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 飲冰患者
紐約人自稱紐約客 New Yorker感帅。他們自信中帶著不羈,畢竟相比西部或其他地區(qū)地淀,東岸的城市更有文化內涵失球。
這其中,建筑最能見證一個城市的變遷帮毁,也最能彰顯一個城市的面貌实苞。
在紐約這個斑駁的舞臺上立著數不清的最大、最高烈疚、最好等建筑標簽黔牵,個個都在歷史上大書一筆,或虛張聲勢爷肝,或名揚四海猾浦。
我卻驚嘆在這個活力非凡的都市里,花崗巖灯抛、大理石金赦、石灰?guī)r、玻璃牧愁、鋼筋水泥素邪、紅磚灰瓦外莲、或高或低猪半、有名氣的沒名氣的,都錯落有致且毫不違和地穿插于這個不夜城偷线,好像個個都是主角磨确,個個寵辱不驚。
這一篇是上篇紐約游記 美食 X 旅行 | 紐約声邦,人人都愛的“大蘋果”之都 的番外篇乏奥,專談建筑,意在帶著一雙游客的眼睛去細膩窺探紐約建筑的畫外音亥曹。
Ⅰ?Beaux-Arts
「在古典主義下誕生的火車站」
Grand Central Terminal(中央火車站)位于曼哈頓中城邓了。在這個極富美學特色,如同大劇院一般的候車大廳里媳瞪,充斥著太多歷史骗炉、建筑、餐飲等故事蛇受,搭火車實在只是功能之一罷了句葵。
仔細看它的名字是Terminal 而不是Station, 所以它不只是普通意義上的火車站,更是一個龐大的交通樞紐。一百多年前建成的車站依舊金碧輝煌乍丈,可想它見證了那個時期火車旅行的黃金年代剂碴。
如今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大,也是美國最繁忙的火車站轻专。每日車水馬龍忆矛,有趕火車的風塵仆仆,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純粹觀望铭若。說說它的建筑風格 Beaux-Arts 洪碳,最早始于巴黎學院派,其實就是美術上的 Fine Arts叼屠。
在外觀上大量使用希臘和羅馬的元素瞳腌,對稱,恢弘镜雨,高浮雕嫂侍,極有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色彩,所以它是建筑上的古典主義派荚坞。而除了中央火車站挑宠,古典主義還用在很多博物館、學府颓影、劇院等文化圣地各淀,有名的大都會美術館也是。
Ⅱ?Art Deco
「海拔最高的裝飾性藝術」
Art Deco 裝飾性藝術風最早誕生于1925年的巴黎展會诡挂,一戰(zhàn)后由法國流入世界各地碎浇。既然是裝飾性,就免不了過奢的圖騰裝飾和流利的線條美感璃俗。這種顏值高的建筑在整個紐約城隨處可見奴璃,而最令我沒想到是帝國大廈,表面上是現代主義的摩天樓城豁,骨子里卻刮著一股裝飾性藝術風苟穆。
前一篇里有我登頂帝國大廈的詳細描寫和感想,如果單從建筑角度來看唱星,恐怕這真是個頭最高的裝飾性藝術派的建筑物了雳旅。
Ⅲ?Neoclassicism
「從“鍍金年代”走來的新古典主義」
華爾街在曼哈頓下城,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间聊,卻作為美國的金融中心匯集了證券交易所攒盈、投資銀行、信托公司等財團甸饱。并不寬敞的華爾街(11米)附近擠滿了古舊建筑和歷史街區(qū)沦童。
亂如蜘蛛網一般不易辨認的道路其實不太適合金融機構的擴張仑濒,因而新興力量都不再拘泥于華爾街了,轉而相對寬松的曼哈頓中城甚至新澤西偷遗《胀“華爾街”一詞更像是資本市場的一個象征,也比任何字眼兒都更能代表金融和經濟的力量氏豌。
華爾街的建筑風格定型在“鍍金年代”(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里的那個喧囂年代)喉酌。街上大多是新古典主義建筑,即改良后的古典主義風格泵喘,既保留了渾厚的材質感泪电,又摒棄了復雜的裝飾和肌理。華爾街上最有名的要數紐約證券交易所纪铺。
按照歷史潮流的進程相速,本不該再出現類似中央車站的古典主義,偏是啟蒙運動的影響加上希臘考古文物的發(fā)現鲜锚,使人們再次呼喚古典的復興突诬。說白了就是人類的審美疲勞,風格的變化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芜繁,或稍稍粉飾一下再登場旺隙。也不知全世界新古典主義下的銀行是否在那個年代都師出一人?千篇一律的皮囊參考外灘的匯豐銀行即可骏令。
華爾街還有個不大不小的公共藝術 - “華爾街銅攀呓荩”。在這塊敏感地帶人人期待股市永崩拼“牛市”周拐,可想這頭牛是多么受歡迎,黃銅打造的公牛雕塑被一雙雙手摸得锃亮圓潤摘昌,牛屁股反射“金光”速妖。
想要一模高蜂?難如登天聪黎,里里外外圍的水泄不通,我連牛都看不見备恤。
Ⅳ?SoHo
「叛逆者的閣樓」
SoHo區(qū)位于曼哈頓下城稿饰,本意是 South Of Houston Street “休斯頓街以南”。和其它區(qū)域相比露泊,它有整體性的建筑差異:這里是一群帶有叛逆感的鑄鐵建筑喉镰,每一棟閣樓式的建筑都帶有外部的黑鐵樓梯。
曾經的SoHo破爛不堪治安混亂惭笑,只有非法居住者和一些落魄的藝術家因為沒錢付房租才蜷曲在那些閣樓里侣姆。有趣的是曾經的非法閣樓Loft生真,恰是現代人追求的一種輕松而高效的家居裝修。
如今Soho更是自由職業(yè)者的代稱捺宗,Loft也已經不單指建筑本身柱蟀,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代名詞,代表著工作與居住一體化的理想生活狀態(tài)蚜厉。
Ⅴ?Brown Stone
「最文藝的褐石建筑」
褐石建筑就是褐色石材和紅磚建造的建筑长已,它興起于歐洲,工業(yè)革命后首次傳入美國并在東部城市興盛開來昼牛,尤其多見于歷史濃厚之地术瓮。
為什么紐約的褐石建筑特別多,應該和首批英國殖民者有關贰健。紐約是 New York, 而 York 原意是英國的“約克郡”胞四,第一批來新大陸的英國人將此命名為“新約克”,實有霸占領土后的自豪之感伶椿。但久久思念家鄉(xiāng)撬讽,于是英國人慢慢滲透了他們自己喜歡的褐石建筑。
所以在全美而言悬垃,紐約和隔壁的波士頓是最著名的褐石城市游昼,而紐約內的布魯克林更是成片成片的褐石街區(qū),大多都是聯排別墅尝蠕,住著新興中產階級烘豌。
去時正好一次是萬圣節(jié),布魯克林的節(jié)日氣氛比曼哈頓濃郁多了看彼,家家戶戶都順著臺階堆滿了南瓜廊佩,偏偏是晚上去了,總有一股鬧鬼的挑逗感靖榕。
褐石建筑給我最大的感受在兩點:復古式和暖色調标锄。它不算高但墻壁厚重,配八角飄窗茁计,略微傾斜的屋頂料皇,小巧的前庭后院,精致的鐵藝欄桿星压。主體色調是深紅践剂、熟褐、赭石娜膘、米黃逊脯、乳白,配在調色板上恰是“高級灰”般的柔和竣贪。
所以军洼,這種建筑的印象極有親和力巩螃,不然你看現在很多大城市的文藝街區(qū)、文創(chuàng)園匕争、咖啡街角等牺六,都挺喜歡這種褐石建筑的。上海的思南公館就有點這個意思汗捡。
Ⅵ?Modernism?
「現代主義的富豪俱樂部」
歷史發(fā)展到二十世紀中期淑际,建筑設計開始大行簡約之風,去除繁復裝飾的造型上開始出現圓柱形扇住、斜頂和不規(guī)則形狀春缕。
風格變換究其根本也是出于審美的更替,現代主義的機械美取代了文藝復興的古典美艘蹋,工業(yè)社會發(fā)展之下包豪斯主義的建筑應用更普及了锄贼。人們開始反思實用性,于是注重功能多過裝飾女阀,材料決定造型宅荤,磚瓦為主的材質慢慢演變出鋼鐵、混凝土浸策、平板玻璃等冯键。總而言之,刪繁就簡庸汗,現代主義的世界 Less is more.
“紐約One57” 就是這樣一個通體玻璃的摩天大樓惫确,并不完全平滑的玻璃幕墻有階段性的起伏。這么高蚯舱,但它不是寫字樓改化,它是一個住宅樓,準確的說下部分是酒店枉昏,而上部出售高級公寓陈肛。坐落于最土豪的上東區(qū),可以想象它的天價兄裂,難怪它的別稱是 Billionaire Building “億萬富豪的大樓”句旱。
Ⅶ?Oculus
「鋼管和玻璃組成的“白色大鳥”」
在曾經遭受911襲擊的世貿中心舊址之上,現在有一個狀如白鳥的建筑物懦窘,名叫Oculus前翎,既是車站也是購物中心稚配。由于它造型別致畅涂,全身白色鋼筋有序地排列組合像兩片展開的翅膀,與其說是建筑物倒更像是公共藝術或大型雕塑沸呐。
任何一個進入該空間的人都會立刻為它極具威懾力的“秩序美”而贊嘆:平衡糕非,對稱,白色的儀式感萎河。
“白色大鳥”旁邊就是“歸零地”橙数,即911紀念博物館。慘遭襲擊的雙子大廈留下了兩個大坑帅戒,如今被改建成了兩個方形的下沉水池灯帮,黑色花崗石上則刻滿了受難者的姓名。
由于水坑深達六米逻住,無限下瀉的水流更像四幕圍墻般的瀑布钟哥,人們駐足,默默凝視著“瀑布”匯入中央深淵也是對受難者的一種緬懷瞎访。
紀念館外觀是很現代的玻璃幕墻腻贰,主體部分卻在地下,有點讓人聯想到盧浮宮扒秸,只是造型不是金字塔播演。在這個巨大的地下空間里,人們細看歷史遺跡伴奥,無人大聲喧嘩写烤,每一樣殘骸都是災難無聲的見證。
但紀念館本身并不是要人們無盡的沉浸在過去的痛苦中拾徙,因為它的設計原則是“evoke memories without additional distress” (喚起回憶而無額外的痛苦)顶霞,尊重逝者的同時向往新生。
Ⅷ?High Line Park
「空中的高線公園」
高線公園在曼哈頓西邊的Chelsa切爾西锣吼, “高”和“線”分別暗示它的地勢高和線狀造型选浑,因為這個公園前身是一處架空的鐵路。
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公園玄叠,這塊廢棄之地帶有曾經的工業(yè)氣息古徒,加上植物的野蠻生長,高線公園有種別致的“頹廢美”读恃。沿著鐵軌自然形成的路線前進隧膘,仿佛置身荒野但又不乏人為的悉心設計。
高線公園本身算是個巧妙的景觀設計寺惫,雖沒有目的性疹吃,但處處可以休閑。忽然我被刻在一面石墻上的長篇大論吸引西雀,仔細一看萨驶,言論高亢驚人,出于一位叫 Zoe Leonard的藝術家艇肴。我把那面墻放在這里腔呜,如果你有興趣不妨細看一下叁温,然后你會發(fā)現:哇,這就叫言論自由核畴。
紐約膝但,一座城市,一種風格谤草。
- THE END -
感謝你閱讀至此跟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本連載《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丑孩,在未來的很多時間里我會慢慢寫下所見所聞亦或四方食事泳炉,跟新不定期,無限期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