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人從不讀書宙暇,但其遠見、思維方式议泵、做事方法卻那么卓越占贫?
不知道“從不讀書”這個結論是怎么得來的。如果一個有著卓越成就的人對你說:“我從來不讀書”先口,莫非你就當真了型奥?
不過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
因為有很多人天天抱著書啃碉京,或者號稱自己“一年讀完幾百本書”厢汹,但卻缺乏遠見,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做事的方法都乏善可陳谐宙;而還有一部分人烫葬,他們要么沒受過高等教育、要么是最近幾年讀的書相對較少卧惜,但卻在自己的領域厘灼、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我們暫時不討論“從來不讀書的人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咽瓷,就針對“為什么有些人拼命讀書设凹、卻還是沒能變得優(yōu)秀”這個話題來聊聊吧!
在《讀過的書很快就會忘記茅姜,讀書還有意義嗎闪朱?》一文中,我們聊到一個觀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钻洒,讀書筆記就是用來忘記的奋姿,它幫助我們減輕大腦的負擔;但讀書筆記的意義素标,并不是“儲存”記憶称诗,而是可以隨時“調用”。
然后头遭,我們分享了一種可以高效存儲寓免、調用的學習方法:收集【概念】——讀完一本書,最重要的是記住書中那些有用的【概念】计维,并且將它們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袜香。
那些讀了很多書、卻依然沒能獲得明顯進步的人鲫惶,很可能是讀書的方法出了問題:他們要么將一本書死記硬背蜈首、從頭到尾啃下來,卻不知道怎么去靈活運用欠母;要么剛讀完一本書欢策、立馬就忘得一干二凈了。
兩種情況赏淌,都可以說是“讀了等于沒讀”猬腰。
這里介紹一位學霸:斯科特·揚(Scott Young)。
這個來自加拿大的小伙子猜敢,曾經僅用一年時間就學完MIT四年的課程姑荷。他將自己的學習方法總結為【整體性學習法】。
什么是【整體性學習法】缩擂?
它是一種采取多種途徑綜合學習的方法鼠冕。并不是我們常規(guī)教育中說的:把書本里面的知識都記住胯盯;相反懈费,它要求我們在自己的腦海里創(chuàng)建自己的【知識網絡】。
神經科學也有類似的觀點: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博脑,是以【概念】和【聯(lián)系】的方式憎乙,儲存在我們大腦當中的票罐。每一個概念就是一個點,點與點之間的連線泞边,就是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该押。這些點和線組合起來,構成的網絡阵谚,就是我們的【知識網絡】蚕礼。
舉個例子: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你最痛恨梢什、卻又總是避之不及的一句話是什么奠蹬?90%的人都會想起教科書里面那句“……并背誦全文”。
“背誦”是很多學生心目中的噩夢嗡午。這種學習方式被稱為“機械記憶”囤躁,通過不斷地重復、反復背誦某個段落或者數(shù)學公式荔睹,將它牢牢記住割以,然后順利通過考試。
與“機械記憶”相對應的应媚,就是【整體性學習法】严沥。
從前,有個學校的試卷上中姜、有這樣一道問題:如何利用氣壓計測量一棟大樓的高度消玄?
幾乎每個學生都回答:用氣壓計測量地面與樓頂?shù)拇髿鈮毫Γ缓笥眠@個大氣壓力差即可計算出大樓的高度丢胚。
這是參考書里的標準答案翩瓜,幾乎每個用心讀書的人都是這么回答的。
而有一個學生的答案居然是:帶著氣壓計到大樓頂携龟,在氣壓計上系著一條繩子兔跌,用繩子將氣壓計垂至地面,測量該段繩子的長度即是大樓的高度峡蟋。
老師給了他零分坟桅,但這個學生卻辯說答案完全正確。
后來蕊蝗,這個學生一口氣又寫了6個答案仅乓,包括:以重力加速度計算大樓高度;通過測量大樓陰影的長度計算高度蓬戚;用鐘擺原理計算高度夸楣;或者直接問大樓管理員……
據(jù)說,這位“杠精”學生名叫波爾,后來成為192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豫喧。
這個很“雞湯”的故事石洗,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了。
不過紧显,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波爾的學習方法讲衫,就是我們提到的【整體性學習法】。
這種學習方法的特點是:知識并不是像集裝箱一樣鸟妙、一個個塞到大腦里焦人,而是有條不紊地在腦海里搭建出一座城市挥吵、并且用高速公路網將這些知識點鏈接起來重父。
這就好比說:你家里到公司有一條筆直的公路、你每天開車去上班忽匈。但如果有一天房午,這條路堵車了,你很可能就會遲到丹允。
但是郭厌,當你除了開車,還可以騎自行車雕蔽、坐地鐵上班的時候折柠,你就不會有后顧之憂了。因為你知道批狐,不論選擇哪一種交通工具扇售,只要能順利到達公司就行。
現(xiàn)在嚣艇,我們回到波爾的故事承冰。
對于一道考試題,玻爾想出了五個跟教科書完全不同的答案食零。
波爾知道考試題的正確答案嗎困乒?他當然知道;不僅知道贰谣,他對問題的觀察還更加全面娜搂,并不局限于所學的某個領域的知識。
“機械記憶”學習可以讓我們快速拿到高分吱抚,但卻無法幫助我們像波爾一樣涌攻、多角度地看待問題。
講這個故事频伤,并不是說我們要去跟老師恳谎、或者老板“對著干”;而是說,在面臨難題的時候因痛、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婚苹,要盡可能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多收集一些知識【概念】鸵膏,并且在實踐中膊升、將這些零碎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谭企。
畢竟廓译,職場是追求“結果”的地方,跟學校不一樣债查。
學校會要求你拿出跟教科書一樣的“標準答案”非区;但是在職場上,一個能夠面對復雜問題盹廷、整合資源征绸、最后順利交付“工作成果”的人,才有可能稱得上是“卓越”俄占。
如果你也想通過閱讀管怠、改善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不妨試試【整體性學習法】缸榄。
如何習得這種學習方式呢渤弛?
學霸斯科特·揚提出了學習的六個階段:獲取-明白-拓展-糾錯-應用-總結。 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甚带,就可以嘗試這樣的方法——
1.獲人稀:你以前了解過這個知識嗎?
如果了解過欲低,這一章可以快速掃過去了辕宏;畢竟,我們讀書是為了了解自己不曾了解的知識砾莱;反復讀那些已經知道的東西瑞筐,就是一種“低水平重復建設”;
2.明白:你理解這個知識的含義嗎腊瑟?
如果不明白聚假,那就重點閱讀這一章;如果還是讀不懂闰非,做個記號膘格,合上書之后自己去琢磨、去百度财松、去請教瘪贱;
3.拓展:你能將它舉一反三嗎纱控?
孔子曾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菜秦,則不復也甜害。”
意思是說:“我教你們一個道理/方法球昨,你們應該能把它靈活地運用到另外幾個方面尔店,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主慰∠荩”
4.糾錯:這個觀點經得起考驗嗎?
很多暢銷書和微課共螺,動不動就打著“教你年入百萬”的旗號该肴,講的卻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
這時候璃谨,就需要我們去分辨和驗證沙庐。
5.應用:你能運用這個知識到不同的領域嗎鲤妥?
注意:這里講的就不是簡單的“舉一反三”了佳吞,而是打破領域之間的屏障,讓知識“跨界”棉安。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就非常推崇跨界思維底扳,盛贊其為“普世智慧”。他將跨界思維譽為“錘子”贡耽,而將創(chuàng)新研究比作“釘子”衷模。
對于一個拿錘子的人來說,所有的問題看起來像一個釘子蒲赂。
6.總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阱冶,你有達到自己的小目標嗎?
讀了一本書滥嘴,我們要理解其中的觀點和方法木蹬、學會舉一反三、并且運用到生活中若皱。過了一段時間镊叁,還必須回頭看看:這段時間,我有沒有什么進步走触?有沒有達到最初設定的小目標晦譬?
如果沒有,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哪里出了問題互广?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分享的內容敛腌。
在《讀過的書很快就會忘記,讀書還有意義嗎?》一文中像樊,我們提到:高效閱讀的基本方法是收集【概念】夸溶;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提到:要將這些【概念】鏈接起來凶硅,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缝裁,也就是【整體性學習法】。
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足绅,就可以嘗試這六個步驟:
獲取-明白-拓展-糾錯-應用-總結
如果我們能在閱讀的時候做到這一點捷绑、并且堅持下去,一定能看到自己想要的改變氢妈。
這個過程不會太輕松粹污。
但是,誰能夠輕輕松松就變得“卓越”了呢首量?
21天主題寫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