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年回富順煞聪,老規(guī)矩斗躏,我要去西湖。下午三點多昔脯,剛進西湖啄糙,放眼一望,自然是游人如織云稚。在門口右邊隧饼,居然斜矗著幾十級新臺階,臺階盡頭在山頂上静陈,山頂豁然聳立著一座門洞燕雁,楹聯(lián)上刻有“神龜山”三個字。階梯上人來人往鲸拥,我自然好奇拐格,于是拾級而上,在臺階半道平臺處刑赶,立有一塊宣傳牌捏浊,一看,原來是古縣衙修復后開門迎游客了撞叨,當然呛伴,進門還需買門票。?
我們剛進門谒所,就被門口右邊的碑林吸引热康,至于碑林的內容,我沒看懂劣领,但是它的歷史感還是有所體會姐军,就像不會喝酒的人,遇到佳釀尖淘,還是心向往之奕锌。在碑林的西北角,有一篇后人做的文章村生,大概是介紹縣衙歷史的惊暴,其中引用司馬遷《史記》中“郡縣治,天下安”的句子趁桃,讓人印象深刻辽话,我想起了最近的電視劇《縣委大院》肄鸽,“郡縣治而天下安,縣域足而國家富”油啤,這是多么美好生活愿景典徘。
我們正在看碑林,一陣喧天的鑼鼓聲從門口傳來益咬,周圍的游人都穿過廊子去看熱鬧逮诲。原來是舞龍隊伍,除了敲鑼打鼓的之外幽告,還有五六個舉龍的人梅鹦,他們身著黃衣,頭戴紅頭巾冗锁,一條明黃而威武的龍翻騰在這個小院子里齐唆,那些記者和攝影愛好者緊緊追隨,游客們忙忙地拍照留念蒿讥。突然蝶念,人群一陣騷動,聽說是富順的文旅局局長要親自舞龍頭了芋绸。聽聞此消息媒殉,心中感嘆,這好呀摔敛,甘孜文旅局的劉洪局長廷蓉,不是親自上陣為家鄉(xiāng)的旅游業(yè)搖旗吶喊嗎。這就是身先士卒马昙,必須給他點贊桃犬。舞龍隊伍在翻修的古縣衙里穿梭,那一抹明黃行楞,那一綹綹紅色攒暇,給冬日灰暗的天空帶來一絲歡悅。在這神龜山高處子房,有節(jié)律的鑼鼓聲形用,就像心臟一樣,正有節(jié)律的跳動著证杭。?
我們隨著舞龍隊伍穿過一個圓門洞田度,來到鐘樓前。這座鐘樓建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解愤,磚木結構镇饺,共六層,高近三十米送讲。在第五層有大鐘奸笤,做各種報時之用富蓄。鐘樓第一層的楹聯(lián)居然還是英漢雙語垂攘,在古樸中還有些洋氣绿鸣。歲月悠悠叹螟,近百年過去了魄宏,這座聳立于神龜山高處的鐘樓秸侣,見證了多少人間往事,那些磚縫宠互,不知凝聚多少人的目光味榛,矚目古墻,仿佛和他們來了一場穿越時空的邂逅予跌。? ?
? 跟隨舞龍隊搏色,繞過鐘樓,來到縣衙一堂外的院子券册。一堂是縣官審理刑事案件的地方频轿,在電視劇里,縣官坐在大堂上烁焙,堂下跪著原告和被告航邢,兩邊公人拿著殺威棒喊著“威武”。電視劇里演的場景骄蝇,應該就是在這里膳殷。穿過一堂后門,就是二堂的院子九火,二堂相當于縣長的日常辦公室赚窃。院子左右?邊的廂房,就是縣衙的辦事六房岔激,分別是禮房勒极、戶房、吏房虑鼎、工房辱匿、刑房、兵房震叙,這些各種房掀鹅,就相當于縣衙下屬各部門的辦公室∶铰ィ縣衙依托神龜山乐尊,大概也是坐北朝南。東邊是文廟划址,西邊是西湖扔嵌,北邊是五府山限府,五府山上有烈士陵園,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就長眠于此痢缎。? ?
二堂后面胁勺,有一座亭子,是段玉裁的讀書樓独旷。說起段玉裁署穗,就讓人想到《說文解字注》,這是他用了近三十年的光陰來完成的學術著作嵌洼,這部著作被學術界認為是《說文解字》的權威案疲。段玉裁憑此力作,成為訓詁學大師麻养。段玉裁是江西人褐啡,他在1773年至1776年在富順做知縣,他為官一任鳖昌,造福一方备畦,興文教,修文廟许昨,寫縣志等懂盐,政績顯赫,官聲不錯车要,至今富順還有“四年清知縣允粤,百代學問家”的美譽。?
我們又跟著舞龍隊伍走翼岁,穿過一道宏偉的大門类垫,門口有幾十級臺階,分兩層琅坡,站在一層臺階?回望悉患,這個門居然是富順縣衙的正門,門楣上“富順縣署”幾個大字榆俺,蒼勁有力售躁,雖然不能用專業(yè)眼光來欣賞這書法和建筑的藝術,但是游客們相機的咔嚓聲可以說明它給人帶來震撼茴晋。臺階欄桿處陪捷,還有一個著漢服的女子,她清秀的面龐诺擅,輕盈的身段市袖,雅致的舉手投足,讓這個翻修的縣衙別有一番韻味烁涌。?
縣衙雖是翻修的苍碟,但是酒觅,透過那些灰墻青瓦、紅墻黑柱微峰、刻木雕石舷丹,在這高高的山頂上,仿佛仍能感受到曾經的繁忙蜓肆。向東望去颜凯,山下就是文廟,那里更有一番風味症杏,是富順濃縮的精華装获。
二
縣衙正門外是兩層臺階瑞信,有一個平臺厉颤,一個轉彎,舞龍隊在此結束了游行凡简,我們順著臺階去文廟逼友。?
文廟,從其功能上來說秤涩,有兩個帜乞,一是作為祭祀孔圣人的場所,也稱孔廟筐眷;二是縣學的學堂黎烈,也稱為學宮,供本地學生讀書之用匀谣。文廟的興盛照棋,代表地方政府文教的政績,所以歷任地方官都比較重視文廟的建設武翎。
富順文廟烈炭,位于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富世街道解放街,始建于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宝恶,現為清代重建遺存符隙。
我對富順的認識,始于婚姻垫毙;對富順的喜愛霹疫,卻是從它的名字開始。富順在北周567年因鹽設縣综芥,名叫富世縣丽蝎。在唐朝,為避唐高宗李世民諱毫痕,改名富義縣征峦;在宋朝迟几,為避高宗趙光義諱,改為富順縣栏笆,取“百姓富类腮,政事順”之意。百姓富蛉加,政事順蚜枢,是古往今來官民的共同理想,這個名字针饥,好厂抽。
富順縣有三大美譽,第一大美譽是千年古縣丁眼。從567年設縣以來筷凤,至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毋庸置疑苞七,它就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縣藐守。第二大美譽是豆花之鄉(xiāng),說它是豆花之鄉(xiāng)蹂风,你看富順的大街小巷卢厂,豆花飯店之多,數量絕不少于我們這里的面館惠啄。富順人愛吃豆花飯慎恒,家常便飯有豆花,招待客人也可用豆花撵渡,即使送朋友融柬,豆花蘸水是不錯的選擇,它絕對讓人喜歡姥闭,在外面丹鸿,說不定豆花蘸水比豆花飯都還出名。第三大美譽是巴蜀才子之鄉(xiāng)棚品。我扒拉一下從富順走出來的大眾知曉率高的才子靠欢,我只知到有戊戌六君子劉光第、紅軍高級將領鄧萍铜跑、英雄兒女江竹筠门怪、厚黑學教主李宗吾、歌唱家譚維維锅纺,于是掷空,我無法自證這個才子之鄉(xiāng)的美譽。今天來到了文廟,文廟給了我答案坦弟。
我沒有從文廟正門進入护锤,是從旁邊古縣衙穿過來的。古縣衙和文廟只有一墻之隔酿傍,我走過一條長約三十米烙懦,寬約一米的小巷子,左拐就進入了文廟赤炒,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欞星門氯析。
這座欞星門,整座都是石質建材莺褒。12根長短不一的沖天石柱聯(lián)排構成四柱三門三通的石坊掩缓,寬20多米的樣子,最高的石柱大概12.8米,據說是全國最高的欞星門遵岩。沖天石柱為方形你辣,頂端刻蟠龍,兩兩相對旷余,底座石鼓夾抱绢记。三座石坊,中間的最高最壯闊正卧,楹聯(lián)書寫“欞星門”,兩邊石坊稍矮稍小跪解,左右門楣分別書寫“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八個大字炉旷。整座石門,因為年代久遠叉讥,石頭有些風化窘行,呈銹鐵般的暗紅色,楹聯(lián)上的字跡也腐蝕了一部分图仓,頂端的蟠龍也用鐵絲做了處理罐盔,雖然有些敗氣,但是仍有一種寶刀未老的豪氣救崔,它的雄偉仍然讓人震撼惶看。
欞星門是文廟必有的建筑,一般位于文廟中軸線上六孵。文廟整體布局坐北朝南纬黎,取君臨天下之意。古代傳說欞星是天上文星劫窒,以此命名意味著孔子為天上星宿下凡本今,象征著孔子可與天上實行教化、廣育英才的天鎮(zhèn)星相比。文廟修欞星門冠息,象征祭孔如同尊天挪凑,由此可見,儒家文化對國人的影響是深刻的逛艰。
在欞星門南邊就是泮池岖赋,泮池上橫跨三座小橋,它也叫狀元橋瓮孙,小橋上均有工藝精湛的石刻唐断。在欞星門北側,依次是大成門杭抠、天街脸甘、月臺、大成殿偏灿、崇圣祠丹诀。無論是大成門、大成殿翁垂,還是崇圣祠铆遭,都是全木結構,飛檐翹角沿猜,紅墻木柱枚荣,青磚綠瓦,大氣恢宏啼肩。
這些都是在文廟中軸線的建筑橄妆,在文廟兩側的廂房里,我找到了這個巴蜀才子之鄉(xiāng)的秘密祈坠。
在大成殿前院廂房害碾,左邊就是歷代進士名錄。不看不知道赦拘,一看真的讓人贊嘆慌随。從宋代第一個進士李冕開始,歷經宋躺同、元阁猜、明、清四朝笋籽,總共有238名蹦漠,至于舉人和貢生多達一千六百多人(有資料顯示,舉人807人车海,貢生863人)笛园。通過這些數據隘击,富順這個才子之鄉(xiāng)讓我心服口服。我徘徊在那些寫在燈箱上的名字前研铆,心中感喟萬千埋同,讀書出仕,為國盡忠棵红,此言不虛凶赁,你看戊戌變法的劉光第,紅軍將領鄧萍逆甜,還有烈士江竹筠虱肄,他們哪一個不是這種文化滋養(yǎng)中走出來優(yōu)秀富順兒女?才子之鄉(xiāng)交煞,實至名歸咏窿。
時至今日,富順中小學還常到此祭孔素征。這種行為不能說成是迷信集嵌,它是中華家過精神傳承的儀式。儒家的家國天下情懷御毅,中華兒女應該傳承并努力踐行根欧。
在右邊廂房,陳列的是富順歷代知監(jiān)端蛆,燈箱上陳述的是他們的功業(yè)凤粗。
富順才子之鄉(xiāng)的源頭,還得追溯到宋代一個叫周延俊的知監(jiān)身上欺税。因為他修文廟侈沪,當地還流傳一句“衙門向西開”的俗語,這俗語就蘊含著人們對他的敬重晚凿。一般縣衙是坐北朝南,因為他要修文廟瘦馍,文廟選址和縣衙大門的位置就沖突了歼秽。富順縣城就這么大,風水寶地神龜山就這么寬情组,怎么辦燥筷,他果斷作出一個艱難抉擇,縣衙大門向西開院崇,讓位于文廟肆氓。在他任上,富順誕生了第一個進士李冕底瓣,這不能不說是他文治的碩果谢揪,他還建了“雁碑塔”,上面刻下歷次中進士者的名字,以此鼓勵青年學子發(fā)奮讀書拨扶,建功立業(yè)凳鬓。
在崇圣祠的廂房里,陳列著歷代名人的牌位患民,牌位上方是他們的畫像缩举。恕我見識淺狹,好多人都不知道匹颤,但是仅孩,其中有一個周敦頤,讓我過目不忘印蓖,因為“蓮辽慕,花子君子者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君子頌×砦椋看完這些牌位鼻百,他們只有一個身份——讀書人,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雅稱——君子摆尝,他們只有一份共同的遺產——文脈温艇。當我走出這個陳列廳,千百年來文人的君子之聲堕汞,此起彼伏響徹于心耳勺爱。
在崇圣祠的后面,有一座亭子讯检,叫敬一亭琐鲁,是文廟最古老的建筑了。文廟背靠神龜山人灼,南面沱江水围段,整體地形南低北高。敬一亭在文廟的盡頭投放,也是文廟的最高處奈泪。敬一亭后面兩三米處,就是一面高四五米的陡崖灸芳,崖上就是古縣衙的段玉裁讀書樓涝桅。敬一亭的墻上嵌有一塊兩米多高的石頭,正面是孔子畫像烙样,這個畫像是唐代畫圣吳道子所繪冯遂,在元朝時轉刻于此。有孔子畫像的一面谒获,用玻璃罩了起來蛤肌。因為太晚了壁却,敬一亭前面被崇圣殿屋頂遮光,后邊被崖上的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遮光寻定,使得亭子里的光線實在不佳儒洛,再加上年代久遠,畫像大多剝落狼速,從玻璃外看去琅锻,里面黑黑黢黢的,完全看不出孔子形象向胡,只見一些看不出顏色的斑斑點點恼蓬。
我們本想從敬一亭后面出去的,這里除了一面幾米高的布滿樹根的崖壁之外僵芹,確實沒有了路处硬。旁邊有雖龍池鳳穴,道我非龍飛鳳拇派,是出不去的荷辕,于是只能原路返回。
天色漸晚件豌,春節(jié)已過疮方,春天還沒來,才五點半茧彤,天就陰沉沉的了骡显。文廟正門沒開,因為文廟和縣衙還沒有完全竣工曾掂。我們又繞回進縣衙大門處惫谤,站在臺階高處,向南一望珠洗,文廟盡收眼底溜歪,遠處的數仞宮墻也可以見,這次雖然沒有走進去看许蓖,但是那紅色的墻痹愚、金色的字,仍然醒目于心蛔糯。這道宏偉的宮墻,對于我這個外鄉(xiāng)人而言窖式,它就是富順的靈魂坐標蚁飒。
文廟始建于北宋,幾經損毀萝喘,又多次維修淮逻,不滅的是富順人民對文化的信仰琼懊。
我們原路返回縣衙,出了寫有“神龜山”的山門爬早,又看見了熱鬧的西湖哼丈,湖邊,賣吃的筛严,喝茶的醉旦,劃船的......走下臺階,融入其中桨啃,回頭仰望神龜山车胡,好生羨慕這個小小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