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鵝與狗分別被稱作“天厭”與“地厭”驱证,當我十歲上下的時候性穿,應該也是令人生厭吧。那個年紀剛知道了玩兒是怎么回事雷滚,水里地里高臺低洼,到處鬧騰吗坚。奶奶為了尋我回家祈远,常常是從河東到河西的一通喊,還覓不見我的身影商源。
? ? 除了瘋玩车份,我也有看戲的愛好,這大概是受父母的影響牡彻。我們那里有一種名為“花鼓戲”的地方戲曲扫沼,原是沿門乞討的浪人唱的,后來慢慢發(fā)展到了戲臺上庄吼,浪人們從此不再“穿街過市流浪苦缎除,沿門乞生唱花鼓”。因為舊歷中的某些特殊日子的到來总寻,十里八村動不動就搭臺唱戲器罐,那也正是戲曲成型并發(fā)展得最旺盛的一個時期。
? ? 每次聽到歡快的鑼鼓點子以及演出中人聲幫和的時候渐行,我都會很激動轰坊,就像它們在召喚我似的铸董。胡亂地吃過晚飯之后,我搬著小凳子一路狂奔肴沫,就為著占個好地兒粟害,可以更清楚地看戲臺上的花姑娘和俊小伙。
? ? 一般我到場的時候颤芬,離開唱還有好大一會時間悲幅。場地上全是半大的孩子在玩耍,翻墻爬院四處叫喊驻襟。我不與這些娃娃一道夺艰,總是獨自溜到后臺,扒在臺沿上看角兒們化妝沉衣。當他們穿著絢麗的服裝從眼前走過時郁副,總會飄出一股脂粉氣。我對此十分艷羨豌习,這是多么活色生香的工作啊存谎。
? ? 其實我并不能清楚地知道每出戲都唱了些什么。比如那出《站花墻》肥隆,看過多次也沒有把詞全聽明白既荚。倒是把其中的“養(yǎng)生鬼”記得清楚得很。當戲里的人死了之后栋艳,一律都變做養(yǎng)生鬼恰聘。它們在天邊冒著紅光的夜晚從橢圓的墳墓里鉆出來,伸著長長的五指吸占,端著平直而沒有生氣的肩膀晴叨,呼出“吁”的一聲飄忽在戲臺上,唱念時都伴著還魂腔矾屯,十分劾人兼蕊。
? ? 我就十分懼怕這種鬼。更小的時候件蚕,我對養(yǎng)生鬼深信不疑孙技,晚上從不敢單獨出門。長大一些后排作,雖然明白了它是不存在的牵啦,但絲毫沒有減少恐懼的心理,加上豐富的想象力纽绍,常常自顧自地嚇得“哇哇”亂叫蕾久。
? ? 現(xiàn)在已經(jīng)多年沒有聽過“花鼓戲”了,草臺班也不登臺了,演員們各謀生路逐年沒落僧著。偶爾遇著電視上有演出履因,我都會認認真真地看一遍。身邊缺少了熟悉的鄉(xiāng)鄰和熱鬧的場面盹愚,此時聽的看的就是一種回憶栅迄。
? ? 想起了一次傍晚,外公劃著木船帶著媽媽和我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看戲皆怕。隨著夜幕的降臨毅舆,我看著河兩岸朦朧的景色異常興奮,不論是岸上騎車而過的路人愈腾,還是河里嘩啦啦流水的聲音憋活,一陣一陣,喧鬧過后都是靜謐虱黄,而遠方那個五彩斑斕的戲臺似乎又在頻頻召喚著我悦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