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宋老師
01.
想象一下,如果你早晨上班的時候蛙卤,在公司走廊看到了你的上司狠半。你滿臉笑容噩死,揮了揮手,向他打了一個招呼神年。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已维,對方卻沒有理睬你。
這個時候已日,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想法以及有何種情緒反應(yīng)垛耳?
帶著這個問題,我曾經(jīng)在課堂上問過不少的學(xué)生飘千,得到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堂鲜。我將學(xué)生的答案分為了兩大類,一類是悲觀派护奈,一類是樂觀派缔莲。
悲觀派的回答包括:糟糕,可能是我最近有什么事情把上司給得罪了霉旗;完蛋了痴奏,我在公司沒有前途了;我總是一個不招人喜歡的人等等厌秒。
跟隨悲觀派想法的情緒反應(yīng)就是有些許憂傷读拆、一上午都感覺心情沉重,或者是持續(xù)的郁郁寡歡鸵闪。
樂觀派的回答包括:可能是上司正在考慮問題所以沒看到我檐晕、上司的視力不好所以沒看到我、我長得太帥了容易和別人產(chǎn)生距離感(超自戀的答案岛马,哈哈)等等棉姐。
因此,樂觀派并不會有什么強烈的情緒反應(yīng)啦逆,很快就會把這件小事給淡忘伞矩,然后精神飽滿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當中。
02.
也許有人會說夏志,萬一上司就是想通過不理睬你乃坤,來表達對你的不滿呢?沒錯沟蔑,的確也有這種可能湿诊。
然而,真正的樂觀派瘦材,絕對不是“把頭埋進沙子里的鴕鳥”厅须,對所有的危險信號故意視而不見。他們能夠基于現(xiàn)實而隨時調(diào)整自己對一件事情的認知食棕,努力地和自己的消極思維進行辯論朗和,從而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错沽。
一個真正的樂觀派會也許會這樣想:“如果上司真的是因為對我有成見而不愿理睬我,也并不能說明我一無是處眶拉,至少我曾在某些方面取得過成績千埃,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渲玻”
或者是放可,“沒有人會一直被鮮花所包圍,每個人在工作中都難免會碰到問題朝刊,只要我更加努力地去工作耀里,一定可以重新贏得上司的青睞和好評∥牍牛”
總之备韧,無論發(fā)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樂觀派總能努力地去調(diào)整自己的認知來掌控自己的情緒痪枫,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當中织堂。悲觀派則很容易被負面想法和消極情緒所吞沒,表現(xiàn)得畏手畏腳奶陈、憂慮重重易阳。
時間久了,樂觀派就會越活越成功吃粒,悲觀派則會越活越失意潦俺。
03.
上面這些內(nèi)容,其實也反應(yīng)了心理學(xué)當中“情緒ABC理論”所涉及到的主要觀點徐勃。
“情緒ABC理論”由美國心理學(xué)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所創(chuàng)建事示,他認為導(dǎo)致我們情緒后果(Consequence)的往往不是誘發(fā)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Belief)僻肖。
換句話說肖爵,對于同樣一件事情,由于我們會采取不同的認知方式臀脏,因此會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情緒反應(yīng)劝堪。正如同樣是看到半杯水,有的人會說“太好了揉稚,還剩下半杯水秒啦!”有的人則會說“太慘了,還剩半杯水了搀玖!”
也就是說余境,我們所感知到的這個世界到底是快樂的還是憂傷的,往往不在于這個世界本身是什么樣子的,而取決于我們采用什么樣的眼光(認知方式)去看待這個世界葛超。
因此暴氏,如果想要更好地掌控情緒,就要積極地改變我們的認知绣张,將偏悲觀的認知方式調(diào)整為更為樂觀的認知方式。
所謂樂觀的認知方式关带,在積極心理學(xué)之父馬丁.賽里格曼的眼中侥涵,應(yīng)當是這樣一種認知方式:
將失敗或挫折看作是暫時的、特定的宋雏、由外在的原因所造成的芜飘。即,“我最終可以通過自己積極主動的努力磨总,來改變不太令人滿意的現(xiàn)實嗦明。”
想想看蚪燕,為什么發(fā)明家愛迪生一生當中能夠申請1097項專利呢娶牌?這實際上和他樂觀的認知風(fēng)格很大的關(guān)系。
面對困難和挫折馆纳,他總是能夠掌控住自己的情緒诗良。當他實驗了1000種耐熱材料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燈絲的時候,記者問他:“您失敗了1000次鲁驶,為什么還不放棄呢鉴裹?”愛迪生給出的答案是:
“我沒有失敗1000次,我是成功了1000次钥弯。我成功地證明了哪些方法是行不通的径荔。”
啥也別說了,干了這碗雞湯吧脆霎。
04.
當然总处,要想更好地掌控情緒,僅僅靠一兩次的認知升級還是不夠的绪穆,我們還需要采取持續(xù)不斷的行動辨泳,來強化和鞏固新的情緒反應(yīng)模式。
在社會心理學(xué)著作《影響力》當中玖院,羅伯特·西奧迪尼曾經(jīng)指出:
人有很多固定的行為模式屬于那種“一按鍵就播放”的行為模式菠红,機械而規(guī)律,很難改變难菌。
例如试溯,有些人過于敏感,自尊心特別強郊酒,很容易一句話就被激惹到遇绞,然后大發(fā)雷霆键袱。這種暴脾氣好像一輩子都很難改掉。
在之前的家庭生活當中摹闽,我就是這樣一個人蹄咖。我很容易因為一句話就被惹怒,然后朝家人大發(fā)雷霆付鹿。每次發(fā)完脾氣之后澜汤,又感覺對家人傷害太大,懊悔不已舵匾。但是下一次俊抵,我又很容易被同樣的話語所激惹,再次發(fā)脾氣坐梯。
后來我讀了一些心理學(xué)的書籍徽诲,下定決心想要改掉自己的壞脾氣。每次忍不住發(fā)怒的時候吵血,我會強迫自己去采取一些更加具有建設(shè)性意義的行動谎替,而不是馬上發(fā)脾氣。
比方說践瓷,努力克制自己的沖動院喜、重新對憤怒的想法進行評估、思考并選擇更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緒晕翠。
開始的時候喷舀,忍住不去發(fā)脾氣很難受,我覺得自己很壓抑淋肾。
但是當我一次又一次地堅持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去處理憤怒情緒之后硫麻,我的壓抑感開始逐漸消失,同時家人也給了我很多積極的反饋樊卓,最終我竟然就慢慢變成了一個脾氣溫順的小綿羊拿愧。
05.
我想說的是,我們其實可以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碌尔,來改變我們原有的那些不好的情緒反應(yīng)方式浇辜,然后替換成更加積極的情緒反應(yīng)方式。
哈佛醫(yī)學(xué)院神經(jīng)研究學(xué)者阿爾瓦羅.帕斯庫爾.勒奧納認為:“在整個生命的過程中唾戚,可塑性是貫穿一生柳洋、時刻進行的正常狀態(tài)。”
我們的每一次認知改變和行為方式叹坦,實際上都是在重新塑造我們的大腦神經(jīng)回路熊镣。
如果我們下定決心要掌控自己的情緒,那么開始的時候會很艱難,因為原有的神經(jīng)回路也許會很強大绪囱,很難馬上改變测蹲。
但是,只要堅持采用更加積極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鬼吵,那么新的神經(jīng)回路就會不斷得到加強扣甲,最終我們掌控情緒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悍。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上面這些內(nèi)容齿椅,那就是:要想要真正地掌控自己的情緒文捶,那么就要不斷地去升級自己的認知方式、堅持不懈地去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媒咳,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只有這樣种远,我們才能去掌控情緒涩澡,而不是被情緒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