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30匆匆趕到風濕免疫病房開啟一個特殊的團體工作:巴林特小組。上圖的老人就是巴林特本人的照片简逮,感謝他及他的伙伴在1950年就開始關注醫(yī)生和患者的關系,提出”醫(yī)生就是藥“的觀點蛛砰,那既然是藥芍殖,就”需要有適應癥、服用時間外厂、劑量冕象,還會有副作用“,可是卻沒有這個“藥物實用說明書”汁蝶,我們只能摸索前行渐扮。
是的,在這個時代我們越來越迷惑:醫(y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怎么了掖棉?我們提倡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墓律,可醫(yī)生面對的是疾病還是病人?面對高強度的工作以及難以稱心滿意的病患及家屬啊片,醫(yī)生如何緩解工作壓力只锻?……
僅僅一個小小的案例,我們就被深深震驚:有誰知道醫(yī)生的無奈紫谷、無助齐饮、著急、害怕笤昨、恐懼祖驱?甚至對于工作的無望、絕望瞒窒?對當初選擇醫(yī)學的懷疑和是否要繼續(xù)的猶豫捺僻?多么大的打擊才能讓這些至少歷經7-8年學習才能從事醫(yī)生工作的年輕人有這樣的感受?我看到了年輕醫(yī)生們內心的掙扎崇裁,看到了年長醫(yī)生的著急和無奈匕坯,看到了護士們的心酸,看到了非醫(yī)護人員的理解拔稳,看到了即便在委屈在憤怒在無奈在恐懼中仍然堅守工作一線的兄弟姐妹……
內心五味雜陳葛峻,更是感謝領導的厚愛,他們知道和理解作為醫(yī)護人員面臨的這一切巴比,是的术奖,無論如何在身后還有支持的堅強后盾,感謝!感恩!
多么期待把巴林特小組的活動送到每一位同仁的身邊轻绞,讓我們共同療愈彼此采记,共同支持對方,漫漫行醫(yī)長路相互扶持和依靠政勃。
醫(yī)生是藥唧龄,心理治療師是工具,我們都是要奉獻出自己稼病,所以选侨,我學習關注自己掖鱼,除了感受還有身體然走。從堅強的病患陳姐姐家回來就吃上我PM援制,敬佩陳姐姐面對疾病的心態(tài)和狀態(tài),也為她對醫(yī)生的理解而點贊芍瑞,然后提醒自己好好休息晨仑。是的,在重病面前或許我們會不堪一擊拆檬,但陳姐姐是依然挺立洪己。晨起拿出AM,沒有陳姐姐那么堅強竟贯,只有先保證自己好好的才能多做些事情啊答捕。晨起得知發(fā)小母親我親愛的大娘病故,愿她老人家在天堂安息屑那,再也沒有病痛與無望拱镐。
好友的父親前天突然病逝,我還沒有去看望持际,昨晚忍不住流淚沃琅,心酸心疼,無奈無助蜘欲,任憑我們怎么努力也拉不住他們的腳步益眉,日子好了,老人家卻離我們而去……
接連兩位老人離開姥份,悲傷之后更要珍惜眼前的一切郭脂。
唯有珍惜,唯有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