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圣》“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讀于2015年6月22日
作者蕾秋·喬伊斯围段,英國資深劇作家虱岂,《一個人的朝圣》是她的處女作,已暢銷三四十個國家挣磨,入圍2012年“布克獎”
簡介
書中講的是一個六十歲的老人豪直,哈羅德·弗萊劣摇,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后默默退休,和妻子生活在英國鄉(xiāng)間弓乙。夫妻自獨子去世之后末融,隔閡甚深,情感疏離暇韧,雖處同一屋檐卻形同陌路滑潘,二人生活平淡無奇,日復(fù)一日锨咙。
直到有一天,哈羅德收到了一封來自于20年未見的老友奎妮的告別信追逮,得知她已到癌癥晚期酪刀。震驚、悲痛之下钮孵,哈羅德寫了回信骂倘,在寄出的路上,他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巴席,越走越遠(yuǎn)历涝。一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漾唉,仿佛腳下每向前邁進一步荧库,記憶就往后退一步,一直倒退60年赵刑。
最后分衫,在與一個加油站女孩陰差陽錯的交談之后,他拾起了從未有過的信念般此,承諾奎妮要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蚪战,橫跨整個英格蘭去看奎妮。87天铐懊,627英里邀桑,只憑一個信念:走下去,老友就會活下去科乎!
這是哈羅德千里跋涉的故事壁畸。
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喜喂,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瓤摧。在他用腳丈量大地的時候竿裂,他也反思中掂量生命的沉重。
隨想
在看這本書之前照弥,我在網(wǎng)上查看了評論腻异,有好評,也有差評这揣。有人說整本書都顯得莫名其妙:一個莫名其妙的老人為了一個莫名奇妙的信念悔常,莫名奇妙地開始了一場莫名其妙的徒步旅行。
其實如果說主人公單純認(rèn)為“只要他走下去给赞,老友就會活下去”机打,然后作者由此寫成一書,那自然是莫名奇妙片迅。但是讀完這本書之后残邀,我覺得與其說哈羅德進行了一場拯救老友奎妮的朝圣之旅,不如說他開啟了一段自我救贖的旅途柑蛇。老朋友奎妮的告別信芥挣,只是開啟了他封存了二十年、不愿去觸碰的記憶之盒耻台。一瞬間空免,往事蜂擁而至,再次將老人暴露在了他一直回避的痛苦面前——兒子的自殺盆耽,也許正是他的怯懦與平凡而致的蹋砚。由此,“只要他走下去摄杂,老友就會活下去”的信念坝咐,其實也是他“走下去,證明自己此生不凡”的-信念析恢。
這本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簡單畅厢,但是字里行間卻滿是引人深思的信息,有關(guān)生命的沉重氮昧、有關(guān)信念框杜、有關(guān)愛與溝通、有關(guān)人性袖肥、有關(guān)現(xiàn)代生活的依賴咪辱、有關(guān)人生的目標(biāo)……而最讓我感受深刻的是文中洋溢的孤獨感。
人生椎组,是一場靈魂孤獨的旅行
書中一直在強調(diào)老人一生的中規(guī)中矩油狂、平淡無奇,雖然沒有直言老人的孤獨,但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专筷,卻在呼吸之間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間充斥著一股孤獨的氣息弱贼。孤獨感在這本書中能得到如此強烈的體現(xiàn),我想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主人公哈羅德是一個平凡如你我的人磷蛹,是一個大眾人物的典型吮旅。他代表的是受生活經(jīng)歷、社會禁錮的一個普通人的一生味咳;他代表的是在人性的兩個極端“安逸于現(xiàn)狀庇勃、懶于改變的惰性和蠢蠢欲動、渴望不凡的野性”之間掙扎不安槽驶、無處釋脫的大眾责嚷;他代表的是生命里蔓延著情欲孤獨、語言孤獨掂铐、革命孤獨罕拂、思維孤獨的平凡個體。正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的孤獨全陨,才能具有如此不可抵擋的感染力聂受,因為他的孤獨,正是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孤獨烤镐。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比愛情更加不受國界和宗教信仰的束縛,那將是人的孤獨感棍鳖。人類的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炮叶,從出生那一刻開始,我們就在宗教渡处、生活镜悉、工作、藝術(shù)医瘫、愛情等等一系列的活動中尋求社會存在感侣肄,而這種尋求歸根到底就是為了克服孤獨感。但是人的靈魂卻是注定孤獨的醇份,人類亙古不變的兩大生命之問“人從哪里來”稼锅、“人又將歸何處去”,這是現(xiàn)代科學(xué)所未能回答的僚纷,生死滋味唯有“親身”經(jīng)歷之時才能真切體會矩距,而“親身”意味著經(jīng)歷的不可完全復(fù)制性。其實何止生死怖竭,人生種種經(jīng)歷锥债,終歸為酸甜苦辣般的情感體驗。而情感體驗的效果不僅與當(dāng)事人的經(jīng)歷相關(guān),也與當(dāng)時的體驗環(huán)境相關(guān)哮肚,也是不可復(fù)制的登夫。同一件事情,對于某一個人來說是值得高興的允趟,對于另外一個人來說也許卻是不幸的恼策。鑒于人生體驗的不可復(fù)制性,人必生而孤獨拼窥。無論一個人的同理心有多強戏蔑,都無法切身去體會他人所經(jīng)歷的一切,也無法去完全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鲁纠。
面對孤獨感总棵,人大致有三種反應(yīng):第一種是試圖沉淪于孤獨感中不能自拔,或試圖用外物來掩蓋改含,或拼命地想要打破孤獨情龄,卻因此而造成更大的孤獨;第二種是漠視孤獨感捍壤,麻木自己的情感骤视;第三種是用客觀的態(tài)度面對孤獨感,不逃避也不強調(diào)鹃觉,順其勢而為专酗,甚至在孤獨感中享受生命的獨特,在孤獨感中正視自我盗扇、接受自我祷肯。當(dāng)哈羅德踏上了這段旅程,他也開始從第一種疗隶、第二種面對孤獨的方式向第三種方式跨步佑笋。在旅程中,他回憶了自己從幼兒到老年的一生經(jīng)歷斑鼻,生活不知從何時開始變成不過是每天把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蒋纬,緩慢而反復(fù)地繼續(xù)著;不知從何時開始不再去追求什么坚弱,對身邊的一切都視若平常蜀备,沒有了期待也沒有了驚喜;不知從何時開始荒叶,當(dāng)生活出現(xiàn)了問題琼掠,不再去試圖解決,而是選擇規(guī)避停撞。他在這次徒步中瓷蛙,一步一步地追溯著自己的生命軌跡悼瓮,如剝洋蔥般地剝開自己,拂去歲月的蒙塵艰猬,直指內(nèi)心真我横堡,直視六十年所犯的錯誤和遺憾是如何讓生活漸漸脫軌,讓婚姻成了一紙文書冠桃,讓愛成了恨與冷漠命贴。
愛與孤獨,普世的情感
哈羅德邁開雙腿直視孤獨感之時食听,也是他呼吁愛的回歸之刻胸蛛。書中講到自哈羅德離家,他的妻子莫琳從原來的憤恨到迷茫樱报,再到后來掙扎和恐懼葬项。空間上的獨處讓她多年來潛埋的孤獨感一瞬間肆意滋長開來迹蛤,把曾經(jīng)沉浸在自己和死去兒子戴維兩個人的世界里而忽略了其他所有人的她拽回了現(xiàn)實民珍。在孤獨感中,她多年來第一次從哈羅德的角度去看生活盗飒,去看問題嚷量。孤獨感讓她和哈羅德在兒子死后這么多年以來第一次感受到了兩人生命之間依然存在著連結(jié)。小說最后一段:“兩個身影就這樣拉著對方的手逆趣,站在海邊蝶溶,在笑聲中搖晃⌒”
雖對易經(jīng)一知半解抖所,但卻一直很贊同其主張的陰陽生克之道,即使在情感世界也是適用落包。很多人都說愛的對立面是恨,但我卻認(rèn)為是孤獨感摊唇,而恨只不過是當(dāng)一個人無法通過愛與被愛來消減孤獨感時咐蝇,對它的一種宣泄形式。愛與孤獨感如易經(jīng)主張的陰陽一般巷查,遵循著”陰陽互根有序、此消彼長“的規(guī)律,借用周國平在其散文中寫的一句話岛请,“在最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中旭寿,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并不能消除這種孤獨崇败,但正因為由己及人地領(lǐng)悟到了這種孤獨盅称,我們內(nèi)心才會對別人充滿最真摯的愛肩祥。“
愛與孤獨都具有普世性缩膝,不同國家的作者混狠,不同體裁的文章,不同文化的背景疾层,都不約而同地給讀者傳達了同樣的情感理念将饺。文學(xué)所蘊含的愛與孤獨的普世性也讓作品本身具備了跨越時空、跨越國界痛黎、跨越民族的普世價值予弧。從喬伊斯《一個人的朝圣》中的哈羅德到米切爾《飄》中的斯嘉麗,一個是在孤獨中尋找愛的回歸湖饱,一個是在愛的戲弄中跌進了孤獨掖蛤,體現(xiàn)的都是人生在愛與孤獨的轉(zhuǎn)化與相生中所碰撞出來的戲劇色彩×鹄回想起多年來看過的文學(xué)作品坠七,無一不體現(xiàn)愛與孤獨。沙翁的奧賽羅旗笔、羅密歐與朱麗葉彪置,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勃蘭特的呼嘯山莊蝇恶,胡塞尼的燦爛千陽……這些作品真正打動我的并不是那刻骨銘心的愛情拳魁,而是當(dāng)愛與死亡交臂時所爆發(fā)的孤獨感,一種雖未言喻撮弧,卻直擊人心潘懊、深入骨髓的孤獨感。海倫筆下的自己贿衍、伏尼契筆下的牛虻授舟、海明威筆下的老人、路遙筆下的孫氏兄弟贸辈、莫言筆下的地主六世輪回……這些人在生活的考驗中孤獨潛行释树,卻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激情和探索及對生命的熱愛……
本文由Dreamia攥寫,未經(jīng)授權(quán)擎淤,請勿轉(zhuǎn)載奢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