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都知道現在的醫(yī)生不好當复颈,治好治不好都容易上演一場醫(yī)患糾紛绩聘。同樣,老師這個職業(yè)也在不斷向著高魏睦玻靠攏凿菩。舉個身邊的例子,我有個當老師的朋友帜讲,就因為沒有聽家長的話衅谷,把他兒子調到前排的位置,導致這位家長沖到學校似将,當著校長的面获黔,指著老師的鼻子罵了半個小時蚀苛。給我朋友氣得哭著鼻子跑了,轉頭拿了一封辭職信遞給了校長肢执。
你再隨便翻翻新聞枉阵,幾乎每個月都有家長毆打老師译红,怪不得我一個朋友說要堅持練習跆拳道预茄,這樣家長就打不過他了。然而我們在笑過之后還是有一絲悲哀侦厚,曾幾何時耻陕,我們中國人尊師重道的傳統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校矛盾已經發(fā)展到讓人不得不重視的程度刨沦。
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诗宣,能夠合理表達情緒的人比那些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的人更健康。而另一方面想诅,過度的消極的情緒表達會讓人很痛苦召庞。比如當一個人在憤怒之下抨擊別人的時候,他們的血壓會平均升高20毫米汞柱来破。所以篮灼,對于家校溝通來說,處理情緒是重中之重徘禁。而我們要關注的是诅诱,如何建設性地表達情緒。既不過分憋屈送朱,又不隨意發(fā)泄傷害別人娘荡。今天我會用幾個小案例講一下在家校溝通中,情緒表達的一些原則驶沼。
1.辨認你自己的情緒炮沐。你能經常很準確地描述出你的情緒嗎?或是在家校溝通的過程中回怜,你能夠很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情緒嗎大年?我曾經去解決一個家校沖突的事件鹉戚,有兩個孩子打架鲜戒,被打孩子的爸爸氣沖沖地來到學校,非常憤怒地說:“我告訴你們抹凳,這件事你們要是解決不了遏餐,我就敢給學校炸了!”氣憤到極點的爸爸還不能夠察覺和描述自己的情緒赢底。于是我對他說:我能明白您的心情失都,您肯定非常非常地憤怒柏蘑。這時,這位爸爸才氣呼呼地說:當然粹庞,我都快被氣死了咳焚。并且一邊伴隨著他說這句話,情緒也一邊平靜下來庞溜。你看革半,我跟爸爸說你現在很憤怒,這是情緒的辨識過程流码。那我們該如何辨識自己的情緒呢又官?你可以關注自己的心跳變化和行為趨向。比如感覺心跳突然加快漫试,可能是緊張六敬。下意識地想要遠離,可能是害怕等等驾荣。辨識情緒的工作需要你在生活中自己去感受外构、去訓練。當你能夠感受并描述自己的情緒時播掷,你就能監(jiān)控自己的情緒反應审编。
2、分辨感覺叮趴、說話和行動之間的不同割笙。也就是說感覺是一回事,付諸行動是另一回事眯亦。就像剛才提到的要炸學校的家長伤溉,如果他能分辨出自己對孩子在學校受到傷害這件事非常憤怒,那么他就需要進一步去想妻率,自己為什么這么憤怒乱顾,然后可以和老師分享他的感受。如果不這樣去溝通宫静,而是把氣全撒在老師走净、打人的同學和家長身上,不僅自己的憤怒沒有減少孤里,反而會讓溝通陷入僵局伏伯。總結來說捌袜,分辨感覺说搅、說話和行動之間的不同,重點在于虏等,要給自己留出一個理性思考的時間弄唧。你在大腦中想象憤怒之下要做的事情适肠, 就是給你憤怒的情緒滅火的過程。情緒得到了宣泄候引,就給理性騰出了空間侯养。
3、盡量多地擴充情緒的詞匯澄干。管理情緒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逛揩,就是給情緒命名。而掌握越多的情緒詞匯傻寂,你對情緒的感受能力就會越強息尺。試想一下携兵,你連“悲痛”這個詞匯都沒有疾掰,那么該如何分辨你是不是悲痛的感覺呢?很多家長描述情緒的詞語少得可憐徐紧,情緒不好的時候用得都是静檬,氣死我了,真郁悶并级。情緒好的時候也就是太好了拂檩,你真棒。而且我們還容易犯一個錯誤嘲碧,就是誤把“我覺得”后面的內容都理解為情緒稻励。比如你對老師說,我覺得作業(yè)安排得有點多愈涩,孩子沒辦法完成望抽。這句話就明顯缺少情緒表達,雖然老師能感受到你的不滿情緒履婉,但是被你掩蓋掉了煤篙。如果你說,老師毁腿,我有點焦慮辑奈,我覺得孩子作業(yè)這么多,他完成不了已烤。這句話加入了情緒的表達鸠窗,不僅你自己不那么憋屈,老師也能了解你的難處胯究∩约疲總結這點來說,擴充情緒詞匯需要你有意識地給自己的情緒唐片,還有孩子的情緒貼標簽丙猬。
4涨颜、多用“我”字句,對自己的感覺負責茧球。對自己的的情緒負責庭瑰,代表著當你和別人溝通時,你的語言要反映出你對自己感覺負責的事實抢埋。我們來看幾句經常在生活中說的話弹灭,哪些話是對自己的感覺負責,哪些不是揪垄。
當你因為孩子受傷去和老師溝通的時候穷吮,對著老師說:你們太不負責任了,你們今天一定要給我一個解決的方案饥努。
孩子作業(yè)完成不好捡鱼,你對孩子說:你是怎么回事,天天寫作業(yè)不上心酷愧。
在工作場合驾诈,你對下屬說:這個方案你應該今天中午就完成的。
試著讀一下這些句子溶浴,不難發(fā)現乍迄,用“你”的語言很容易激起對方的防衛(wèi)和反擊。因為“你”的語言通常意味著說話的人有資格去評判他人士败,但這種評判會帶著指責和攻擊闯两,很容易破壞溝通氛圍。用“我”字句就體現了說話的人愿意為自己所表達的抱怨和情緒負責谅将,因為他只是說出了自己對他人做法的反應漾狼,而沒有對行為做出自己的評價。下面來看看用“我”字句代替前面的案例戏自,會變成什么樣子邦投。
我對于孩子在學校受傷這件事很生氣。
我不能忍受你連著幾天作業(yè)都完成不好擅笔。
我生氣的是你沒有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這個方案志衣。
當然“我”字句用得太多也會有過分自戀的嫌疑,這個時候就要適當地用“我們”了猛们。比如和老師溝通的時候可以說念脯,我們應該共同想出一個解決方案。用“我們”能更快地建立一種建設性的溝通氛圍弯淘。
好了绿店,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今天我們講了情緒表達的4個具體原則,分別是辨認自己的情緒假勿、分清楚感覺借嗽、說話和行動的關系、盡量多地擴充情緒詞匯以及多用“我”转培、“我們”的句子來表達恶导。當然,我們不能寄希望于明白了這些情緒表達原則浸须,就能夠隨時做非常有效的家校溝通惨寿。溝通是一門學問,情緒管理也需要長時間地去訓練删窒。當我們抱著一顆想要對孩子好的心裂垦,那和學校溝通的時候就會更傾向于合作,而不是互相指責肌索。對于家校溝通來說蕉拢,理性思考永遠比感情用事占有優(yōu)勢。在溝通中合理地傳遞情緒驶社,目標是解決問題企量,而不是簡單發(fā)泄一通了事。我們要永遠記住亡电,溝通是不可逆的,猶如覆水難收硅瞧,一旦你按下“發(fā)送”鍵份乒,就不可能隨時撤回你爆發(fā)出去的情緒,也不能撤銷對他人造成的傷害腕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