曲子里,又如煙飄散在風(fēng)里一樣輕拂過這片草原蹲姐。對自然的熱愛磨取,對自由的追求人柿,英雄主義的情懷,浪漫主義的愛情寝衫,都和這首曲子一起顷扩,抵達觀眾的內(nèi)心最深處。
這首樂曲成為了影史上的又一經(jīng)典配樂慰毅,為約翰·巴里贏得了他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第五座小金人隘截。
2011年,約翰·巴里因心臟病突發(fā)在美國紐約州納蘇縣牡蠣灣去世汹胃。但直到現(xiàn)在婶芭,他的音樂還常常在我的耳機里單曲循環(huán)著……
如果說是誰“溫柔了歲月,驚艷了時光”着饥,如果說是誰把我們一遍一遍拉回那些逝去的日子犀农,那我會回答:是約翰·巴里。
他的音樂就有這種魔力宰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