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中國人的骨子里有點喜歡悲傷的東西。
我們喜歡的四大名著里,紅樓夢萍摊,水滸傳等等都有非常經典的悲情的情節(jié)與結局,而我們依舊樂此不疲地閱讀與傳頌如叼,為故事中的人物牽腸掛肚冰木。
又比如我們喜歡的名角明星里也有許多悲傷的影子,比如抑郁的張國榮笼恰,去世的梅艷芳踊沸,個個絕代傾城,卻英年早逝社证,又美逼龟,又悲。但我們仍然不會忘記紀念他們追葡,反反復復地看他們的作品腺律,在一種緬懷的悲傷情緒里沉浸。
再來就是那些耳機里的流行情歌了宜肉,動不動就是《愧疚》《我難過》這種令人心碎的詞語匀钧,往往講述也是戀人之間各種糾葛情緒。高曉松都吐槽過以前唱情歌是說愛情多美好谬返,如今人們更喜歡的是心碎之斯,愛死去活來那種感覺,這也說明我門確實喜歡悲遣铝。
以前學語文佑刷,里面有一種寫法叫樂中寫哀,主要是利用喜與悲的沖突來創(chuàng)造一種情緒翰蠢,創(chuàng)造一種美感项乒,一種接近于真實世界人心理狀態(tài)下的美感。
我們很多時候便會不由自主地迷戀上這種悲傷的感覺梁沧,但其實想想,
這或許是我們在追求一種特別的美感蝇裤,
一種特別的廷支,跟別人不一樣的美感频鉴。
這種悲傷情節(jié),這種對特殊美感的追求恋拍,會從一種對悲傷的情緒的注意力垛孔,慢慢演化成不同的,對各種悲傷元素的欣賞施敢。
它會從只是感覺到周荐,慢慢變成看得到,聽得到僵娃,理解的到概作。像星巴克的品牌印記一樣,在你生活里出現默怨。
從而形成一種令人們迷戀的“悲傷”情節(jié)讯榕。
比如你會愛上《流星花園》里憂郁的男子花澤類,因為你喜歡他身上的那種憂傷感匙睹。覺得他和普通嘻嘻哈哈的男生不一樣愚屁。
又比如,你看《剪刀手愛德華》痕檬,被主人公所打動霎槐,你會愛上一個充滿悲情角色的人物,哪怕他讓你覺得可惜梦谜。
因為迷戀悲傷栽燕,你追逐瞬間就消逝的煙花,感受那種稍縱即逝的無奈改淑。
因為迷戀悲傷碍岔,你感嘆青春的過往,在回憶里思緒萬千朵夏。
當悲傷呈現的面越多蔼啦,我們似乎就容易被各式各樣的悲傷給打動,給吸引仰猖。悲傷像是一個不怎么去的國家捏肢,但它的環(huán)境,呈現出來的氛圍總令我們一部分人向往饥侵。
我在知乎上看到了這么一則答案鸵赫,它是針對于“為什么人喜歡聽悲傷的歌”做的一個回答。
我認為來自網友的答案躏升,或許能夠多少解釋一點“為什么人們有悲傷情節(jié)”這個問題:
數據證明辩棒,在聽悲傷的音樂(小調,悲傷敘事的歌詞等)時候,人們確實能體會到悲傷一睁,但是體會到的悲傷的程度(felt emotion)钻弄,比歌曲所要傳遞的悲傷(perceived emotion)程度要弱。
而其他感知到的情緒則超越悲傷感者吁。根據大規(guī)模數據窘俺,在聽悲傷音樂時候的感知情緒 按照強度(概率)排列,依次是
懷舊情緒(Nostalgia, 美好的舊時光)
安寧/安全感(peacefulness)
柔情/溫和(Tenderness)
悲傷(Sadness)
崇敬(Wonder)
超脫(Transcendence)复凳。
單從這一段話的解釋來看瘤泪,你是找得到一些認同感的。
比如我聽悲傷的歌曲的時候育八,我就會覺得好聽和安寧对途,往往在我寫作的時候我就會選擇這樣的歌曲來讓我進入狀態(tài),但我不會覺得他悲傷单鹿。
從一個悲傷的歌曲中掀宋,人們并不只是獲得悲傷的東西,它能夠有安寧仲锄,有平靜劲妙,有其他的情緒反饋。
那么儒喊,其實有可能我們在許多悲傷的事物里镣奋,所得到而收獲的也不只是悲傷。對于悲傷的迷戀怀愧,或許只是一個契機侨颈,一個認識我們自己,了解我們自己芯义,并感受生活方方面面的一次契機哈垢。
悲傷不只是悲的,它也是美的扛拨,是真實的耘分。
所謂的悲傷情節(jié),或許關乎一個人如何學會珍惜绑警,關于如何理解生活里的那些寂靜求泰。
悲傷情節(jié),是打開我們情緒上細膩部分的開關计盒。
而擁有悲傷情節(jié)的人渴频,或許就因為這種額外的同理心,而比別人看到的世界多了一半北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