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综芥,好像已經(jīng)很久沒有人鄭重其事說“三八婦女節(jié)”了。
取而代之的猎拨,
是“女生節(jié)”“女神節(jié)”“女王節(jié)”這些看著讓人想花錢的字眼膀藐。
當(dāng)然,這基本上都是商家的噱頭红省,
畢竟额各,要有個由頭誘惑你消費,
至于“婦女節(jié)”吧恃?
除了顯老虾啦,還有什么作用?
更何況,還有“三八”二字加持傲醉。
其實蝇闭,在我看來,
3月8日需频,本來就是一個慶祝女性爭取權(quán)利丁眼、在各領(lǐng)域做出貢獻(xiàn)的日子,
“婦女節(jié)”有什么不能正視的呢昭殉?苞七!
畢竟,在司法解釋中挪丢,
14歲以上的女性蹂风,就被稱為婦女了哦!G睢惠啄!
不過還有個小問題在這里需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那就是任内,“三八”和“三八節(jié)”的命名撵渡,純屬巧合。
再進(jìn)一步說死嗦,
“三八”是咱們的土特產(chǎn)趋距,
“三八節(jié)”是舶來品。
壹
“三八”這個說法越除,在臺灣很流行节腐。
朱介凡在《臺灣禮俗之特彩》說:俗謂素性生硬,作事乖張摘盆,叫“三八”翼雀,也叫“半頭生”。
不過孩擂,這個詞狼渊,真正考究起來,還是來源在咱們內(nèi)地肋殴。
劉福根博士在他寫的《漢語詈詞研究》里囤锉,梳理漢語罵人的話,收錄了“三八”條目护锤。
他認(rèn)為這個出處是元代元懷的《拊掌錄》:
說宋朝時官地,寇準(zhǔn)鎮(zhèn)守北方,有一個門客叫魏野烙懦。
當(dāng)時北方有一個漂亮驱入,但舉止很乖張生硬的妓女,被人送外號“生張八”。
一天亏较,生張八也到寇準(zhǔn)府上參加聚會莺褒。
寇準(zhǔn)高興,就要求魏野作詩助興雪情。
于是遵岩,魏野就寫了這么一首:
“君為北道生張八,
我是西州熟魏三巡通。
莫怪尊前無笑語尘执,
半生半熟未相諳⊙缌梗”
魏野因為排行第三誊锭,自稱“魏三”。
“三八”的稱呼就簡化來自打油詩里的“魏三”弥锄、“生張八”丧靡。
后來,宋代南遷籽暇,很多俗語俚語就傳到了閩南温治、臺灣一帶,
成為臺語里對女性舉止輕浮戒悠,做事魯莽罐盔、瘋瘋癲癲、不夠莊重救崔、到處八卦的貶稱。
怪不得之前經(jīng)常在臺灣電影電視劇里看到D笏场A酢!
近些年幅骄,隨著兩岸交流的增多劫窒,
“三八”這個稱呼,又慢慢回流到內(nèi)地拆座,流傳開來主巍。
貳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
指鴉片戰(zhàn)爭以后挪凑,中國剛被迫開放通商口岸時孕索,
只開放外國人每月8號、18號躏碳、28號可以進(jìn)城搞旭,
其他時間必須待在城外特定區(qū)域居住及限定與中國特定商賈進(jìn)行交易,
因此好奇本地人稱呼外國人進(jìn)城為“看三八”;
而有時候這些外國人橫行霸道肄渗,
老百姓恨的牙癢镇眷,就說:
“三八鬼子”來了!
于是翎嫡,“三八”就成了行為不端的人的代稱欠动。
叁
嗯,其實還有個說法惑申,來自《黃帝內(nèi)經(jīng)》具伍。
但我覺得稍微有點牽強(qiáng),大家聽個笑話吧硝桩。
《黃帝內(nèi)經(jīng)》有句話叫“女七男八”沿猜。
說的是女性的生命周期數(shù)是7,每7年體現(xiàn)一次大變化碗脊;
而男性的成長周期是8啼肩,也就是每8年有一次生長變化。
女人三七(21歲)的時候衙伶,腎氣平均祈坠,故真牙生而長極;
男人三八(24歲)時矢劲,腎氣平均赦拘,筋骨勁強(qiáng),故真牙生而長極芬沉;
也就是躺同,到這個年紀(jì),男女的發(fā)育基本差不多了丸逸。
而如果女人三八(24)時蹋艺,那就發(fā)育過頭,
成了性格乖張的男人婆啦黄刚。捎谨。。
是不是感覺夠扯~~~
肆
至于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憔维,
設(shè)立國際婦女節(jié)的想法是最先產(chǎn)生于20世紀(jì)初涛救,
當(dāng)時西方國家為了錢不要命,工作條件惡劣业扒,
于是各種罷工抗議不斷检吆。
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制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程储,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咧栗。
這件事逆甜,促成了兩年后的3月第一個工會組織建立。
接下來的數(shù)年里致板,
幾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類似的抗議游行活動交煞。
而在一戰(zhàn)前,歐洲的婦女們也于1913年3月8日走上街頭斟或,通過舉行和平集會等形式反對戰(zhàn)爭素征。
聯(lián)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每年于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jié)萝挤。
1949年御毅,新中國成立后正式將3月8日定為婦女節(jié),并舉行各種形式的慶琢洌活動端蛆。
這個酥泛,就是關(guān)于“三八”和“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的全部巧合了今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