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到了溫尼克特的兩個代表性的概念痰催,一個是原始母愛貫注兜辞,另一個是真自體與假自體。
原始母愛貫注夸溶,最初形容的是嬰兒的0~6個月逸吵。在這個階段,他和媽媽是“病態(tài)共生”在一起的蜘醋。
之所以說病態(tài)胁塞,是因為正常情況下,人是做不到對另一個人的需要压语,做到那種絕對同頻啸罢,就是感知對方的需要,就比自己的需要更真切的胎食。
60分的媽媽扰才,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因為有了她的全神貫注厕怜,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衩匣,然后孩子可以活下來。
無數(shù)次的實驗證明粥航,如果嬰兒沒有得到回應琅捏,他會選擇死亡。這真的是挺恐怖的递雀。接著孩子一歲到兩歲就進入1-2歲柄延,出現(xiàn)了溫尼科特的另一個重要概念。
客體穩(wěn)定性
客體穩(wěn)定性缀程,是指維持客體穩(wěn)定形象的能力搜吧,特別是維持母親的穩(wěn)定形象。孩子在一歲半時杨凑,才能形成“客體穩(wěn)定性”的概念滤奈。
因為沒有“客體穩(wěn)定性”的能力,所以可以和孩子玩“躲貓貓”的游戲撩满,但等孩子長大后蜒程,形成了這個能力后绅你,這個游戲就玩不下去了。
有了“情感穩(wěn)定性”概念的孩子搞糕,就意味著“心中住下了一個愛的人”勇吊,當內在有了有一個愛的客體住進來以后,一個人才有了真正能承受孤獨的能力窍仰。
“客體穩(wěn)定性”用白話翻譯怎么說呢汉规?大概就是感知事物穩(wěn)定存在的一種能力,尤其是感知愛驹吮。
也就是嬰兒在1~2歲针史,會發(fā)展出一種能力,就是感知到碟狞,有一些東西是穩(wěn)定存在的啄枕,比如物質,比如依戀關系族沃。
武志紅老師把它理解為“心里住下一個愛的人”频祝。在心里種下一顆愛的種子,知道自己是被愛的脆淹,然后才有能力應對常空,接下來人生給出的各種挑戰(zhàn)。
攻擊性是人類的天性盖溺,剝離了攻擊性漓糙,也就剝離了生命力『嬷觯客體穩(wěn)定性就是穩(wěn)定感知到愛的能力昆禽,目標是讓孩子感知到,哪怕自己有攻擊性蝇庭,依然是被愛的醉鳖。
這里特別提醒父母,告知孩子哮内,家里發(fā)生的糟糕事情辐棒,不是因為他。
我與你牍蜂,我與它
馬丁·布伯,猶太人泰涂,生于奧地利的維也納鲫竞,哲學家,翻譯家逼蒙,教育家从绘,宗教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有過很多作品。
馬丁·布伯認為僵井,真正決定一個人存在的東西陕截,是自己同世界上各種存在物和事件發(fā)生關系的方式∨玻基于此农曲,提出人的兩種關系,即“我與它”和“我與你”的關系驻债。
當我將你視為我達成目標的工具或對象時乳规,你在我這就淪為了它,這時就構建了“我與它”的關系合呐。
當我放下我的所有預判和期待暮的,帶著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時,這時就構建了我與你的關系淌实。
哲學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冻辩。這一刻我在思考,就證明我是存在的拆祈。而對于存在恨闪,馬丁布伯提出了另一個觀點。
每個人和這個世界上的人和物發(fā)生關系的方式缘屹,證明了存在凛剥。然后用二分法,把關系分為“我與你”和“我與它”轻姿。
這是一個很犀利的觀點犁珠,一下把混沌的世界一分為二,就像盤古互亮。
關于“我與你”的介紹犁享,引用一段魯米的詩:
在你的光輝中,我學會如何愛豹休。
在你的美中炊昆,我學會寫詩。
你在我的胸臆中起舞威根,別人看不見你凤巨,
但有時,我看得見洛搀,
那一瞥敢茁,成就了這件藝術。
這段詩很好地形容了“我與你”的境界留美。與它相對的是彰檬,不管目標多么偉大伸刃,當我把你當成達成目標的工具與對象時,那這段關系就是“我與它”的關系逢倍。
其實很多藝術家捧颅,很多作品的誕生,都是因為出現(xiàn)了“我與你”的瞬間较雕。某種更大的存在碉哑,通過我這個通道,把一些偉大的作品記錄下來郎笆,成為傳世佳作谭梗。
相對來講,生活中更容易出現(xiàn)的是“我與它”宛蚓〖つ螅快遞員、廚師凄吏、服務生餐廳服務生远舅,我們生活中,與這些人構建的關系痕钢,多數(shù)是“我與它”图柏。
他們只是我們達成某種目的需要的工具。 也就是沒有真正地碰觸到他的存在任连。在親密關系中蚤吹,其實也很常見,就是借著愛的名義随抠,做著一些控制剝削對方的事情裁着。
簡單說就是沒把人當人」八孔子說“君子不器”二驰,原本的意思是,君子不應該把自己作為某一個固定的工具秉沼,應該考慮自己的多種可能性桶雀。
現(xiàn)在有一種理解,就是君子是盡量把人當人唬复,而不把人看成自己實現(xiàn)某一個目標的工具和對象矗积。
謝謝你的欣賞,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敞咧。關注我漠魏,認識自己,理解別人妄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