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電視開的少了后症见,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的習(xí)慣,就轉(zhuǎn)變成了玩玩具了殃饿。
每次吃上兩口谋作,就從椅子上爬下來,玩會玩具乎芳,有時甚至直接把玩具放在餐桌上遵蚜,一邊吃一邊撥弄。
每次跟他說奈惑,不要一邊吃谬晕,一邊玩,但是感覺都不奏效携取,孩子依舊我行我素攒钳,很是頭疼。
為什么我們越說“不要”雷滋,孩子卻越“要”呢不撑?
這兩天看《三歲對了,一輩子就對了》時晤斩,終于從書里找到了答案焕檬。
1.了解孩子為什么不聽我們的話
2-3歲孩子的行動已經(jīng)能夠獨立,他們凡事力求自己思考澳泵、自己判斷实愚、自己解決,他們有強烈脫離父母的愿望,不管什么事情腊敲,都要自己嘗試一下击喂。聽到大人說“不要”,就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和本能的反抗碰辅,他們反抗權(quán)威懂昂、反抗控制、反抗命令没宾,以此來表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凌彬,或者通過反抗來引起父母的關(guān)注。
心理學(xué)上有一個很有名的測試:請不要在心里想一頭大象循衰。
當你看到說“不要想大象”的時候铲敛,你在想什么?是不是馬上腦子里就出現(xiàn)大象会钝?說不定還在想它是什么顏色原探,大的還是小的。
這是為什么呢顽素?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都不接受否定的詞匯咽弦,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潛意識越會告訴你“要做”胁出。成人都如此型型,何況孩子呢?
說越多的不要全蝶,孩子可能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闹蒜,變成了大人眼里所謂的不乖的孩子。
2.讓“不要”遠離孩子抑淫,對孩子多說肯定句
人一旦被別人否定的時候绷落,就像刺猬一樣豎起全身的尖刺不予接受∈嘉——卡耐基
每當我們想對孩子說“不要”時砌烁,我們先要提醒自己:我這樣的說法會有意義和作用嗎?然后催式,態(tài)度和藹函喉、語氣堅定地告訴孩子“要……”
像孩子不好好吃飯玩玩具,我們從“不要一邊吃荣月,一邊玩”管呵,試著改為說:“好好吃飯,一會兒媽媽要收拾就沒飯吃了哺窄,你就要餓肚子” 捐下。
我們可以多做幾個練習(xí)账锹,看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yīng)該如何說才會使孩子聽進去坷襟。
? ? “不要打小妹妹奸柬!”
? ? “不要總是開關(guān)電燈!”
? ? “不要爬到窗戶上去啤握!”
? ? “不要動,你會把碗摔了晶框!”
如果我們把這些否定句換成肯定句排抬,可以這樣說:
? ? “你可以輕輕地摸摸小妹妹∈诙危”
? ? “謝謝你幫我們打開電燈蹲蒲,這樣我們就能看清了∏止螅”
? ? “到這里來玩届搁,這里寬敞多了∏嫌”
? ? “小心拿著卡睦,輕輕地放到桌子上∈ィ”
這樣說表锻,是不是聽起來要舒服的多。
如果用肯定的語氣同孩子說話乞娄,就會得到不同于以往的回應(yīng)瞬逊,處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就不會處處和我們作對,他們似乎變得很順從仪或。
這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了尊重确镊,我們不是命令、限制他們的行動范删,而是讓他們做他們愿意做的事情蕾域。家里也不會再“狼煙四起”,氣氛會變得更加平靜和諧到旦。
改變說話的方式束铭,讓“不要”遠離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厢绝。
3.? 你提建議契沫,讓孩子來選擇
對于一些你覺得孩子不好的行為,我們可以試著從“不要”昔汉,改成給一些建議懈万,試著讓孩子自己從中作出選擇拴清。
不管是多么小的選擇,都能給他一種參與感会通,讓他知道大人尊重口予、考慮、重視他的需求涕侈。我們大人都愿意得到這樣待遇沪停,孩子也不例外。
還是“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裳涛,可以換成:
“你先好好吃飯木张,一會媽媽收拾了就沒有飯吃的,就要餓肚子了端三。吃完了舷礼,媽媽陪你一起玩你最喜歡的玩具積木,看看我們哪個疊的最高郊闯,誰是第一名妻献,你覺得這樣好嗎?”
根據(jù)孩子的愛好团赁,選擇一個他感興趣的話題育拨,挑起他的興趣。孩子聽了你的建議欢摄,是選擇一邊吃一邊玩玩具至朗,還是吃完跟媽媽一起比賽玩,我想剧浸,大概率是后者吧锹引。
有個有意思的溫馨提示: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的選擇符合我們的意愿,就把這個選項放到最后唆香。 因為畢竟孩子還小嫌变,他們一般都容易記住最后一個選擇。
試試看吧躬它,從否定改成肯定腾啥,就一字之差,效果可大不同冯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