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戳杀,對于一個稍有了解心理咨詢的人而言该面,絕對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夭苗。
共情,英文寫法“Empathy”隔缀,翻譯成中文题造,在不同的流派里會有不同的稱呼,也被稱為神入猾瘸、同理心界赔、共感、投情等牵触。 這個最初由人本主義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所闡述的概念淮悼,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精神分析學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觀還是心理失調(diào)的理論及治療方法似乎都極為對立的兩個理論流派揽思,卻在對共情的理解和應用上袜腥,逐步趨于一致。
事實上“共情”這個詞起源于美學钉汗,1873年羹令,德國美學家羅伯特·費舍爾把他父親提出的“審美的象征作用”改造成了一個新的概念,是德文损痰,用來描述觀察者從藝術(shù)作品中感受到的情緒福侈;1897年,德國心理學家立普斯將這一概念引入心理學領(lǐng)域卢未,用于描述一種將感情投射到自然界和無生命客體上的個人體驗肪凛;直到1942年堰汉,羅杰斯的研究最終奠定了以“共情”為門派神器的人本主義流派,共情開始真正在心理咨詢界流傳開來显拜。
共情的發(fā)展道路上并不是一經(jīng)提出即得到充分認可的衡奥,各個流派有各自的主意,甚至可以說起始受到了不少質(zhì)疑远荠。我們追蹤精神分析始祖弗洛伊德對于共情和滿足的立場矮固,可以看到,從他1912年強調(diào)的如同外科醫(yī)生般的冷漠情感譬淳,到他1913年倡導的同情的理解档址,以及他在1921年對于共情的擁護,認為其是唯一的理解另一個人精神生活的方法邻梆,這位偉大的精神分析家經(jīng)歷了相當漫長的調(diào)整過程守伸。
而將共情作為心理咨詢的一種治療方式,仍然是眾多心理咨詢流派會激烈探討的內(nèi)容浦妄,而人本主義相信作為個體的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天性尼摹,這種天性可以讓人從心靈的廢墟中站起來,只要他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認同剂娄,所以共情的療愈作用是巨大的蠢涝。
『共情是指體驗別人內(nèi)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一樣的能力阅懦,但沒喪失“好像”這一特質(zhì)和二。』這句簡單的定義描述耳胎,幾乎涵蓋了羅杰斯人本主義的大部分內(nèi)容惯吕,而在操作體系里,羅杰斯所給予的呈現(xiàn)并不太多怕午》系牵或者,可以這么說郁惜,羅杰斯是一位天才的心理咨詢師堡距,他做到了將平凡的操作內(nèi)化為精準的理念,并外化成治療的行為扳炬。遺憾的是吏颖,這種理念在大多數(shù)不具備他的這種天賦的咨詢師手里,就變?yōu)榉浅FD難恨樟。這讓我想到了蘋果公司的喬布斯半醉,這是一個能將蘋果的腐朽化為神奇的人,他是蘋果的拯救者劝术,卻也可能是蘋果的掘墓人缩多,因為他太過于聚集神奇于一身呆奕,卻又很難將內(nèi)心的神奇轉(zhuǎn)化為多數(shù)人可以實踐的平常,于是他在蘋果就在伊甸園衬吆,他不在蘋果就跌落凡塵梁钾。
羅杰斯出于精神分析也曾經(jīng)是一個出色而“冷酷”的精神分析師,精神分析后來從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了客體關(guān)系逊抡,羅杰斯卻從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了人本主義姆泻,在羅杰斯創(chuàng)出人本主義的初期,遭到強烈反對的恰巧是精神分析學界冒嫡,不同的精神分析師對這個時代的人本教在多個角度進行了質(zhì)疑拇勃。抨擊的強度甚至到了羅杰斯一度絕口不提“共情”,每言只說“真誠一致”和“無條件積極關(guān)注”孝凌。
心理學界也充滿了自戀混合的擴張性方咆,崇尚人本的羅杰斯是一個生活中溫文爾雅的人,對周圍人的懷疑并不太在意蟀架,大多平靜對待瓣赂,學術(shù)爭鳴可以,隨便罵也行片拍,回批的很少煌集。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你不碰人穆碎,往往人家要來撞你牙勘,因為你夠份量职恳。當你受到別人的攻擊時所禀,沮喪、憤怒之余放钦,不妨也想一下色徘,為什么人家要攻擊你,因為你夠份量操禀,攻擊你是件有意義的事褂策。你不夠份量時,你得到的待遇是“懶得搭理你”颓屑。
在眾多的學術(shù)論戰(zhàn)中斤寂,也不是所有的抨擊,羅杰斯都無動于衷揪惦,就有那么一個人的觀點他每聞必應遍搞,這個人就是海因茲·科胡特,最終這兩個人成為一對老冤家器腋。在功成名就后的羅杰斯因為個案失敗躲起來的時候溪猿,整個心理學界一片嘩然钩杰,唯獨這個叫科胡特的家伙居然敢用自己的人格去擔保羅杰斯在個案咨詢中的行為和操守。
1945年到1955年期間诊县,這一對老冤家當時住在同一座城市讲弄,都曾任職于芝加哥大學。針對科胡特的回應之鮮明“野蠻”依痊,在試圖解讀人本教的看家絕招——共情時避除,和其他同時期的反應形成鮮明反差。羅杰斯當時的回應至少在其個人生平中是極其少見胸嘁。與科胡特的強烈對決驹饺,無疑多少戳到羅杰斯痛處〗稍ǎ科胡特并未采用當時精神分析界的一致反對的做法赏壹,反倒是對共情本身充滿了興趣。用羅杰斯的原話說就是“充滿了冷冰冰的觀察衔沼、非人性的冷漠”蝌借。這也不無道理,科胡特的觀察就是一個受過良好訓練精神分析師的視野指蚁。
科胡特并未在套用精神分析的視野去批駁人本主義的弊端菩佑,而是試圖用精神分析的視野去理解人本主義。雙方都沒理解錯凝化,交錯的只是大家都對同一個東西感興趣了稍坯。這或許可以看成心理學大師的相同之處,至少在某一深度上來說搓劫,科胡特對同時代的人本主義充滿興趣瞧哟,試圖弄清那是什么。這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認同枪向。
認同勤揩,也是共情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chǔ)。羅杰斯首先是被科胡特“共情”到了秘蛔,然后才愿意去“搭理”他并和他“吵”得不可開交陨亡。時至今日,已經(jīng)無法追根溯源去探究當時的科胡特和羅杰斯論戰(zhàn)的具體內(nèi)容了深员,不過我們可以隱約推測负蠕,科胡特提出的焦點恰恰是羅杰斯的痛點,那就是共情的落腳點倦畅,也是精確擊打點遮糖。這就是科胡特在自體心理分析中提出的“神入”(英文寫法依然是“Empathy”)。
科胡特所說的“神入”是指對于來訪者的科學觀察滔迈,進而基于這一觀察對其自體的三個極進行精準性共情止吁,一種中性的被辑、理性的、目標明確敬惦,強調(diào)經(jīng)驗的共振盼理。科胡特強調(diào)了允許一個個體了解另一個個體的體驗而不失其客觀性俄删,是經(jīng)驗的共振宏怔,是自然而然發(fā)生——不是把神入等同于一個訓練行為。
羅杰斯在“共情”上較多是更感性和更無規(guī)則性的共情畴椰,有時候所謂的“共情”有可能是來自心理治療師自身情結(jié)的反移情投射臊诊,他的共情似乎更多是呈現(xiàn)一種主動和主觀色彩的,帶著明顯的主觀性(不過羅杰斯的勇敢之處在于共情必須要與來訪者進行反饋確認斜脂,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共情的準確性)抓艳;而科胡特的“神入”更強調(diào)客觀和準確,在大量觀察基礎(chǔ)上帚戳,分別向三極自體(鏡映移情玷或、理想化移情、孿生移情)投注片任。他們兩者的關(guān)系其實是非常緊密的偏友,甚至可以說是可以分別引申為一體的。
或者說对供,科胡特的“神入”和羅杰斯的“共情”是融合的位他,就如同它們所用的英文單詞都是Empathy一樣,“神入”是深度的精準性的共情产场,“共情”是初級的廣泛性的神入鹅髓,它們的關(guān)系也許可以用下面這個圖來大致說明。
換言之涝动,共情的變化就在于是在感受中加了觀察的意味迈勋,而神入則是在觀察中增加了感受的含義炬灭。假設(shè)是在一場理想的醋粟、有深入治療意義和探索的心理治療中,經(jīng)常會是共情出現(xiàn)在前半段重归,而神入隱藏在治療的后半段時間內(nèi)米愿。
羅杰斯和科胡特的后半生,加上之前職業(yè)生涯經(jīng)歷鼻吮,讓他們能更客觀看待共情或神入的優(yōu)勢與弊端育苟,并不因為擁有缺點而放棄,而是將其逐步改進椎木,豐富滋養(yǎng)心理治療雙方的內(nèi)心世界违柏。
無論如何博烂,共情或神入不失為我們目前了解另一個個體最好,或者說世界已知的漱竖、最自然人際理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