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去電影院連著看了兩部電影陶因,先看的《嘉年華》森枪,為了緩緩誉简,接著又看了據(jù)說“豆瓣高分”“一片好評”的《尋夢環(huán)游記》柄沮。
我早該預(yù)料到這其中的水分--我微博首頁并沒有人安利這部回梧。有一兩個去看過的,也就淺淺談了下“社會性死亡”與“生理死亡”祖搓。
以至于我以為這是一部死亡主題的動畫電影狱意。海報封面上的骷髏們也讓我一個蒂姆伯頓粉感到親切。
看完之后拯欧,我和閨蜜統(tǒng)一了意見--最多75分不能更高了详囤。
如果說《嘉年華》雖然拍的一般,但勝在主題深刻哈扮,足夠現(xiàn)實纬纪,《尋夢環(huán)游記》就是年年都會受到的漂亮精致卻一點也不好吃的生日蛋糕。
故事很簡單滑肉,其實也很溫情包各,不得不說,看了這個靶庙,我沒有那么害怕死亡這件事了问畅,也可以更平靜地懷念自己過世的親人們。但是,因為主題是強調(diào)家人的支持护姆,家族之愛矾端,米格的夢想就成了要被犧牲的對象?而最后解決矛盾的方法是依靠米格談著吉他唱著歌喚醒太奶奶卵皂?
出現(xiàn)一個問題無法解決又必須解決的時候秩铆,就靠奇跡,愛的奇跡灯变。
這真是十分迪士尼了殴玛。一如《冰雪奇緣》的最后。
看的時候感覺不舒服添祸,可能是因為文化不同滚粟。
亞洲國家,尤其東亞這一塊刃泌,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中就十分強調(diào)家庭凡壤,更是延伸出“孝道”,以長者為尊耙替,以家族為重亚侠,追求的是“同”,任何的不同就是反抗俗扇。所以在看到米格被奶奶喝止不許碰音樂甚至把他做的吉他弄壞時盖奈,我想到的是我見過的聽過的好多個因為家里人不同意所以沒有堅持原來的興趣愛好的故事。當(dāng)然狐援,很多人會說,誰叫你自己不堅持究孕。而家長的終極武器通常就是“你不孝”“你這是要氣死我”“我生你有什么用”啥酱。如果不是從小在這種文化中長大,外人可能很難理解這些大帽子一扣下來內(nèi)心會產(chǎn)生多大的恐懼和內(nèi)疚厨诸。仿佛自己的存在被否定镶殷。
所以我從一開始就是站在米格這邊。
隨著他和拔⒊辏克托的旅行绘趋,可以看到米格的成長,他不再覺得家人是不重要的颗管,他愿意妥協(xié)陷遮。反觀他的家人,對他的態(tài)度卻沒有多大變化(大概因為對他們來說他只是離開了一小會兒)垦江。
愛帽馋,不應(yīng)當(dāng)只是單方面的努力。米格努力了去理解家人,所以雖然痛苦還是愿意放棄音樂绽族,他的家人卻沒有試圖理解過他的夢想被否定的痛苦姨涡。如果沒有最后用音樂喚醒coco的奇跡。
這里的轉(zhuǎn)折實在有些生硬吧慢。有過這種經(jīng)歷的人都知道涛漂,說服親人接受自己是一個人,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检诗,是一場持久戰(zhàn)匈仗,而且雙方在和解的那天到來之前,都要面臨不少的痛苦和掙扎岁诉。
不知是不是為了讓觀眾代入的是父母那邊而非米格锚沸,電影開頭對米格對音樂的熱愛這部分的塑造有些薄弱。以至于他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有點天賦然后只顧自己涕癣,對家人不管不顧的混小子--雖然按照他的年齡哗蜈,這樣是很正常的設(shè)定。
情節(jié)的設(shè)定也只能說勉強做到了“情理之中”卻沒多少“意料之外”坠韩。我看的那場不少人都早就猜到了熬嗯耍克托就是曾曾祖父。
也許就和一位同我意見相左的朋友所說的那樣只搁,不同年齡的人看這部電影會有不同的感受音比。《尋夢環(huán)游記》不適合人群包括:沒有從家人那得到過精神支持甚至經(jīng)常被打擊的氢惋;離開家族后擁有充實的生活和其他社會支持并且完全不想回去的洞翩;常被指責(zé)“不孝順”的;還有一條豆瓣短評所說的--
“這是無后同性戀們的噩夢”焰望。
————————————
無戒365極限挑戰(zhàn)營第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