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年一度的高考剛剛結束,很多家長卻一刻也不敢松懈菠发,開始滿世界打聽——什么學校比較有競爭力,哪個專業(yè)將來好就業(yè)滓鸠?
這讓我想起了前一段時間,作家溫言在自己的公眾號上踱稍,講述的一個海外留學生的經(jīng)歷悠抹。
這個學生是溫言親戚家的孩子,她從小看著長大的啤挎。
這是個天才少年庆聘,曾就讀于某大學少年辦班氛谜,本科畢業(yè)后去了美國一個常青藤學校讀博。
今年澳腹,因為種種原因杨何,讀不下去了危虱。
想要轉讀人工智能專業(yè),難度很大蕊玷。因為沒有計算機基礎弥雹,就不可能申請到獎學金剪勿,需要父母賣掉房子,才能支撐這一大筆開支酱固。
回國或者留美國就業(yè),也行不通龄减。從小到大欺殿,天才少年除了學習成績好鳖敷, 情商幾乎為零程拭,對外面的世界也一無所知恃鞋。
父母問他,有什么打算畅哑,他只有一句話荠呐,“我無所謂,看你們泥张【现担”
少年班彤恶,常青藤學校,博士……這是很多人眼里的“人生巔峰”芒炼。而在這樣“人生贏家”的光環(huán)下焕议,天才少年的身后盅安,幾乎都是生活的死胡同。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别瞭?如果好的成績,好的學校晒衩,好的專業(yè)听系,都沒法保證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靠胜,那么毕源,到底是什么,決定著孩子的明天霎褐?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抓住0-7歲關鍵期培養(yǎng)一生的優(yōu)勢》這本書址愿,能夠為我們解開迷惑。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的作者是冻璃,以郝景芳和王立銘兩位博士為代表的 “童行學院”教研團隊响谓。
郝景芳是大家熟知的科幻作家,代表作《北京折疊》曾斬獲第74界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俱饿。 郝景芳從大女兒出生以來歌粥,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兒童教育研究。
王立銘拍埠,神經(jīng)生物學家失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嬉探。王立銘是個科普達人,同時也致力于用專業(yè)科學的方法教養(yǎng)孩子胎围。
?“童行學院”是郝景芳創(chuàng)立的兒童教育機構汽纤,試圖通過線上線下的課程實踐蕴坪,探索中國兒童的通識教育之路。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告訴我們径玖,只有做好學齡前的通識教育挺狰,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底層能力薯定,孩子才能在未來掌控自己的人生亏推。
這本書用科學的前瞻眼光,為家長們指出了面向未來的教育的3個要點:
第一芽狗,從科技發(fā)展的趨勢展望童擎,未來是什么樣子?未來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芯砸?
第二末购,從腦科學的角度分析,0-7歲的家庭教育為什么如此重要擎场?
第三,從家長的實操層面討論站欺,0-7歲孩子的家庭教育要如何開展矾策?
02
教育要面向未來,絕不能用過去和現(xiàn)在的眼光蓬豁,去規(guī)劃孩子將來的人生地粪。
為了孩子的明天未雨綢繆,是每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和責任笑跛。但是,如果我們試圖在專業(yè)學科和知識技術上為孩子提早布局妻坝,注定是一場徒勞刽宪。
比如嘴秸,當年炙手可熱的珠算技能,如今早就成了“老黃歷”串述。算盤成了老古董,珠算成了“文化遺產(chǎn)”觅赊,它的實用性已經(jīng)消失殆盡。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坯约,從嚴格意義上講横殴,現(xiàn)在已知的具體知識和技能衫仑,都會和珠算技能的命運一樣。
知識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瞄崇,未來幾乎不可能被準確預測等浊,我們現(xiàn)在唯一能確定的大趨勢就是,人工智能的浪潮撒踪。
在人工智能時代生存,需要具備3大核心能力是:與人工智能相處的能力忍捡、與人相處的能力砸脊、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
一、人工智能相處的能力——理解人工智能孩哑、操作人工智能翠桦、改進和發(fā)展人工智能等等。
以目前在“人工智能技術”基礎上研發(fā)的無人駕駛汽車為例,與人工智能相處的能力督勺,有3個層面的含義智哀。
簡單層面的,是可以操縱汽車,安全行駛到目的地骗爆;
再進一步的犀呼,比如,操作系統(tǒng)升級,復雜路況設置等等,
更有技術含量的菇民,比如第练,無人駕駛車的研發(fā)和生產(chǎn)等等玛荞。
人工智能程序的基礎是勋眯,語言閱讀表達和數(shù)理邏輯思維。同時岗屏,智能時代暇屋,知識技術更新飛快屋彪,這對我們的自學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與人相處的能力——人際交流溝通能力。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兼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協(xié)作佛呻、精神交流、情感陪伴,這些都是不能被機器取代的。
三骡送、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人工智能不具備的世界觀和創(chuàng)造力。
世界觀,是我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泣刹。
IBM的人工智能“沃森”项玛,被輸入了維基百科的多學科知識遭商,也在知識競賽中打敗了人類選手祠汇,但是喷橙,如果你問沃森贰逾,未來需要什么樣的人悬荣,它一定回答不上來。
因為世界觀疙剑,不是碎片化知識點的堆積氯迂,而是對大量知識的分析、歸類言缤、總結嚼蚀、理解、提煉管挟、升華轿曙,最后產(chǎn)生出新的觀點。
創(chuàng)造力,是生成有意義的新事物的能力导帝,一方面要理解舊事物守谓,另一方面要想像新事物。
創(chuàng)造的過程有點像烹飪您单,不是把所有的食材堆放在一起就可以了斋荞,火候的大小、烹飪器皿的選擇虐秦、佐料的先后順序平酿,等等,很多的因素悦陋,共同決定了最后菜肴的成色蜈彼。
世界觀和創(chuàng)造力,都是跨學科的綜合思考能力叨恨,不能被標準化柳刮、數(shù)據(jù)化,所以人工智能對此無能為力痒钝。
90年前秉颗,著名學者梁啟超在一次面對青年學生的公開演講中說,做學問的終極目的送矩,是為了做人蚕甥。學習做人,除了要學知識栋荸,還要養(yǎng)成獨立的判斷能力菇怀、正確的世界觀,以及優(yōu)秀的品德意志晌块。
90多年前梁啟超的結論爱沟,和如今我們面向未來的展望,是不謀而合的匆背。
而那個讀常青藤名校的天才少年呼伸,除了成績好,這些做人的本事钝尸,他一樣也沒有括享。他的無路可走,其實是必然結果珍促。
所以铃辖,無論過去,現(xiàn)在猪叙,還是未來娇斩,無論是追求個人幸福仁卷,還是立志改造世界,最后都要回到人本身成洗,要求我們有做人最基本的底層能力五督。
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就是一個人的底層能力瓶殃,或者也可以稱之為綜合素質,是由5個方面組成的:閱讀能力副签、數(shù)理邏輯思考力遥椿、溝通社交能力、遠大的世界觀淆储、蓬勃的創(chuàng)造力冠场。
03
決定一個人的底層能力,往往不是學校教育本砰,而是家庭教育碴裙,尤其是0-7歲時的家庭教育。
一点额、0-7歲是學習的關鍵時期
現(xiàn)代腦科學研究表明舔株,0-7歲是孩子大腦發(fā)育黃金時期,也是學習的關鍵階段还棱。
0-2歲時孩子大腦發(fā)展最快的時期载慈,腦重量從成人大腦的15%左右增加到80%,2歲時孩子的神經(jīng)細胞突觸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成年人珍手。
3歲時办铡,孩子的腦神經(jīng)結構已經(jīng)和成年人相同。到六七歲的時候琳要,孩子的大腦已經(jīng)相當于成年人的90%寡具。
大腦的發(fā)育包含兩個過程,大腦神經(jīng)細胞的增加稚补,還有大腦神經(jīng)細胞的突觸增多童叠。
大腦神經(jīng)細胞的突觸,就是大腦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連接孔厉。大腦神經(jīng)細胞通過“突觸”拯钻,交換信息。
我們學習知識撰豺、積累經(jīng)驗智慧粪般,反應在腦部活動中,就是大腦神經(jīng)細胞突觸的生長和修剪污桦。常用的連接亩歹,會被不斷地被重復強化,不常用的,就會遺忘丟失小作。
這就是“用進廢退”的道理亭姥。就好比在森林里走路,經(jīng)常走的地方顾稀,自然就成了路达罗,就算原來是康莊大道,沒有人走静秆,時間長了粮揉,也就荒費了。
孩子幼年時期的所有學習抚笔,不僅學到了知識扶认,更是對腦神經(jīng)結構的深刻改變,對孩子的一生影響重大殊橙。
二辐宾、0-7歲的啟蒙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家庭教育
0-7歲的學齡前兒童不適合去培訓班接受課堂教育膨蛮,一方面是因為情感因素叠纹,另一方面,也是由他們自身的身心特點決定的鸽疾。
人工智能之父馬文·明斯基在《情感依戀》里寫到吊洼,依戀學習,是人類學習過程中制肮,最獨特冒窍,也最奇妙的特點。
依戀豺鼻,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情感關系综液。依戀是人類適應生存的一個重要手段,孩子的依戀對象儒飒,就是孩子內(nèi)心安全感的來源谬莹。
小孩子會特別信任依戀父母,會把來自父母的信息桩了,賦予特別高的權重附帽。他們認為,井誉,父母說的話特別重要蕉扮,都是真的,即使父母不再身邊颗圣,也要按照父母的要求說話做事喳钟。
同時屁使,孩子在7歲以前,大腦前額葉皮質發(fā)育不成熟奔则,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蛮寂,自我控制能力弱,注意力不能長期集中易茬,思維發(fā)散酬蹋。
這個時候讓孩子接受課堂教育,事倍功半抽莱,不僅效率低下除嘹,還容易讓孩子對“學習”、“課堂”產(chǎn)生抵觸情緒岸蜗。
孩子的早期教育,由爸爸媽媽親自上陣叠蝇,才是最合適的璃岳,而且,要在生活中學習悔捶,在游戲中學習铃慷,在不知不覺中,增長見識蜕该,鍛煉能力犁柜。
04
為了全面提升孩子的未來競爭力,家長要帶著孩子去做3件最重要事情:多讀書堂淡,多交流馋缅、多體驗。
一绢淀、多讀書
童書中描繪的故事和場景萤悴,可以直接和真實的生活對應起來,這是從“玩”到“學”的無縫對接皆的。
從閱讀中學習覆履,尤其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學習,是讓孩子在“玩”中“學”费薄,孩子不僅不會抗拒硝全,還會樂在其中,記得更牢楞抡。
親子共讀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伟众,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習慣拌倍,還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匯赂鲤,讓孩子熟悉多方面的知識噪径。
同時,大量的閱讀能夠讓孩子盡早熟悉書面符號和具體意向的對應關系数初,這種理解能力找爱,是以后學習能力的關鍵。
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論讀書》中寫到泡孩,“讀書足以怡情车摄,足以賦采,足以長才”仑鸥。讀書的好處概括起來就是吮播,全面提升一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
二眼俊、多交流
科學研究表明意狠,有意義的對話,能夠極大地促進孩子的智力發(fā)育疮胖。因為對話涉及大腦的很多功能环戈,譬如,接受信息澎灸,處理信息院塞、理解與表達等等,是大腦學習思考的重要方式性昭。
有意義的對話拦止,是指父母和孩子要在對等的位置上,相互表達自己的思想糜颠。有意義的對話有4個要點汹族,承認、傾聽括蝠、提問和回答鞠抑。
承認和傾聽,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忌警,鼓勵孩子自由表達搁拙,不急著打斷、糾正法绵、評判箕速。
比如,孩子回來說不想上幼兒園了朋譬,別著急批評他不愛學習盐茎,先蹲下來,抱抱他徙赢,接著再問問他字柠,是不是幼兒園發(fā)生了什么不愉快探越?然后靜下心來,聽孩子仔細說窑业。
鼓勵孩子提問钦幔,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思考和表達的習慣,這是一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常柄。
對于孩子提問的回答鲤氢,最重要的不是答案是否正確,而是要讓孩子熟悉西潘,尋找答案的過程卷玉。
我們可以帶著孩子查閱資料,上網(wǎng)搜索喷市,通過分析相种、總結、歸納品姓,最后找到答案蚂子。也可以帶領孩子做實驗,通過觀察缭黔、推理,求證蒂破,最后得出結論馏谨。
這個過程是對孩子科學思維、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最好的鍛煉附迷。
而且惧互,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越多,親子關系就越親密喇伯,孩子的安全感就越高喊儡。
孩子和父母的日常互動稻据,父親和母親的相處模式艾猜,也都是孩子理解親密關系的“范本”。
這些“情商軟實力”捻悯,是孩子未來幸福與否的決定因素匆赃。
龍應臺曾經(jīng)在和2歲的兒子交流時,發(fā)出感慨——啊今缚,他的名字叫做人算柳。
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姓言,他既有溝通交流的生存需求和情感需求瞬项,也需要在這種互動中學習和成長蔗蹋。
三檩小、多體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煤率,絕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的知識怀读,都要放到實際場景中绎橘,去理解胁孙,去內(nèi)化。
有條件的家庭称鳞,可以多帶孩子出門旅行涮较。一個人見的世界大了,心胸和氣量自然就廣闊了冈止。
在旅行的過程中狂票,孩子既可以親眼欣賞不同的自然風貌,又可以體會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風俗熙暴,一路走一路學闺属,既輕松又高效。
如果時間精力有限周霉,沒法去遠處旅行掂器,父母依然可以引導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俱箱,多觀察国瓮,多思考。
比如狞谱,通過小區(qū)里的植物生長變化乃摹,體會四季更替,并且通過閱讀描寫四季的文學作品跟衅,去感知文字對美的表現(xiàn)手法孵睬。這樣的學習過程,一定比課堂教學更生動伶跷,也更有收獲掰读。
正如原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書叭莫,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師磷支,她的教益無窮無盡”。
05
無論任何時代食寡,一個人最核心的競爭力雾狈,從來都不靠“好學校”抵皱、“好專業(yè)”的光環(huán)善榛,也不是他所掌握的具體知識或者技能辩蛋,而是那些最基礎最底層的能力: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移盆、創(chuàng)造能力悼院、溝通能力等等。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抓住0-7歲關鍵期培養(yǎng)一生優(yōu)勢》這本書里咒循,既有對現(xiàn)實的冷靜觀察据途,也有對未來的客觀分析,還有大量的科學育兒技巧以及實操案例叙甸,可以幫助家長們更好地引導孩子颖医,養(yǎng)成習慣,提升能力裆蒸,為未來打好基礎熔萧。
“3歲看大,7歲看老”僚祷,看的不是孩子的模樣佛致,而是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方式。
未來不可預測辙谜,我們卻可以用良好的通識教育俺榆,全面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賦予孩子擁抱未來的信心和能力装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