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個話題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莽使,來源于我身邊的人對我上一篇文章《你可知道笙僚,我們的味覺正在被麻痹的路上》的反映肋层。
他們說,“馬鹿醬我覺得你上一篇文章寫得特別好栋猖,就是有點長蒲拉。”
聽到這個評價的時候我的內心活動是醬嬸兒的:
沒有冒犯我的朋友的意思燃领,我很感謝他們對我的肯定锦援,但我一直覺得這種評價非常值得推敲。
如果我的內容輸出和讀者的耐性是一個成反比的事情曼库,那么我越是想把一個話題說得透徹,篇幅就會越長慈缔,人們就越是沒有心情去讀下去种玛。
那么人們如果既覺得我的文章寫得好卻抱怨它長蒂誉,或許就伴隨著一種潛在可能距帅,即:人們并沒有仔細閱讀我的文章。
當然绍移,不看完文章就覺得你寫的好是一種信任蹂窖,但不看完文章就隨便指手畫腳恩敌,甚至要求作者總結大意,這就有點過分了月趟。
隨便舉幾個我見過的例子:
有電影公眾號寫了一長篇的電影介紹結果評論區(qū)有人直接略過的:
有全篇都在寫薩莉亞(一個平價連鎖意式餐廳)物價結果有睿智看成了敘利亞還在評論里杠的:
還有明明是篇吐槽文結果硬說你是廣告的:
作為一個寫文章的猿诸,我由衷覺得一切的褒貶都應該是基于把我的文字閱讀完、把我想表達的觀點理解透徹之上的摔寨。
很久之前我就在考慮到底是什么影響了大家的閱讀習慣怖辆,刨去個人因素删顶,我覺得人們對于大段文字失去耐性的普遍原因逗余,是由于生活的碎片化季惩。
“碎片化”早就不是什么專業(yè)領域的新詞了,自從手機成為主流媒體啥繁,碎片化就已經(jīng)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青抛。
現(xiàn)代人能接收到信息的來源既封閉又開放蜜另。封閉是指我們基本上只有手機(平板、筆記本同理)這一個途徑捣辆。
開放體現(xiàn)在我們手機上安裝的各類APP此迅。
想獲取一些新的知識就刷刷知乎、公眾號忍些;
想看一些新聞熱點就刷微博佑吝;
想知道朋友在干什么就刷朋友圈芋忿;
想快速獲得一些干貨就去刷B站小紅書;
想自我提升一下就去刷TED或者買一些知識付費的課程痹仙;
想獲取快樂就更容易了殉了,微博B站抖音快手,只有你看不過來众弓,沒有你不夠看。
而這些都是我們生活碎片化的產(chǎn)物脚乡。
你看奶稠,當你把這個詞匯單拎出來的時候捡遍,或許你還能保持一些警惕,但更多的時候辆飘,你身處于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里,卻渾然不知劈猪。
之所以渾然不知昧甘,是因為我們以為我們真的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時間充边,通過碎片化接收了這些海量的信息而達到了獲取新知識、獲取快樂浇冰、自我提升的目的肘习,但其實并沒有。
或者說脖含,我們以為我們在得到一些東西投蝉,但實際上我們失去的卻更多。
先談談獲取知識吧瘩缆。剛才也提到,在信息碎片化的環(huán)境下着绊,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可以說是容易了很多,我們不需要去買書買報紙氯夷,或者是泡在圖書館里,而是只要打開手機腮考,就能看到基本上任何我們想看的東西踩蔚。
但是枚粘,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發(fā)現(xiàn)了一個Bug馅闽,就是有價值的信息太多福也,無論自己怎么擠出時間去看都看不完攀圈。于是你開始把他們標星,或者轉入收藏夾现喳,便于以后閱讀犬辰。這里有個名詞(劃重點幌缝,期末要考的!)叫“松鼠癥”浴栽。即我們會不斷囤積我們覺得有用的東西缘厢。(也是很形象了)
而這個時候,另一個Bug又出現(xiàn)了椿每,你的收藏夾越攢越多,你卻發(fā)現(xiàn)之前收藏過的東西幾乎沒有再被你打開看過亦渗。
這一點在技能培養(yǎng)類的信息中就顯得格外打臉法精,每當我想學個手繪痴突,或者學個橡皮章入門,或者學怎么化妝而收藏的一些視頻和干貨文章帮碰,最后都會默默地躺在我的收藏夾里拾积,再也無法重見天日拓巧。
所謂收藏從未停止,練習從未開始傻唾,大概就是這么回事吧:)
不光是信息太多看不過來策吠,你以為你順利接收了的那些信息就會變成知識嗎瘩绒?Naive带族!
不論是朋友圈里的《十分鐘掌握XXX的所有秘訣》蝙砌,還是知乎付費文章里的《28天讓你成為XXX領域的大佬》,甚至是被推上神壇的TED恬总,無一不是想博取你的眼球壹堰,讓你覺得你真的可以用最短的時間get到最有用的干貨。
你只會在看完的那一瞬間覺得峻厚,臥槽谆焊,厲害厲害,又學到了新知識辜王,然后過個三五天誓禁,想用來和別人聊天裝逼的時候肾档,卻發(fā)現(xiàn)你只能想到最后的那一兩句結論,可能甚至都想不起來它是哪看來的俗慈。(當然闺阱,大多數(shù)情況你裝個逼人家也懶得細問)
這是因為碎片化信息里舵变,你能獲取的知識絕大部分都是以事實狀態(tài)或者以通俗易懂的簡單形式呈現(xiàn)的纪隙。
這就是信息碎片化帶來的弊端——知識結構碎片化。
即碘饼,你以為你記住的是知識艾恼,但其實它都是一些被打成碎片的事實麸锉,沒有前后語境沒有上下文,你不知道這個東西從哪得出的柳爽,也不去想這背后還有什么知識與其聯(lián)系泻拦,就像大部分人只知道“奶茶會讓人長胖”一樣。(然而并不會腋粥,詳情請?zhí)D至我的第一篇推文《一杯奶茶胖三斤架曹?可能是你點單的姿勢不對》)
你獲得的知識并沒有邏輯可言绑雄,那不叫知識,那只是事實的堆砌罗珍。
更致命的不是你以為你在碎片化信息里學到了知識脚粟,而是這樣長時間下去核无,你的大腦會變懶惰,以至于對那些需要思考和建立邏輯的知識感到排斥噪沙。
為什么你刷的越多正歼,越覺得好像沒記住什么佑惠,但又忍不住去刷,這是因為碎片化信息或讓我們產(chǎn)生一種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獲得了新東西”的刺激里面赌厅。所以就越想保持這種“不勞而獲”的快感特愿。
這也是人們越來越難靜下心閱讀的原因。
再來談談獲取快樂吧目养。
現(xiàn)代人壓力那么大毒嫡,那么忙兜畸,能抽空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快樂,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事情伐蒂。也是因此肛鹏,先有微博最右上面的沙雕段子,后有抖音和快手橫空出世昭雌,一條短視頻配上魔性的音樂和夸張的動作健田,填補了社畜們被生活打壓得千瘡百孔的內心妓局。
但說白了总放,這種快樂就跟被打了雞血一樣好爬,是轉瞬而逝的存炮,是會上癮的。
我是不主動看短視頻APP主義的宫盔,并不是因為不了解于是直接瞧不起灼芭。我曾經(jīng)為了實驗般又,下載并使用了一段時間的抖音,直觀感覺就是寄悯,有趣猜旬,新奇,有很多好看的人也有很多會各種技能的人筹吐,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我還收藏了一些PS技巧還有繪圖技巧的短視頻丘薛,然而邦危,就像前文那樣倦蚪,他們還是只是躺在了我的收藏夾里,這并沒有什么卵用裁僧。
這和我刷微信微博B站的感受如出一轍慕购,甚至讓我覺得更空虛沪悲。
因為他們的載體是短視頻殿如,在一個不到60秒的視頻里,除了一些視覺刺激以外门岔,你很難得到什么實質性的輸入谨胞,就連快樂都是笑一下就過了胯努,放下手機依舊是那個壓力山大的自己叶沛,想要再次獲得快樂就得繼續(xù)刷視頻,這種嗑藥式的快樂根本不是真正的快樂判帮。
當然晦墙,你要說你只是心情不好想打發(fā)時間或者你就是想找一些生活小竅門啊炫酷的技能啊之類的肴茄,那無可厚非寡痰。
但問題是拦坠,你根本控制不住你自己啊,刷了一條還會接著刷下一條入热,本來只想地鐵上刷一會結果直接坐過了站勺良;本來只想睡前刷半小時結果刷到了凌晨一兩點尤蒿,第二天一邊咒罵自己一邊艱難地起床腰池,然后到了晚上接著人類本質。
而你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不惜擾亂自己的正常生活跨跨,從中又得到了什么呢?
所以忱嘹,我卸載了抖音耕渴,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會上癮橱脸。沒辦法添诉,人類就是這樣,對于那種可以給自己短暫而強烈的刺激的事物就是毫無招架之力蘑斧。
不僅如此乌叶,當我們習慣了那種短而快的刺激模式之后准浴,正常的娛樂就變得很難刺激到我們了捎稚。
玩?zhèn)€游戲輸了,不快樂葡公,還不如刷抖音催什;爬個山蒲凶,好累啊拆内,渾身酸痛麸恍,還不如刷抖音;看個小說刻肄,太長了沒意思肄方,還不如刷抖音……我怕我繼續(xù)用下去會變成沒有抖音就無法獲得快樂的癮君子冰垄。
Again蹬癌,所以我卸載了抖音权她。
綜上所述,不論是獲取知識還是獲取快樂逝薪,碎片化信息能帶給我們的都是浮于表面的隅要、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的、不需要去思考的董济。
當然這也并不是件壞事步清,如果你平時有保持自己去系統(tǒng)學習的習慣虏肾,在此之上用碎片化信息來“添磚加瓦”廓啊,拓展知識面,這沒什么不好封豪。
但問題就在于谴轮,長期用這種碎片化信息來作為信息源,會讓我們的大腦“恃寵而驕”吹埠,讓你的思維變得狹隘第步,難以進行復雜的思考,并且在復雜的問題面前會潛意識去逃避缘琅,或者去尋找那個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得到的答案粘都,從而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
舉一個我身邊朋友的例子(對不起我又拿朋友開刀了)刷袍。某天我發(fā)了一條朋友圈翩隧,是一罐快被我喝完了的速溶黑咖啡,加了句文案大概意思是說呻纹,喝了一年終于見底了堆生。
然后我朋友就在我的評論區(qū)里非常有求生欲地(他知道我的暴脾氣)跟我說,站在一個朋友關心你的角度居暖,我去了印尼咖啡廠了解到這種速溶咖啡用的都是殘次豆顽频,對身體不好,盡量少喝太闺。
看到這個評論的時候糯景,對咖啡略有研究的我馬上就找到了要反駁的點,于是我碼了挺長一段話,大概意思就是速溶咖啡也分好壞蟀淮,三合一速溶和速溶黑咖啡是有本質區(qū)別的最住,制作工藝和牌子也不一樣,殘次豆其實產(chǎn)量并不多以及如果做成速溶黑咖啡會難以遮掩味道所以大多數(shù)會做成三合一速溶但那種我也不喝blablabla怠惶。(說到這我覺得又有題材可以寫了)
然后他的反應其實跟我認識的大多數(shù)人一樣涨缚,表示我只是關心你一下你何必那么認真,而并沒有對我的任何一個用來反駁他觀點的論點進行他的反駁策治。
明明是你跟我說這個東西不好脓魏,然后在我跟你談論它到底好不好的時候,你又覺得是我在較真通惫。
這其實就是比信息碎片化更值得我們去謹慎對待的事情茂翔,就是我們接收的信息變得越來越難以證偽。
簡單來說就是履腋,我的朋友獲得了“速溶咖啡都是殘次豆做的”這個信息珊燎,并且由于他接受這個信息的環(huán)境和對方給予的語境足夠可靠,以至于他認為這個觀點是完全正確的遵湖,于是他就開始傳播這個觀點悔政,即便他根本沒有去查更多的資料來證實這一觀點,但他依然相信這是對的延旧。
但問題是谋国,如果你都不肯說服我,又怎么覺得自己可以用一兩句話來對我的生活評頭論足呢垄潮?
當然他未必就是我說的這樣烹卒,我只是用這件事做一個合理的猜測,我舉他的例子也是對事不對人弯洗。每當別人用自己看到的“知識”來對我的生活方式提出建議的時候旅急,我其實都會去考證。
當我覺得好像也并不是對方說的那樣而去細問對方時候牡整,由于并沒有查相關的知識藐吮,而習慣了直接獲取結論的大腦又不愿去查相關的資料建立邏輯并分析問題,所以人們大多數(shù)時候就會選擇直接略過與我的探討逃贝,并拿出殺手锏:“別那么較真谣辞,我只是關心你一下°灏猓”
emmmm泥从,無話可說,然鵝有一說一沪摄,自己堅信的觀點被別人質疑了卻不去探討和證實躯嫉,難道這是我的損失嗎纱烘?
看到這里,首先我很感激你能看到這里祈餐,說明你的耐心還沒有被蠶食掉擂啥。然后,如果我寫的這些成功引起了你的焦慮帆阳,那么恭喜你還有救哺壶。
既然是拯救被碎片化弄得支離破碎的思維,那其實也很好解決蜒谤,努力給自己大段去做一件事的時間就好了山宾。
馬鹿醬回想起自己對于知識吸收最快的那段時間就是在高中階段,那時候也不讓帶電子設備芭逝,課桌前一坐就是一天塌碌。
而我們要做的也是保證在一整段時間里不被干擾,盡量不去看手機回微信刷微博旬盯,然后慢慢找回自己丟失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就是對我們接收到的信息保持警惕翎猛,看到了新的觀點并且要用的時候胖翰,一定多去研究研究,建立起關于這個知識的體系切厘,并且強迫自己做整理和輸出萨咳,這樣才不至于看一眼后就是永別。
更具體的方法論我沒有做過實踐疫稿,每個人的習慣也都不一樣培他,也就不多在這里帶節(jié)奏了。
但相信我遗座,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只知道那一句話真的沒啥了不起的舀凛。
我一直在想,這樣的自己是不是在與時代背道而馳途蒋,但后來我覺得猛遍,這只是個人選擇罷了,我只是選擇了在時代的浪潮中保持清醒号坡,不隨波逐流而已懊烤。
所以,回到最初的評價宽堆,我曾經(jīng)一度認為文章寫得太長讓人讀不下去是作者的問題腌紧。
但現(xiàn)在我想對他們說,或許是你自己的問題呢畜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