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O2O的概念開始興起后,團購就被“合法”的披上了O2O的外衣赌朋,順而言之成為O2O領域的“香餑餑”凰狞。自“千團大戰(zhàn)”后,耐力持久的團購廠商成為團購領域的主流箕慧,而當年想在團購市場“投機倒把”的基本上死絕了服球,我們現在說團購,基本上就三家颠焦,大眾點評斩熊、百度糯米、美團伐庭,當然粉渠,背景依然是騰訊、百度圾另、阿里巴巴霸株。
團800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集乔,2015年全國團購市場規(guī)模已超過600億元去件。根據CNNIC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國團購用戶規(guī)模達到1.73億尤溜,網民使用率達26.6%倔叼,手機團購用戶規(guī)模達到1.19億,網民使用率達到21.3%宫莱≌稍埽總的來看,團購的市場規(guī)模和用戶量都不在少數授霸,畢竟是商業(yè)應用方面巡验,不像即時通訊、視頻碘耳、娛樂等剛需應用显设。
但團購自創(chuàng)立之初帶來的不穩(wěn)的根基,并未隨著用戶量的增長而出現較大的變化藏畅。團購自身是充當著信息中介的角色出現的敷硅,即商家將優(yōu)惠信息發(fā)布在團購平臺上,用戶通過團購平臺來使用優(yōu)惠愉阎。當然,隨著團購的不斷發(fā)展力奋,服務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升級榜旦,比如用戶可以隨時退款,即買即用景殷,無需提前預約等溅呢,而對于商家來說,則可以選擇時段來發(fā)送優(yōu)惠猿挚,使用代金券的模式咐旧,而非標準性的團購服務。
團購現在遇到的問題绩蜻,既不是交易問題铣墨,也不是無法退款的問題,而是由于團購平臺對線下商家的控制能力弱办绝,導致線下商家在服務層面質量無法達到與之匹配的層次伊约,線下商家的服務質量并不受平臺管控。
團購的三大代表中孕蝉,美團屡律、大眾點評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在“待上市”的名單中,而百度糯米雖然沒有上市計劃降淮,但日前百度CEO李彥宏表示超埋,將投入200億,用戶百度糯米未來的發(fā)展(也是一個不差錢的主兒)。平臺做大以后霍殴,個體的利益很難會像最初成立的時候一樣被重視媒惕,所以,三家看似強大的平臺背后繁成,其更加注重“大眾”的利益吓笙,而少數人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平臺并不能解決巾腕,比如“團購歧視”面睛。
何謂“團購歧視”?
百度百科中“團購歧視”的詞條建立于2011年03月17日尊搬,而當時可謂是“千團大戰(zhàn)”正當時叁鉴,也就是團購正當時。百科里解釋說:
“團購歧視”主要表現在對團購顧客的歧視態(tài)度上佛寿,尤其是在餐飲團購上幌墓。餐飲團購的質量每況愈下,多家餐廳無論是菜品質量還是服務質量冀泻,都把參加團購的顧客當成“二等公民”來對待常侣,很多顧客遭到了“團購歧視”。
而在表現形式上,則是多種多樣的,因為是獨立的商家谜酒,并非每個商家都一樣,所以每個商家對于“團購歧視”的表現形式是不一樣的舞肆,現今的“飯菜分量減半”情況基本上杜絕了,而最為常見的博杖,則是買單時候服務員的態(tài)度區(qū)分椿胯,即對于常規(guī)顧客買單和團購顧客買單的區(qū)分,后者是明顯受到歧視的剃根,我在多處線下多處商家均碰到這種現象哩盲,興趣是蘇州的某些商家比較蠻橫無理。
按“產品”的邏輯分跟继,用戶在飯店吃飯种冬,其要求應該是飯菜是否合乎胃口,飯菜的質量如何舔糖。但還有一個重要的邏輯是服務邏輯娱两,當前的用戶在飯店吃飯,絕對不是簡單的吃飽肚子就結束金吗,要知道飯店的成本當中十兢,是包含著服務員的服務費的趣竣,他們的工資是算在整個成本當中的,用戶享用的飲食費用旱物,本身和服務員的情況是無關的遥缕。既然用戶“交了”服務費,為何還不能享受與之對等的服務呢宵呛?既然商家開通了團購服務单匣,為何要在買單的時候歧視團購用戶呢?舍不得便宜宝穗,完全可以不開通團購呀户秤,“舍不得孩子,如何能套的狼”呢逮矛?
用戶每在線下遇到一次“團購歧視”鸡号,就是用戶對團購的一次失望,有的時候服務質量是高于“產品”質量的须鼎。
團購平臺為何解不開“團購歧視”的死結鲸伴?
團購平臺要想滿足“大而全”的特性,就必須吸收大量線下商家晋控,所以某些知名的線下商家汞窗,反而成為三大平臺競爭的選項,這個時候商家反而占上風赡译,團購平臺為了保證商家在平臺上的獨家杉辙,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捶朵,團購平臺是需要商家的,這就導致了當用戶遭遇“團購歧視”后狂男,平臺無法公正處理的弊病综看,一旦團購平臺清除該商家,作為優(yōu)質資源岖食,該商家完全可以選擇別的平臺红碑,而且團購平臺是不可能為了某位用戶因為“團購歧視”的投訴而直接清除商家的。所以說泡垃,“團購歧視”完全是一個打不開的死結析珊。
也許有人會說,在團購平臺上遇到了“團購歧視”可以在底部直接給差評啊蔑穴,要知道互聯網催生了一個新興職業(yè)叫“職業(yè)刷評師”忠寻,即在各個可以評論的平臺上進行刷單,即使平臺的反作弊技術再強存和,但在近乎真實的評價中奕剃,平臺根本無法辨別用戶評論信息的真假衷旅,最多是模擬真假,完全區(qū)別出真假纵朋,還真不行柿顶。
第三方評論還有一個情況是,當眾多的評論出現的時候操软,用戶無法分辨出商家的好壞嘁锯,可以說每個商家都會有好評和差評,區(qū)別的是好評和差評占比聂薪,用戶要想通過好評差評占比來判斷一家餐廳的質量如何家乘,實在是不容易,用戶也低估了平臺方對于“差評”的保護措施胆建。
用戶唯一能夠投訴“團購歧視”的地方是團購平臺烤低,但團購平臺一方面有“監(jiān)守自盜”的嫌疑,另一方面對于這種現象也沒有較好的處理方法笆载,所以對于投訴最多是返還一些優(yōu)惠券扑馁,并無實質性的補償。
還有一個問題是凉驻,團購使用頻率高的用戶腻要,在線下遇到“團購歧視”的頻率越高,用戶不可能有精力每個商家都去投訴一次涝登,用戶最多吐槽一句雄家,再也不到這家餐廳來食用了。就我所遇到的情況來看胀滚,“團購歧視”還是非常普遍的趟济,團購用戶遭遇商家的惡性對區(qū)別對待,很難清除啊咽笼。當然顷编,這和餐飲業(yè)的“低門檻”不無關聯剑刑,而對于團購平臺來說施掏,其更應該保障的是用戶的利益七芭,而非“商家為王抖苦,交易為王”米死,為了當年夸出的“郝屯玻口”而損害用戶的利益物喷,太不應該遮斥。
用戶愛“廉價”的團購术吗,但并不愛“廉價”的服務较屿,團購平臺不能完全“聽命于”線下商家隘蝎,互聯網“免費”的后遺癥在團購平臺上應驗了,“便宜”得到的是“歧視”狮含。
文/郭靜几迄,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ID:guojingdequanzi)用心做一個互聯網領域的原創(chuàng)狗乓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