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fā)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的作者是兩位日本人樱调,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并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突想。他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煤篙,是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萌壳、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场梆,有著“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之稱。他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晴弃,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為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掩幢。他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逊拍,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完善的能力。阿德勒學說以“自卑感”和“創(chuàng)造性自我”為中心际邻,并強調社會意識芯丧。阿德勒的代表作有《自卑與超越》《人生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等。
本書用“青年與哲人的對話”這樣一種故事形式總結了阿德勒的思想世曾。對話體的方式注整,讓我們閱讀起來很輕松,感覺自己就是那個不斷發(fā)問的年輕人度硝,而對面的那個哲人用貼近生活的例子,將高深難懂的心理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寿冕。
[框架結構]
引言
第一夜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蕊程?
第二夜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
第三夜 讓干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
第四夜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第五夜 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
[詳細解讀]
引言部分
千年古都的郊外住著位哲人,他主張:世界極其簡單驼唱,人們隨時可以獲得幸福藻茂。有一位青年自幼就缺乏自信,常陷入自我嫌惡的痛苦境地玫恳。對他而言辨赐,哲人的主張只不過是烏托邦式的空想而已。于是京办,他去拜訪這位哲人一探究竟掀序。
第一夜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話題1:再怎么找原因惭婿,也沒法改變一個人不恭。
阿德勒心理學考慮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财饥。
話題2:心理創(chuàng)傷并不存在换吧。
阿德勒心理學明確否定心理創(chuàng)傷,這一點具有劃時代的創(chuàng)新意義钥星。弗洛伊德的心理創(chuàng)傷學說的確很有趣沾瓦。他認為心靈過去所受的傷害(心理創(chuàng)傷)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禍首。當我們把人生看作一幕大型戲劇的時候谦炒,它那因果規(guī)律的簡單邏輯和戲劇性的發(fā)展進程自然而然地就會散發(fā)出攝人心魄的魅力贯莺。而阿德勒認為,“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编饺,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乖篷。”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透且,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撕蔼,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豁鲤。
話題3: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所謂憤怒其實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種“手段”而已鲸沮。比如琳骡,它既可以在接電話的瞬間巧妙地收起,也可以在掛斷電話之后再次釋放出來讼溺。某位母親并不是因為怒不可遏而大發(fā)雷霆楣号,她只不過是為了用高聲震懾住女兒,進而使其聽自己的話才采用了憤怒這種感情怒坯。
話題4:你想變?yōu)閯e人嗎炫狱?
改變的第一步就是理解。答案不應該是從別人那里得到剔猿,而應該是自己親自找出來视译。從別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過是對癥療法而已,沒有什么價值归敬。
你現在無法體會到幸福酷含,因為你不會愛你自己。而且汪茧,為了能夠愛自己椅亚,你希望“變成別人”,希望舍棄現在的自我變成像Y一樣的人舱污。 “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么呀舔,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疟眨”你之所以想要變成Y或者其他什么人别威,就是因為你只一味關注著“被給予了什么”。其實驴剔,你不應該這樣省古,而是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一點上。
話題5:你的不幸丧失,皆是自己選擇的
假若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給予的豺妓,而是自己選擇的結果,那就可以由自己進行重新選擇布讹。
在希臘語中琳拭,“善”這一詞語并不包含道德含義,僅僅有“有好處”這一層含義描验;另一方面白嘁,“惡”這一詞語也有“無好處”的意義。這個世界上充斥著違法或犯罪之類的種種惡行膘流。但是絮缅,純粹意義上想要做“惡=沒好處的事”的人根本沒有鲁沥。
話題6:人們常常下定決心“不改變”
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耕魄。即使人們有各種不滿画恰,但還是認為保持現狀更加輕松、更能安心吸奴。 不愿出去被人評價允扇,更不愿去面對因作品拙劣而落選的現實。你只想活在“只要有時間我也可以则奥、只要環(huán)境具備我也能寫考润、自己有這種才能”之類的可能性中《链Γ或許再過5年或者10年额划,你又會開始使用“已經不再年輕”或者“也已經有了家庭”之類的借口。
話題7:你的人生取決于“當下”
“無論之前的人生發(fā)生過什么档泽,都對今后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靖埃”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自己馆匿。
第二夜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
話題1:為什么討厭自己?
我所能做的就是首先讓其接受“現在的自己”燥滑,不管結果如何渐北,首先讓其樹立起向前邁進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把這叫作“鼓勵”铭拧。
你為什么討厭自己呢赃蛛?為什么只盯著缺點就是不肯去喜歡自己呢?那是因為你太害怕被他人討厭搀菩、害怕在人際關系中受傷呕臂。如,臉紅恐懼癥患者就是這樣肪跋。
話題2: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系的煩惱
“人的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歧蒋。”這是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州既。
話題3:自卑情結只是一種借口
自卑情結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借口使用的狀態(tài)谜洽。具體就像“我因為學歷低所以無法成功”或者“我因為長得不漂亮所以結不了婚”之類的想法。 那些用語言或態(tài)度表明自己的自卑情結的人和聲稱“因為有A所以才不能做到B”的人吴叶,他們的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沒有A阐虚,我也會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蚌卤。 雖然苦于強烈的自卑感实束,但卻沒有勇氣通過努力或成長之類的健全手段去進行改變奥秆。即便如此,又沒法忍受“因為有A所以才做不到B”之類的自卑情結磕洪,無法接受“無能的自己”吭练。如此一來,人就會想要用更加簡便的方法來進行補償析显,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yōu)秀鲫咽,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yōu)越感之中。
話題4:越自負的越自卑
阿德勒明確指出“如果有人驕傲自大谷异,那一定是因為他有自卑感”分尸。
有一種通過把自卑感尖銳化來實現異常優(yōu)越感的模式。具體就是指夸耀不幸歹嘹。以自己的不幸為武器來支配對方箩绍。通過訴說自己如何不幸、如何痛苦尺上,來讓周圍的人(比如家人或朋友)擔心或束縛支配其言行材蛛。阿德勒甚至指出:“在我們的文化中,弱勢其實非常強大而且具有特權怎抛”翱裕”
話題5:人生不是與他人的比賽
一提到“追求優(yōu)越性”,往往容易被認為是盡力超越他人甚至是通過排擠他人以取得晉升之類的追求马绝,往往給人一種踩著別人往上升的印象豆赏。阿德勒并不肯定這種態(tài)度。
在同一個平面上富稻,既有人走在前面又有人走在后面掷邦。請想象一下這種情形:雖然行進距離或速度各不相同,但大家都平等地走在一個平面上椭赋。
所謂“追求優(yōu)越性”是指自己不斷朝前邁進抚岗,而不是比別人高出一等的意思。 不與任何人競爭哪怔,只要自己不斷前進即可苟跪。
我們應該積極地看待自己與別人的差異。但是蔓涧,我們“雖然不同但是平等”件已。人都各有差異, 就知識元暴、經驗或者責任來講也許存在著差異篷扩。這種“差異”不關乎善惡或優(yōu)劣。因為不管存在著什么樣的差異茉盏,我們都是平等的人鉴未。
話題6:人際關系中的“權力斗爭”與復仇
也許孩子不能很好地系鞋帶枢冤、不能解開復雜的方程式或者是在發(fā)生問題的時候不能像成人那樣去負責任。但是铜秆,人的價值并不能用這些來決定淹真。我的回答仍然一樣:所有的人都是“雖然不同但是平等”的。
如果能夠體會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连茧,那么對世界的看法也會截然不同核蘸。不再把世界當成危險的所在,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啸驯,你眼中的世界就會成為一個安全舒適的地方客扎。人際關系的煩惱也會大大減少。
當被對方的言行激怒的時候罚斗,也要認清對方是在挑起“權力之爭”徙鱼。孩子有時候會通過惡作劇來捉弄大人。在很多情況下针姿,其目的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袱吆,他們往往會在大人真正發(fā)火之前停止惡作劇。但是距淫,如果在大人真正生氣的時候孩子依然不停止惡作劇杆故,那么其目的就是“斗爭”本身了。為什么要斗爭呢溉愁?想要獲勝啊,想要通過獲勝來證明自己的力量饲趋。
話題7:承認錯誤拐揭,不代表你失敗了。
所謂控制怒氣是否就是“忍耐”呢奕塑?不是的堂污,我們應該學習不使用怒氣這種感情的方法,因為怒氣終歸是為了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和工具龄砰。 不是不能發(fā)怒盟猖,而是“沒必要依賴發(fā)怒這一工具”。
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换棚,而是不了解發(fā)怒以外的有效交流工具式镐。所以才會說“不由得發(fā)火”之類的話。這其實是在借助發(fā)怒來進行交流固蚤。
關于權力之爭娘汞,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無論認為自己多么正確夕玩,也不要以此為理由去責難對方你弦。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進去的人際關系圈套惊豺。人在人際關系中一旦確信“我是正確的”,那就已經步入了權力之爭禽作。 我是正確的”這種堅信意味著堅持“對方是錯誤的”尸昧,最終就會演變成“所以我必須獲勝”之類的勝負之爭。這就是完完全全的權力之爭吧旷偿?
話題8:人生的三大課題:交友課題烹俗、工作課題以及愛的課題
行為方面的目標有“自立”和“與社會和諧共處”這兩點。而且狸捅,支撐這種行為的心理方面的目標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這兩種意識衷蜓。
討厭工作,往往不是討厭工作本身尘喝,而是討厭因為工作而受到他人的批評和指責磁浇,討厭被貼上“你沒有能力”或者“你不適合這個工作”之類的無能標簽,更討厭無可替代的“我”的尊嚴受到傷害朽褪。也就是說置吓,一切都是人際關系的問題。
當人能夠感覺到“與這個人在一起可以無拘無束”的時候缔赠,才能夠體會到愛衍锚。既沒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優(yōu)越性,能夠保持一種平靜而自然的狀態(tài)嗤堰。真正的愛應該是這樣的戴质。
話題9:“人生謊言”教我們學會逃避
阿德勒把這種企圖設立種種借口來回避人生課題的情況叫作“人生謊言”。
第三夜 讓干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
話題1: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認可
阿德勒心理學否定尋求他人的認可踢匣。 人究竟為什么要尋求別人的認可呢告匠?其實,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受賞罰教育的影響离唬。
話題2:要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后专?
我們“并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在猶太教教義中有這么一句話:“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输莺,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呢戚哎?”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如果一味尋求別人的認可嫂用、在意別人的評價型凳,那最終就會活在別人的人生中。
話題3: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來
即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課題嘱函。孩子學不學習或者跟不跟朋友玩啰脚,這原本是“孩子的課題”,而不是父母的課題¢吓ǎ基本上粒梦,一切人際關系矛盾都起因于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夠進行課題分離荸实,人際關系就會發(fā)生巨大改變匀们。
話題4:如何分辨是誰的課題?
辨別方法非常簡單准给,只需要考慮一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要由誰來承擔泄朴?”
我們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露氮。能夠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祖灰。
苦惱于與孩子之間的關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認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瞎妫總之就是把孩子的課題也看成是自己的課題局扶。就學習而言,告訴孩子這是他自己的課題叁扫,在他想學習的時候父母要隨時準備給予幫助三妈,但絕不對孩子的課題妄加干涉。在孩子沒有向你求助的時候不可以指手畫腳莫绣。
話題5: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
我在說明“課題分離”的時候總是會想起格爾迪奧斯繩結畴蒲。像這樣盤綜錯節(jié)的繩結也就是人際關系中的“羈絆”,已經無法用普通方法解開了对室,必須用全新的手段將其切斷模燥。
關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夠做的就只有“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道路”掩宜。另一方面蔫骂,別人如何評價你的選擇,那是別人的課題锭亏,你根本無法左右。
首先要思考一下“這是誰的課題”硬鞍。然后進行課題分離--哪些是自己的課題慧瘤,哪些是別人的課題,要冷靜地劃清界限固该。而且锅减,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給出的具體而且有可能徹底改變人際關系煩惱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觀點伐坏。
話題6:課題分離并不是人際關系的最終目標怔匣,而是入口
如果人際關系中有“回報思想”存在,那就會產生“因為我為你做了這些,所以你就應該給予相應回報”這樣的想法每瞒。當然金闽,這是一種與課題分離相悖的思想。我們既不可以尋求回報剿骨,也不可以受其束縛代芜。
按照別人的期待生活會比較輕松,因為那是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給了別人浓利,比如走在父母鋪好的軌道上挤庇。盡管這里也會有各種不滿,但只要還在軌道上走著就不會迷路贷掖。但是嫡秕,如果要自己決定自己的道路,那就有可能會迷路苹威,甚至也會面臨著“該如何生存”這樣的難題昆咽。
話題7: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分離課題并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相反屠升,干涉別人的課題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潮改。 不想被別人討厭,這對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沖動腹暖。近代哲學巨人康德把這種欲望稱作“傾向性”汇在。 ”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話題8:人際關系“王牌”脏答,握在你自己手里
只要是按照原因論認為“因為被打所以才與父親不和”糕殉,那么現在的我就只能束手無策了。但是殖告,如果認為“因為不想與父親和好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記憶”阿蝶,那“關系修復之卡”就會握在自己手中。因為只要我改變“目的”黄绩,事情就能解決羡洁。 課題分離不是為了疏遠他人,而是為了解開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之線爽丹。
第四夜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話題1:人際關系的終極目標
人際關系的“終點”在哪里呢筑煮?那就是“共同體感覺”。這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概念粤蝎,也是爭議最大的地方真仲。
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夠從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狀態(tài),就叫共同體感覺初澎。 阿德勒認為他自己所敘述的共同體不僅僅包括家庭秸应、學校、單位、地域社會软啼,還包括國家或人類等一切存在桑谍;在時間軸上還包括從過去到未來,甚至也包括動植物或非生物焰宣。也就是主張共同體并不是我們普遍印象中的“共同體”概念所指的既有范圍霉囚,而是包括了從過去到未來,甚至包括宇宙整體在內的“一切”匕积。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一切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盈罐。不幸之源也在于人際關系。反過來說就是闪唆,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際關系盅粪。共同體感覺是幸福的人際關系的最重要的指標。
想理解阿德勒所說的共同體感覺悄蕾,首先可以以“我和你”為起點票顾。把對自己的執(zhí)著(self interest)變成對他人的關心(social interest)。
話題2:“拼命尋求認可”反而是以自我為中心
實際上帆调,不能進行“課題分離”奠骄、一味拘泥于認可欲求的人也是極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關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番刊。
話題3: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含鳞,只是世界地圖的中心
話題4:在更廣闊的天地尋找自己的位置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歸屬感不是僅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須靠積極地參與到共同體中去才能夠得到芹务。 就是直面“人生課題”蝉绷。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枣抱、愛之類的人際關系課題熔吗,要積極主動地去面對。
如果你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佳晶,那就絲毫不會主動融入共同體中桅狠,因為一切他人都是“為我服務的人”,根本沒必要由自己采取行動轿秧。但是中跌,無論是你還是我,我們都不是世界的中心淤刃,必須用自己的腳主動邁出一步去面對人際關系課題晒他;
不是考慮“這個人會給我什么”吱型,而是要必須思考一下“我能給這個人什么”逸贾。這就是對共同體的參與和融入。
假設你是學生,只看到“學新燎郑”這個共同體灼伤。也就是說,學校就是一切咪鲜,我正因為有了學校才是“我”狐赡,這之外的“我”根本不可能存在。 沒必要固執(zhí)于眼前的小共同體疟丙。更多其他的“我和你”颖侄、更多其他的“大家”、更多大的共同體一定存在享郊。
話題5:批評不好览祖,表揚也不行?
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炊琉,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立場展蒂。
阿德勒認為,表揚這種行為含有“有能力者對沒能力者所做的評價”這方面的特點苔咪。 人表揚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縱比自己能力低的對方”锰悼,其中既沒有感謝也沒有尊敬。 我們表揚或者批評他人只有“用糖還是用鞭子”的區(qū)別团赏,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縱箕般。阿德勒心理學之所以強烈否定賞罰教育,就因為它是為了操縱孩子馆里。
話題6:如何才能形成相互協調與合作的關系隘世?
如何才能形成相互協調與合作的關系?這里就需要提到“橫向關系”這個概念鸠踪。
阿德勒心理學反對一切“縱向關系”丙者,提倡把所有的人際關系都看作“橫向關系”。在某種意義上营密,這可以說是阿德勒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械媒。
青年:您是說在縱向關系和橫向關系中只能選擇一種?
哲人:是的评汰。如果你與某人建立起了縱向關系纷捞,那你就會不自覺地從“縱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際關系。
自卑感原本就是從縱向關系中產生的一種意識被去。只要能夠對所有人都建立起“雖不同但平等”的橫向關系主儡,那就根本不會產生自卑情結。 正因為把人際關系看成縱向關系惨缆、把對方看得比自己低糜值,所以才會去干涉丰捷。
話題6:有鼓勵才有勇氣
可以置之不問嗎?不寂汇。我們需要做一些不是干涉的“援助”病往。阿德勒心理學把這種基于橫向關系的援助稱為“鼓勵”。 人會因為被表揚而形成“自己沒能力”的信念骄瓣。如果考慮一下平等的伙伴給你提供工作幫助的時候停巷,答案自然就出來了“謝謝”來對幫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謝,或者用“我很高興”之類的話來傳達自己真實的喜悅榕栏,用“幫了大忙了”來表示感謝畔勤。這就是基于橫向關系的鼓勵法。
最重要的是不“評價”他人扒磁,評價性的語言是基于縱向關系的語言硼被。如果能夠建立起橫向關系,那自然就會說出一些更加真誠地表示感謝渗磅、尊敬或者喜悅的話嚷硫。
話題7:有價值就有勇氣
人只有在可以體會到“我對共同體有用”的時候才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價值。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答案始鱼。
就是通過為共同體也就是他人服務能夠體會到“我對別人有用”仔掸,不是被別人評價說“很好”,而是主觀上就能夠認為“我能夠對他人做出貢獻”医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起暮。 對別人寄予關心、建立橫向關系会烙、使用鼓勵法负懦,這些都能夠帶給自己“我對別人有用”這一實際感受,繼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氣柏腻。
話題8:只要存在著纸厉,就有價值
請不要用“行為”標準而是用“存在”標準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斷五嫂,而應對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悅和感謝颗品。
話題9:無論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關系
“必須得有人開始沃缘。即使其他人不合作躯枢,那也跟你沒關系。我的意見就是這樣:應該由你來開始槐臀。不必去考慮他人是否合作锄蹂。”
并不是說將任何人都變成朋友或者像對待朋友一樣去對待每一個人水慨,不是這樣的得糜,重要的是意識上的平等以及堅持自己應有的主張寨昙。
第五夜 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
話題1: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納自我
對得了60分的自己說“這次只是運氣不好掀亩,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這就是自我肯定欢顷;與此相對槽棍,在誠實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礎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這就是自我接納抬驴。
“上帝炼七,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布持;給予我勇氣豌拙,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我智慧题暖,分辨這兩者的區(qū)別按傅。”
話題2:信用與信賴有何區(qū)別胧卤?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際關系的基礎不應該是“信用”唯绍,而應該是“信賴”。在相信他人的時候不附加任何條件枝誊。
如果不敢去信賴別人况芒,那最終就會與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關系。
話題3:工作的本質是對他人的貢獻
他者貢獻并不是舍棄“我”而為他人效勞叶撒,它反而是為了能夠體會到“我”的價值而采取的一種手段绝骚。
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他人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為他人做什么祠够,并積極地加以實踐压汪。只要擁有了這種奉獻精神,眼前的現實就會帶有截然不同的色彩古瓤。
話題4:工作狂是人生謊言
工作狂是只關注人生特定的側面蛾魄。工作”并不僅僅是指在公司上班。家庭里的工作湿滓、育兒滴须、對地域社會的貢獻、興趣等叽奥,這一切都是“工作”扔水,公司等只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只考慮公司的工作朝氓,那是一種缺乏人生和諧的生活方式魔市。
話題5: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
看似像線一樣的人生其實也是點的連續(xù)主届,也就是說人生是連續(xù)的剎那。
現實性運動是一種“當下做了當下即完成”的運動待德。
如果登山的目的是登上山頂君丁,那它就是潛在性的行為。說得極端點兒将宪,乘坐電梯登上山頂绘闷,逗留5分鐘,然后再乘電梯回來也可以较坛。當然印蔗,如果沒能到達山頂的話,其登山活動就等于失敗丑勤。但是源祈,如果登山的目的不是登頂而是登山本身皇耗,那就可以說是現實性的活動仁热。最終能不能登上山頂都沒有關系参歹。 站在現實性角度的時候,人生總是處于完結狀態(tài)岔霸。
話題6:人生的意義颜曾,由你自己決定
阿德勒的回答是:“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義。人生意義是自己賦予自己的秉剑》汉溃”
無論你過著怎樣的剎那,即使有人討厭你侦鹏,只要沒有迷失“他者貢獻”這顆引導之星诡曙,那么你就不會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略水。即使被討厭自己的人討厭著也可以自由地生活价卤。
[寫在最后]
今年8月看的電子書,邊看邊做摘錄渊涝。時隔一個多月慎璧,再去翻看這些摘錄時,已然碎片化跨释,連自己看起來都覺得散亂得沒有章法和邏輯胸私。但此時已懶得再回過頭去歸整。怎么辦鳖谈?忽然靈機一動岁疼,以“話題”來將這些散亂的摘錄串起來,既還原了青年和哲人的對話邏輯缆娃,又不必大費周章捷绒,也算是幫自己重新理了理頭緒瑰排。
說到底,這讀書筆記是寫給自己看的暖侨。它讓我重溫了當時閱讀此書的心情和感受椭住。如果歸結成一句話,那就是:我還會再來重讀這本書的字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