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看了《國家寶藏》第二季的云南篇沟启,里面重點介紹了云南省博物館里的三件寶貝模捂,有西漢時期的古滇國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皇帮,這件寶物生動的反映了古滇人的歷史和生活瞬間刽严;還有具有千年歷史的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寸潦。這兩件寶物我在云南省博物館里都見過皇筛,只是看了它們的前世傳奇就更加了解寶物背后的故事了琉历。最后一件寶物是聶耳小提琴,它沒有金銀珠寶那么閃閃發(fā)光水醋,所以我在博物館里并沒有注意到它旗笔。這次通過國家寶藏,這把小提琴引起了我的興趣拄踪。
這把小提琴是聶耳在1931年用幫朋友做事獲得的酬金買的蝇恶,這是一把德國制造的小提琴,以當(dāng)時聶耳買琴的價格來看應(yīng)該也不是什么名貴的小提琴惶桐,可是怎么就成為了國寶呢撮弧?
? ? ? 1935年潘懊,本來已小有成就的聶耳卻為了一個承諾獨自去了日本,這就是為了盡快完成電影《風(fēng)云兒女》的主題曲創(chuàng)作贿衍,當(dāng)時大部分歌詞已由田漢先生創(chuàng)作完成授舟,可是田漢先生被捕后,剩下的詞和曲都要由聶耳來完成贸辈。他反復(fù)修改就是想要去理解田漢先生想傳達的深意释树,想要通過這首歌發(fā)出心中怎樣的吶喊。最后終于譜寫出《義勇軍進行曲》一首激發(fā)出人民信心擎淤,激起當(dāng)時中國人民抗日斗志的名曲奢啥。新中國成立后,這首《義勇軍進行曲》被選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嘴拢,這也是我們云南人的驕傲桩盲。
? ? ? 聶耳用這把小提琴演奏出了我們的國歌,這把國寶小提琴一直保存到了今天炊汤,它靜靜地陳列在博物館里正驻,琴身上的油漆已有一些脫落了,邊緣也有明顯的磨損痕跡抢腐,雖然看上去老舊姑曙,但是一想到國歌是由它創(chuàng)作而出,就不由得心生敬意迈倍。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伤靠,是這把小提琴陪伴著聶耳,奏出一個個激動人心的音符啼染,沒有這把琴宴合,也許就不能激烈的表達出國歌的內(nèi)涵吧。所以迹鹅,大家都把它視為珍寶卦洽,用它來懷念聶耳、田漢那些為新中國貢獻出青春和生命的偉大革命者斜棚。聶耳還用這把小提琴創(chuàng)作出了《賣報歌》阀蒂、《金蛇狂舞》等四十多首流傳八十多年的音樂作品,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弟蚀,所以聶耳小提琴也是當(dāng)之無愧的國寶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