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加西亞·馬爾克斯相嵌,相信很多人都并不陌生。他是文學天才况脆,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富有想象力批糟,極具創(chuàng)造力格了,敘事手法高超,文字強而有力徽鼎;他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盛末,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活著為了講述》等著作熟為人知否淤,至今廣為流傳悄但。
而《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前一版譯作《一個遇難者的故事》)卻與他的其他作品迥然不同,包括他的自傳性小說石抡,因為這是一個非虛構的故事檐嚣,而且這個故事背后還有一個故事。
當時的馬爾克斯與幸存者啰扛,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路易斯持續(xù)了二十天的交談嚎京,最后以第一人稱撰寫了這個故事,并連續(xù)兩周在報刊上連載隐解。但這個與早前流傳的故事不同的故事觸怒了當時的軍政府鞍帝,揭露了被美化的事情,馬爾克斯因此被迫離開哥倫比亞煞茫,路易斯也脫離了海軍帕涌。直到15年后,1970年集結成書续徽,這個故事才又一次呈現(xiàn)于世蚓曼。
·他大難不死
這次新經(jīng)典再版的《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封面很有意思,仿佛是將整個故事呈現(xiàn)一次钦扭,海面之上辟躏,海浪之中,一人一船一群海鷗一群魚土全,圍繞著時間流逝轉動捎琐。在閱讀時会涎,我不止一次想起一部電影,當然不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瑞凑,盡管它們同樣是一個人一只船地在海上漂末秃,我想起的是《鯊灘》,因為其中深入靈魂的絕望和讓人敬佩的求生意志籽御。
幸存者自述的這種敘事早雖已告訴了我們結局——他大難不死练慕,對了,他還因此成為英雄技掏。但這一點也不妨礙我一口氣讀完這個故事铃将,在馬爾克斯的文字下,我讀到了一個情節(jié)跌宕起伏不大哑梳,卻扣人心弦的海難幸存者的孤獨求生故事劲阎。
風浪把軍艦卡爾達斯號船板上的八名船員卷入海中,路易斯也是其中一員鸠真,短短兩分鐘的混亂悯仙,他爬上了最近飄著的筏子,風浪再襲來吠卷,他始終沒有等到其他同伴向他游來锡垄。
·他是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
一個人,一只筏子祭隔,沒有實物货岭,沒有淡水,只身處于茫茫大海之中疾渴,看不見同伴茴她,看不見過往船只,也看不見海岸程奠,陪伴著他的只有熾熱的太陽丈牢、筏子底下的魚群、五點準時出現(xiàn)的鯊魚群瞄沙、偶爾飛過的海鷗己沛、幻想中的伙伴、饑餓感距境、絕望以及無盡的時間申尼,在漂亮得心生敬畏的加勒比海上度過這樣的十天的時間,不僅僅是對人類軀殼的折磨垫桂,更是對意志的消磨师幕,很難想象他是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
第一天在陽光下整理思緒,看手表算時間霹粥,等待著救援灭将;第二天同樣是熾熱的陽光,飛機飛過后控,饑餓庙曙;第三天等來了一下更近的飛機,等待救援的心繼續(xù)失落浩淘;第四天……第九天捌朴,第十天,能記住的細節(jié)是越來越少了张抄,獨自一人在筏子上砂蔽,其實也只是枯燥單一的印象,哪有什么特別的事情發(fā)生署惯,除了親手扭斷了海鷗的脖子左驾,除了吃了生肉,除了跟鯊魚搶食泽台,剩下的就是白天的孤寂,夜里的恐懼和等待的絕望了矾缓。
但他不知道的是怀酷,經(jīng)過了幾天的搜救,軍方宣布失蹤人員死亡嗜闻,文字也有提及蜕依,他在第八天想起了在莫比爾市的女友瑪麗,同樣在這一天琉雳,她在為他做安靈彌撒样眠。
·相對真實
這本是一個挺乏善可陳的故事,十天的漂流是無聊的翠肘,但馬爾克斯高超的敘事方式檐束,以及對故事細節(jié)的處理最讓我欽佩,文中多處的細節(jié)束倍,上至一人一物被丧,下至看不見的風和浪,從開頭巨細無比到后來越來越少绪妹,從中體現(xiàn)到路易斯的精神和意識變化的過程甥桂,在昨天和今天沒什么差別的情況下,他出現(xiàn)了幻覺邮旷,他看到了昔日的前輩黄选,他看到了駛過的船,等等的這些增加了故事的流暢性婶肩,增加了懸念和未知办陷,增加了一個不奇幻的經(jīng)歷的緊張感貌夕。
因為有了想象,所以故事才會豐滿懂诗,也因為少了奇幻蜂嗽,所以經(jīng)歷才顯得真實。本書被公認為非虛構文學的絕佳范本殃恒,非虛構文學的故事是建立在現(xiàn)實背景之上的植旧,比之虛構文學少了很多創(chuàng)造性,但其與紀實文學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區(qū)別离唐,也就是說病附,非虛構文學小說的故事也并不等于“真實”,但相對真實亥鬓。
路易斯的故事在他被救后還遠遠沒有結束完沪,這個故事應該結束在他主動找馬爾克斯之前。當局用美化過的漂流歷險故事讓路易斯成為英雄嵌戈,可路易斯最后卻用了真實的隨波漂泊故事來打碎了軍政府的面具覆积,從他和馬爾克斯最后被迫離開的結果來看,完全體現(xiàn)了當局的黑暗熟呛。
不可否認宽档,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雖然我們無法確定路易斯口述的經(jīng)歷是否完全真實庵朝,但當時備受熱捧的他愿意揭露海難真相吗冤,最后被當局遺棄,真正成了自己的英雄九府,至少現(xiàn)在的時代并沒有遺忘他椎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