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已介紹了泉州幾大宗教圣地的古跡吮成,這一篇便來講講泉州的山山水水豁状,還原一個綠意盎然的現(xiàn)代泉州。
【山水古橋】
在我看來折欠,泉州之所以被網(wǎng)友推薦為“游客不多励烦,但值得去的地方”谓着,不單因其千年的歷史沉淀,還在于泉州是一個宜居的城市坛掠。走在鬧市中赊锚,寺廟香火、山水湖泊并存屉栓,道路整潔寬敞舷蒲,車輛行進有序,綠化充盈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友多,宜居牲平、宜游。
〖清源山〗
清源山離鬧市僅半個鐘車程域滥,主峰海拔雖只有498米纵柿,拾級登頂卻也不易蜈抓。史載,清源山最早開發(fā)于秦代藐窄,中興于唐代资昧,宋元時期最為鼎盛酬土,山上有眾多佛道的石雕造像以及天然泉眼等景觀荆忍,想要看遍,恐怕需要點時間撤缴,若只是爬爬山刹枉,半天時間足矣。
景區(qū)大門屈呕,由于需要70元門票微宝,爬山的基本都是游客。
上山前先拍下地圖虎眨,以免迷路蟋软。其實山上指示牌很多,還可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進行導航和講解嗽桩。
老君像岳守,游客最多的一個景點,基本無需爬山碌冶,進入景區(qū)就到了湿痢。老子是道教的開山鼻祖,這座老子坐像據(jù)說是中國道教獨一無二的瑰寶扑庞,原本便是一塊神似老子像的天然巨巖譬重,稍加雕琢而成。老子右手倚靠的罐氨,應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憑幾臀规,很有時代特色。
老子的傳世經(jīng)典之作《道德經(jīng)》栅隐,刻在石頭上塔嬉,為老君像的景點湊點花式。
就是這樣一座山约啊,看起來不高邑遏,爬起來卻很累人。
樹木茂盛恰矩,雖然是烈日暴曬的晴天记盒,但山上并不曬,還偶有涼風外傅。臺階很多很多纪吮,大都是普通的石階俩檬,只有一小段稍顯陡峭,山路蜿蜒盤旋碾盟,可容兩人并行的寬度棚辽,一直往上,甚是疲累冰肴,已無心拍照屈藐,所謂的景點也并非網(wǎng)上那般美麗,但親近大自然總是好的熙尉,只是下山后膝蓋會稍感不適联逻。
彌陀巖內(nèi)有阿彌陀佛立像,為元代佛教雕刻藝術(shù)的留存检痰。
山上的樹木長年累月吸取日月精華包归,粗壯高大,樹根嵌在巖石上生長铅歼,力量之美公壤。
所謂的清源天湖,為了它椎椰,氣喘吁吁地上了山厦幅,誰知網(wǎng)上的美圖都是騙人的,不過像一個臟兮兮的積水池俭识,差點連照片都無意拍攝慨削,也因此未再往上尋覓其它景點了。
到了清源天湖套媚,便差不多快登頂了缚态,俯瞰清源山下,泉州城就像躺在綠草叢中一般堤瘤,眼前清晰可見的便是泉州西湖玫芦。
〖西湖公園〗
許多地方都有西湖公園,泉州的西湖一無歷史色彩渲染本辐,二無神話傳說點綴桥帆,不過是1996年政府投資建設(shè)的一個普通公園,但它美慎皱,是真的美老虫。一個普通大湖,周圍種點植被茫多、搭幾座橋祈匙、建些亭臺樓閣,本不新奇,妙就妙在景無相重夺欲,莫要說對稱跪帝,就是相似的景觀也不多,站在這里是一幅畫些阅,移步別處伞剑,又是另一幅畫,畫中少不了湖和樹市埋,卻又是模樣不同的湖和樹黎泣。
泉州博物館出來,恰就在西湖邊上腰素,此時已是傍晚時分聘裁,陽光柔和地傾灑在大而碧綠的湖面上,習習涼風吹過弓千,波光粼粼。身后便是一片綠地献起,像極了咸陽湖洋访,與公路隔開,不聞車輛呼嘯谴餐,只知西湖怡情姻政。綠地沿著湖堤的一邊,栽滿柳樹岂嗓,柳枝搖曳汁展,人走在樹與湖間,感覺時間也慢了下來厌殉。
繞著湖堤食绿,來到湖中橋上,景致又是不同公罕,對面的閩臺緣博物館隔湖相望器紧,暮色中遠處的清源山還依稀可見,這一處楼眷,似乎便遠離了高樓大廈铲汪,遠離了城市喧囂,豈知是身在其中而渾然不覺罐柳。
走著走著掌腰,忽地出現(xiàn)一片榕樹林,樹葉茂盛张吉,根須垂地齿梁,地上綠草肆意生長,粗的枝干芦拿,細的根須士飒,交雜在一起查邢,增加了榕樹林的深度,看似隨意的幾株矮樹摻雜其中酵幕,層次感便更多了扰藕,仿佛這真的是一片很大的榕樹林,望也望不穿芳撒。
稍移幾步邓深,又是不同,這一處便是一個普通公園的模樣笔刹,一旁是別墅群芥备,大人挨著湖面散步,小孩追著風箏戲耍舌菜,這里的湖面十分平靜萌壳,似乎怕驚擾到人們的休閑時光。
若不說西湖日月,大概會以為這是一個荷塘袱瓮,邊上是假山亭臺,猶如皇家的后花園爱咬,走走停停尺借,看看那塘水對面深深淺淺的綠,瞧瞧落在荷尖上的蜻蜓精拟,還有塘水中婀娜多姿的倒影燎斩,噢,誰還記得這是西湖蜂绎。
西湖內(nèi)燕式結(jié)構(gòu)的刺桐閣栅表,泉州城也稱刺桐城,相傳五代時期泉州環(huán)城種遍刺桐樹荡碾,極其茂盛谨读,刺桐城也由此得名,刺桐樹坛吁、刺桐花至今仍為泉州的市樹劳殖、市花,刺桐路拨脉、刺桐閣之類的名稱不勝枚舉哆姻,泉州與刺桐是脫不開的。
西湖內(nèi)甚至還有這樣的人造沙灘玫膀,不僅為西湖增設(shè)了別樣的景觀矛缨,更是為小孩子提供了戲耍的場地。
西湖內(nèi)有幾座橋,形狀各不相同箕昭,這是其中之一灵妨,有點杭州西湖斷橋的味道。
站在橋上眺望落竹,清源山似乎近在咫尺泌霍,湖中有一小島,看似完全隔絕述召,人上不去朱转,島上樹木茂盛,幾乎要把整個小島包裹起來积暖,像一個無人干擾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藤为,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鳥飛落島上,想必是一片鳥的天堂夺刑。
橋的另一側(cè)缅疟,許多游客泛舟湖上,由于天色已晚性誉,未能親身感受一番窿吩,略感遺憾。
這應該才是西湖公園的正門吧错览,離開時,月已高掛煌往,偌大的西湖未能逛盡倾哺,但已感到美不勝收。
〖洛陽橋〗
洛陽橋刽脖,或稱萬安橋羞海,與潮州湘子橋、北京盧溝橋曲管、河北趙州橋齊名却邓,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由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院水。因洛陽橋所處之地為洛陽江入豪搬悖口,水流湍急檬某,洛陽橋歷經(jīng)7年方才建成撬腾,所用筏形基礎(chǔ)的造橋技藝在當時領(lǐng)先世界水平。我困惑于泉州距洛陽遙遙千里恢恼,卻將此橋命名為洛陽橋民傻,一查方知,漢晉時期,許多中原漢人為躲避戰(zhàn)火紛紛舉家南下漓踢,唐朝初期牵署,又有大批中原人南遷至此,大多為河南人喧半,他們見到泉州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奴迅,便稱江為洛陽江,橋為洛陽橋薯酝。而萬安橋的稱法半沽,也類似于古時寄寓長安城長治久安一般。
南遷的中原人所用語系也影響了泉州在內(nèi)的許多南方地區(qū)吴菠,原稱河洛語者填,也即現(xiàn)在的閩南語。據(jù)說閩南語系中的潮汕話做葵,尤其是潮陽話占哟,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想必便是這個緣由酿矢。由此我便大膽猜測榨乎,中華民族發(fā)源于中原大地,無疑以中原語言最為古老瘫筐,而元朝時期蒙古族入主中原蜜暑,清朝時期滿族入關(guān),一個個朝代更迭策肝,因中原多為平原肛捍,易于人口遷徙,北方多民族人口復雜融合之众,語言也漸漸產(chǎn)生變化拙毫,再到清朝,以北京話為官方語言棺禾,較大地影響了北方各地方言缀蹄,使得中原地區(qū)最古老的語言逐漸消失在歷史中。而由中原人南遷帶來的閩南語膘婶,在這個多丘陵山地缺前,古時認為山高路遠、相對隔絕的“蠻荒之地”未受過太大影響竣付,代代相傳诡延,反而使最古老的語言得意傳承。這純粹是題外聯(lián)想古胆,尚未考證肆良。
洛陽橋入口筛璧,如果滴滴打車,最好站在這里定位惹恃,走到橋的另一側(cè)定位很難夭谤,加上沒有標志性建筑,不好找車巫糙。
站在橋頭看洛陽橋朗儒,古色古香,這大概是城郊参淹,行人零星醉锄,少許游客,橋的兩端各有兩尊石像浙值。如今的洛陽江風平浪靜恳不,已不見昔日水流湍急的情景,這變化开呐,大概只有千年古橋能細細訴說了烟勋。
洛陽橋無論橋墩還是橋身,全是石頭建成筐付,長長的石條拼接起來卵惦,穩(wěn)穩(wěn)當當,也只有石頭最能夠經(jīng)受得住歲月的銷蝕瓦戚。石條拼接的地方并不嚴實沮尿,往兩根手指粗的縫隙往下窺,便是江水较解。
橋墩兩側(cè)有巨大的石板蛹找,由多塊石頭焊接起來,只剩下尖端浮出江面哨坪,也不知是橋體下沉還是原本如此。
橋尾的石燈塔乍楚,江面上有許多捕蠔的小船当编。
【鯉城點滴】
泉州市中心區(qū)為鯉城區(qū),因古城形似鯉魚而得名徒溪,大多景點已在前面寫過忿偷,再湊些零散點滴作點綴。
〖泉州博物館〗
泉州有幾處博物館臊泌,各有不同類型的展示鲤桥。泉州博物館與閩臺緣博物館相伴,位于清塬山下西湖旁邊渠概,分幾大展館詳細介紹了泉州自遠古時期至今的發(fā)展史茶凳,展示了泉州民俗嫂拴、南音、工藝等多種文化贮喧,輔以閩南地區(qū)的其它文化筒狠,是游玩泉州后更深入了解它的一個好地方。
泉州博物館外觀箱沦,還是具有廈漳泉特色的磚紅色辩恼。
舊石器石器的古人類肱骨化石,距今已有1萬多年谓形,可見泉州這片土地雖在國土邊緣灶伊,但古已有之,并早有人類活動寒跳。
出土的陶片瓷片聘萨。人類的發(fā)展確有其奇妙之處,遠古先民雖相隔遙遠冯袍,不相往來匈挖,在沒有交流學習的情況下,同時期的陶器制品甚至花紋圖案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康愤,仿佛是同種生物間的心靈感應儡循。
“一刀平五千”傳世品錢幣,看著像把鑰匙征冷,較相近于戰(zhàn)國齊國的刀幣择膝,這種錢幣是王莽篡漢后更鑄的,但還是秦始皇統(tǒng)一的天圓地方貨幣比較便攜检激。
宋元時期的泉州城池縮略圖肴捉,此時正是泉州開啟迅猛發(fā)展新篇章的時代。
〖街景〗
鐘樓叔收。相比西安鐘樓齿穗,泉州鐘樓看起來似乎有點草率,加上其似乎也不值一提的背景故事饺律,倒不如當作一個帶鐘的紅綠燈還稍有特色窃页。
鐘樓在東西街和中山路交界的十字路口,游客大都集中在這東南西北四條路复濒,風格與廈門的中山路相近脖卖,多為吃吃喝喝的小店鋪。
走著走著巧颈,進了人家的菜市場畦木,這里像極了小城市的夜市,賣菜的砸泛、賣海鮮的十籍,擺在路邊蛆封,熙熙攘攘,充盈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妓雾。
許多這樣的三輪車穿梭在泉州街頭娶吞,極具泉州特色,師傅坐一邊械姻,另一邊可載前后兩名乘客妒蛇,小小一個座位。
朝天門楷拳,是古時泉州城的七大城門之一绣夺,歷史悠久,位于北門街環(huán)島處欢揖,四周車水馬龍陶耍,少有人靠近,城門上已爬滿植被她混,更顯滄桑烈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