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老師說,她在新加坡留學時绍豁,發(fā)現(xiàn)新加坡人喜歡用“KASU”一詞來形容中國學生睹簇。
“KASU”來自一個中文詞匯“驚輸”,確鑿是來自粵語還是閩南語已不可考蕾盯。具體意思就是驚異于輸幕屹,害怕失敗。而在實際情況中則多指因為害怕輸级遭,所以常常人前裝作毫不費力望拖,而事實上確是在背后暗下苦工的人。
突然想起我高中時候的一個同學挫鸽。數(shù)學課上老師偶爾也會碰到解不出的題目说敏,此時老師就會請他到黑板上來演算。他筆走龍飛丢郊、洋洋灑灑盔沫,套用各色冷門定理、超綱公式枫匾,輕而易舉就能解答架诞。但在學校里,大家看到他是一個一門心思玩樂干茉,不那么踏踏實實埋頭苦學的學生谴忧。超乎尋常的數(shù)學造詣和吊兒郎當?shù)膶W習態(tài)度兩相比較,同學們都會認為他是天生就在數(shù)學方面天賦異稟,崇拜之情更是油然而生俏蛮。
但是直到一次家長會撑蚌,他的母親在被邀請分享“育兒經驗”時提到平時周末這位同學是如何挑燈夜讀學習數(shù)學,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并沒有所謂的天才存在搏屑。但于此同時我們對他數(shù)學的敬佩也在悄然瓦解争涌。
害怕輸非常好理解,因為害怕輸而努力也理所當然辣恋。但這種人前一套亮垫、背后一套的努力就顯得有些意味深長了。
我曾有一度非常不理解這一套因果邏輯伟骨,覺得實在太過吊詭饮潦。因為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携狭,我們都被千百遍地教導努力本身的重要性继蜡,那么努力本身作為一種優(yōu)良品質完全沒有遮遮掩掩的必要。
然而事實上逛腿,我想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被父母教導“不要跟別人說你在上課后補習班”的經驗稀并。而且包括我自己在內,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不愿意過多在他人面前透露自己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单默。
因為我們大多相信“一分努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獲”碘举。
我們聽了無數(shù)的故事:勾踐最后越甲吞吳的結果會讓人覺得在此之前再喝兩升苦膽汁也值得;愛迪生第一千次實驗的成功搁廓,足以讓前面九百九十九次的失敗都黯然失色引颈;雖然范進考了而二十多次舉人,從黑發(fā)到白頭淪為世人笑柄蝙场,但最后也還是考上了不是李丰。
中文里有個詞叫“功不唐捐”,英文里是“everything will pay off.”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認為只要努力就沒道理不成功拉庶。
如果你非常努力卻最后不可避免的失敗了氏仗,那么一定不是努力本身出了問題呐舔,而是你自身太過顢頇珊拼。就像你很難指責那些每天學習到凌晨但依然沒有考上大學的可憐孩子澎现,他們已經那么拼了剑辫,所以你只好把他們的失敗歸結為做了太多無用功妹蔽,智力不夠挠将,運氣不好之類捐名。
因為相信努力和成功互為充分必要條件镶蹋,也為了避免自己萬一不小心失敗了而顯得太過難堪贺归,所以我們傾向于表現(xiàn)出人前輕松的樣子秋冰。
與此同時我們害怕失敗剑勾,所以只好用更多的努力來避免失敗。但很多時候失敗來自于和他人的比較捂刺,而不是事件本身族展。
就好像所有事情都是一場零和博弈,別人只要做的比你好仪缸,他贏了贵涵,那么你就一定是個Loser腹殿。而當你表現(xiàn)得非常努力,你就沒法確保別人看到你的狀態(tài)而不奮起直追锣尉,你連唯一的那點優(yōu)勢:努力刻炒,都會被對方追平自沧。就像那句話說的:“就怕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坟奥。”
曾有一個調查顯示爱谁,一旦你周圍有20-30%的人都呈現(xiàn)出一種努力過度的狀態(tài)孝偎,那么對每個人都是一種傷害寺旺。假設當導師布置了2000字的論文阻塑,而很多人都選擇寫4000字,那么那些真的只寫了2000字的學生會被認為不合格虽抄,雖然他只是做了他原來該做的走搁。這種比較很容易就迫使所有人都向過度努力的方向發(fā)展。
嗯迈窟,我的室友開始背單詞了而我還在這里做這些有的沒的朱盐。
我也要去努力刷卷子了。
這才不是過度努力呢菠隆,口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