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名:《狗十三》
片長:120分鐘
類型:劇情 / 家庭
導(dǎo)演:曹保平
編勍徽铡:焦華靜
主演:張雪迎 / 果靖霖 / 智一桐 / 代旭 / 黃詩佳
上映時間:2018-12-07(中國大陸)
很高興,今年的國產(chǎn)青春片《狗十三》終于擺脫了早戀、懷孕燎猛、墮胎的爛俗戲碼涩僻,也不再是小情小愛的創(chuàng)作套路捏肢。它比以往的青春片來得更加真實蚣常,也獲得了更好的口碑。
這是導(dǎo)演曹保平2013年的電影作品垂涯,因為某些不可知的原因被推遲了五年上映烁焙。
值得樂道的是導(dǎo)演近幾年的作品,《烈日灼心》耕赘、《追兇者也》骄蝇,還有更早以前和周迅合作的《李米的猜想》,豆瓣評分也都保持在了8分左右的優(yōu)秀水準操骡。
而電影《狗十三》講述的是13歲的初中女孩李玩的一段成長故事九火。
父母離異后的李玩一直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父親忙于工作册招,而且再婚后生了一個兒子岔激,陪伴李玩的時間少之又少。
弟弟出生時是掰,一家人商量該取什么名字虑鼎,爺爺說了句:
“李玩那個時候,都是你們胡起的名字键痛。咱這是個男娃炫彩,這個名字不能太隨便了∩⑿荩”
老一輩重男輕女的思想一句話就被帶了出來媒楼,爺爺奶奶對李玩的愛是寵溺而盲目的乐尊,一直和李玩生活卻不知道她并不喜歡喝牛奶戚丸。
因為年紀和三觀的不同,爺爺奶奶并不能代替父母的角色給予李玩合適的關(guān)愛。
至于李玩的父親限府,他很小心地平衡著自己在女兒和她后媽之間的距離夺颤。他會送李玩寵物狗來緩和自己與女兒的關(guān)系;會許諾她去看天文展覽胁勺;會在意李玩的感受而叫上她和弟弟一起去公園散步世澜,他也會把不得不送走的狗狗寄養(yǎng)到流浪動物救助所,而不是一開始說的狗肉店署穗。
他當然很愛自己的女兒寥裂,但愛的方式太過苛刻和冷漠。
也正如他后來自我抱怨時所說的案疲,“自己并不是一個好爸爸”封恰。李玩喜歡物理,他硬逼著她報了英語培訓(xùn)班褐啡,平時不允許李玩沾酒诺舔,但在應(yīng)酬時卻要她給叔叔伯伯們敬酒。
而李玩的母親在影片中更是從未露面备畦。
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生活的李玩無疑是孤獨的低飒,沒有人真正了解過她的內(nèi)心世界。
狗狗的名字叫“愛因斯坦”懂盐。因為李玩最喜歡的一門學(xué)科就是物理褥赊。
在小狗賣萌的攻勢下,李玩把它當成了平日里最親密的“伙伴”允粤。
可是有一天崭倘,爺爺帶愛因斯坦去菜場買菜的時候,愛因斯坦走丟了类垫。
所有隱藏在這個家庭外表下的矛盾點開始洶涌起來司光。
雖然爺爺不是有意弄丟小狗的,但是大家圍坐在屋子里商量了一下午的結(jié)果卻只是告訴李玩悉患,“長大了残家,要懂事,要學(xué)會體諒大人售躁。”
大人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用一個不容反駁的說法去換取李玩的諒解坞淮,如果不聽話,那就是胡鬧陪捷。
“你們都沒有去認真找過愛因斯坦對不對回窘!”
小狗在大人們的眼里也許只是畜生,但它在李玩眼里市袖,卻是她唯一可以傾訴衷腸的伙伴啡直。
那天晚上烁涌,李玩滿世界地去找愛因斯坦,最終還是一無所獲酒觅。
“在這個宇宙之外撮执,一定還有無數(shù)個同樣的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機會舷丹。這樣抒钱,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兒,就會在某個宇宙里被完成颜凯,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谋币。這樣想,心里就會好受一些了症概∪鹦牛”
李玩相信在平行宇宙里,愛因斯坦沒有丟穴豫,即使丟了也有可能已經(jīng)被找了回來凡简。所有不好的結(jié)果在其他的世界里都有可能好轉(zhuǎn),這成了李玩自我安慰的方式精肃。
其他的安慰方式秤涩,還有酒精。
關(guān)于酒的細節(jié)司抱,在小狗愛因斯坦出場的時候就有體現(xiàn)筐眷,它的窩就是一個用來放酒的紙箱臨時搭成的。還有在狗走丟后习柠,傷心的李玩和堂姐的男朋友高放出去喝酒回來匀谣,在家門口,握酒瓶的手被父親重重地甩到了門上资溃,手掌瞬間鮮血直流武翎。
父親的爆發(fā)把李玩嚇得一邊哭一邊尖叫。這場暴力訓(xùn)斥的戲成了整部電影的高潮點溶锭,所有被刻意壓抑的氣氛在那一刻都被激發(fā)出來宝恶,結(jié)果便是大人不容抗拒的一次完勝。
“爸爸打你是因為愛你趴捅〉姹校”
話里有心酸、無奈拱绑,和無法逾越的代溝综芥。
父母用來抹平代溝的方式是強迫著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生活,而孩子則會固執(zhí)地守住自己的一方墻角猎拨,試圖用棱角去反擊這個殘酷冷血的世界膀藐,而最后總是不出意外的妥協(xié)征峦,戴起偽善的面具。
李玩活成了父母眼中最理想的模樣消请,也活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樣子。
也許這是適應(yīng)這個社會必須要經(jīng)歷的殘酷過程类腮,但如果父母做的榜樣足夠恰當臊泰,過程本可以更加地美好。
在電影中學(xué)鳥叫的鄰居被救護車帶走的那一幕耐人尋味蚜枢。李玩原以為是樓上鄰居養(yǎng)的鳥兒在鳴叫缸逃,這種陪伴了她多個孤單夜晚的聲音讓她覺得世界還有片刻的美好,可是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是個有些“另類”的大人活在自己的臆想世界里厂抽。
肩上的三道杠讓這個人看起來極為可笑需频,這是現(xiàn)實世界對美好向往的諷刺,也是李玩思想上對大人聽話式教育的最后一次妥協(xié)筷凤。
還有李玩在找尋走丟的愛因斯坦未果之后昭殉,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放的那首《breed》,獨立搖滾和平行宇宙是十三歲李玩身上的特質(zhì)藐守,但是除了那個有些痞帥的男同學(xué)高放之外挪丢,似乎沒有人真心去了解過她。
當然卢厂,高放對于李玩的喜歡乾蓬,大抵上也只是一種青春期的懵懂。同齡人的共同語言在“這種事兒今后還多著呢”一句上便已適可而止慎恒。
在電影名字里任内,“狗”是貫穿全片的線索,也是李玩和家人矛盾激發(fā)的索引融柬,而“十三”也許并不只是代表了李玩13歲的年紀死嗦,聯(lián)想到字母“B”時,便有了更多的諷刺粒氧。
是對所有只看重學(xué)習成績越走,而忽視三觀培養(yǎng)的家庭教育的諷刺。
想起了早些時候社會上被媒體曝光的“網(wǎng)癮學(xué)校事件”靠欢,父母沒有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盡到培養(yǎng)正確價值觀的責任廊敌,卻一邊抱怨孩子的不懂事,又寄希望于用外人的手替自己的孩子塑造價值觀门怪。
如果不曾想到要盡好作為父母的責任骡澈,一開始就不要生。
不然便是子女的悲哀掷空。
電影把鏡頭聚焦在家庭教育的矛盾點上的時候肋殴,如果沒有引起部分人的共鳴囤锉,那便是部分人的幸運。但一定還有那么一些人护锤,他們同樣是單親家庭官地,學(xué)習成績卻沒有李玩好,后媽或者后爸也許會更糟糕烙懦,沒有護著自己的爺爺奶奶驱入,也沒有愛因斯坦的陪伴。
那樣的人生又該是怎樣的光景氯析。
感謝導(dǎo)演在電影中的手下留情亏较。倘若往最慘的界線上拍,恐怕就遠不止是五年的遲到掩缓。
有些壓抑和沮喪雪情,但卻無法反駁。
在影片結(jié)尾你辣,李玩已經(jīng)可以從容地說出“謝謝叔叔”巡通,然后吃下那塊狗肉;可以一臉平靜地望著邊學(xué)溜冰邊哭的弟弟而無動于衷舍哄。
成長是一次次妥協(xié)后拾起的偽善扁达,多數(shù)人也終將是多數(shù)人的復(fù)刻品。
只有利弊蠢熄,無對錯可言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