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了南京博物院參觀梯澜,最后一站,跑到了非遺館渴析,進門右轉就是剪紙晚伙,但是第一次我沒有找到,趕在閉館之前進去找到了俭茧。
我想要一些剪紙的“半成品”咆疗,比如紙樣,但掌柜的說母债,沒有可賣的半成品午磁,但我可以買一些簡單的剪紙樣子回去復印練習。
然后我很外行地問了一句场斑,這些精細的地方是刻的嗎漓踢。掌柜的說,刻和剪是兩回事漏隐,能刻不一定能剪喧半,刻的都要先有樣子,但大部分剪紙青责,都是靠一把剪刀剪出來挺据,除非那些很大的作品。
她指著身后墻上一副很大的作品脖隶,說比如這樣的作品扁耐,就是伯父張方林一剪刀一剪刀剪出來的。68歲的伯父产阱,每天剪三小時婉称,一共剪了3個多月。瞬間我感到自己白活這么多年,我估摸我到68歲王暗,寫字的筆都拿不動了悔据。姑娘說,伯父患過帕金森癥俗壹,所以只能每天剪三個小時科汗。
這時候邊上一個姑娘收拾著離開,說了聲绷雏,姑姑头滔,我先走了。姑姑涎显,我驚訝到坤检。掌柜的說,哦棺禾,這是我的侄女缀蹄。我是張家第五代傳人了。
說話間膘婶,從一個剪刀套子里拿出一把剪刀缺前,抽出一張小紙片,給我們示范如何用剪刀尖剪出圓圈悬襟,剪出尖角衅码,剪出細痕。她說2009年申遺的時候脊岳,他們就是帶了一張紙頭和一把剪刀而已逝段,而同時一起申遺的國家,有的用打孔器割捅,有的帶了一系列剪刀奶躯,有的還用上了手術刀。姑娘手上那把剪刀我看了很眼熟亿驾,我終于記起n年前我給女兒在上海南京路的張小泉剪刀店買過一把尖頭的剪紙剪刀嘹黔,但由于擔心太尖,沒敢拿出來用莫瞬,一放就是好幾年儡蔓。我提出來請掌柜的把那張小紙片送給我,她給了我疼邀。
既然提起紙喂江,她說,做成列和出售的這些紙張旁振,都是舊貨获询,80年代以及之前的紙品涨岁,現(xiàn)在已經(jīng)做不出來了。她拿出兩張小紙片讓我看筐付,一張透著光卵惦,橫豎紋路甚至還有斑點,是纖維明礬的痕跡瓦戚,摸在手里有棉布的溫柔舒服感,另一張正反對比丛塌,不通透较解,很脆的感覺,那是手工制作與機器生產的區(qū)別赴邻,前者以前可以做奶奶輩的口紅紙印衔,后者光照就了就會褪色。姑娘感嘆紙頭不如從前了姥敛。
不僅紙頭不如從前奸焙,作品也不如從前了,姑娘說彤敛,比較前輩們留下來的作品与帆,現(xiàn)世再比,根本不好比墨榄,從前做的多好啊玄糟,從前的人,專心只做一件事袄秩,心無旁騖阵翎,要靠手藝生活,還不能出差池之剧。
姑娘言辭切切郭卫,一顆赤子之心躍然舉手投足間。我買了四個小剪紙背稼,并拿回一張小紙片贰军,紅彤彤的,那分明是非遺傳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和愛肮兔怼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