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明代大孝子
◆◆◆
文 |石祿生
前言
中華五千年,華夏文化一脈相承明刷,厚積薄發(fā)婴栽,最終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中心的東方哲學(xué)體系。至明末清初辈末,中華儒文化的積累已然抵達(dá)了歷史的高峰愚争,儒家知識沉淀閃耀著智慧的光華。
也就是從這一時期起挤聘,廣大讀書人的家庭乃至士大夫階層的宅第轰枝,興起了儒家文化字板刻制之風(fēng):即以長方形或正方形的木板為載體,在其上刻制儒家經(jīng)典語錄或記述儒家圣賢格言组去,用于家中擺設(shè)鞍陨,以自勉或激勵家人遵守儒家為人之道。
這些字板文化从隆,可謂字字珠璣诚撵,無不是儒家智慧的結(jié)晶。對于今人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啟示意義广料。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現(xiàn)藏有一套制于清代的儒家文化八屏字板砾脑。撫去灰塵,頗為驚艷艾杏。該套字板記述了宋明清三個時代一些理學(xué)名家或儒風(fēng)大家的哲理思想韧衣,每一屏單獨記載一個人物,總計八屏八個人物。
因此畅铭,該套字板每一屏都是獨立成篇的啟示格言氏淑,屏塊之間可忽略次序。筆者試著分別予以解讀硕噩。
1
在中華儒家文化體系中假残,孝親是一項至關(guān)重要的儒家價值觀,或者說是倫理根基也不為過炉擅。
歷史上最著名的孝子當(dāng)然要數(shù)禹舜辉懒,他是后世儒家學(xué)子倡導(dǎo)孝親的典范人物。
在舜之后谍失,中華歷史中涌現(xiàn)的大孝子比比皆是眶俩,但能上升到禹舜那種孝親高度,四海八荒皆尊其為榜樣的人快鱼,并不多見颠印。
判斷一個古代的孝子,是否有歷史影響力抹竹,要看他是不是進(jìn)入了古人載述的文本线罕,如紙質(zhì)史料、木質(zhì)字板等窃判。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現(xiàn)藏于福建品藏文化公司的儒家文化八屏字板钞楼,其中有一屏記載的就是關(guān)于孝親的文本:“郭開符曰:事父母能盡孝,則我生之子看我榜樣兢孝,自然孝順窿凤。古有云,形正則影正跨蟹,形邪則影邪雳殊,必?zé)o差也〈靶”
這屏文字很好理解夯秃,“郭開符”說:“一個人如果能孝順父母,那么受他的影響痢艺,其子將來也會孝順?biāo)?/p>
古人說:身正影子就正仓洼,身邪影子就邪,這個道理真是對極了堤舒∩ǎ”文中用身形和影子的關(guān)系,來比喻父子之間的孝親觀念傳承舌缤。
這個叫“郭開符”的人也提到了箕戳,“身正則影正某残,身邪則影邪”,這是一句老古話陵吸,即由更早的古人說的話玻墅。那么這個“古人”是誰呢?
有一句俗話我們都熟悉:“身正不怕影子斜壮虫“南幔”其實這句話就是從“身正則影正,身邪則影邪”演變出來的囚似。歷史上說這句話的人剩拢,是蒙元時期道家全真教的教主祁志誠。
祁志誠在少年時期遭遇戰(zhàn)亂饶唤,成了孤兒裸扶,后來長大后就做了道士,經(jīng)過修煉搬素,成為一代道學(xué)大家。
后來元朝吏部尚書張無智向祁志誠請教治國方略魏保,祁志誠就說出了聞名千古的幾句話:“身正則影正熬尺,身邪則影邪。大丈夫處其厚谓罗,不處其薄粱哼。居其實,不居其華檩咱。治大國若烹小鮮揭措。”
關(guān)于祁志誠刻蚯,本文不贅述绊含。我們還是言歸正傳,視線集中到前述字板中寫到的孝親理論上來炊汹。
顯而易見躬充,文中提到的主人公郭開符,必定是某個歷史情境下的大孝子讨便,唯有如此充甚,他的影響力才能上升到榜樣的高度。
那么霸褒,這個“郭開符”是哪個朝代的人呢伴找?關(guān)于他的孝親,浩如煙海的歷史文本中是否有過記述废菱?
這就涉及到歷史線索的探究和發(fā)現(xiàn)了技矮,這同樣是文物“考古”的一部分抖誉,只不過不是從實物的角度,而是從文物所承載的歷史信息入手穆役。
通過強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文本檢索寸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廣東澄汗⒈遥縣一支芮氏族人的宗譜中梳杏,以及湖北十堰市一支藺氏族人的宗譜中,均有關(guān)于“事父母盡孝淹接,則我生之子看我榜樣”的家訓(xùn)內(nèi)容表述十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不同地域塑悼、不同姓氏的宗族祖訓(xùn)中劲适,都有明確記載,該孝親理論的提出者是“郭開府”厢蒜。
顯然霞势,字板文本中的“郭開符”,和芮氏斑鸦、藺氏宗譜中的“郭開府”愕贡,無疑是同一個人。符和府巷屿,一字之差固以,其中必有一個是筆誤。
眾所周知嘱巾,通假字是中國古代文本中常見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憨琳,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本質(zhì)上是屬于錯字或別字旬昭,通常是行書人筆誤造成篙螟。
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得多了,也有不少書者有意模仿前人用別字替代本字稳懒,這就形成了更為廣泛的通假字現(xiàn)象闲擦。
在前述字板中,“郭開府”誤作“郭開符”场梆,即為典型的由筆誤造成的通假字現(xiàn)象墅冷,而不是書寫人有意為之。
那么或油,郭開府又是何許人也寞忿?我們由歷史常識判斷可知,“開府”并不像是人名顶岸,而是古代高級官員的代稱腔彰。
在古代叫编,位居三公、將軍霹抛、長史搓逾、丞、主薄杯拐、布政司參政霞篡、督撫等行列的官員,均可被稱之為“開府”端逼, 即可以開設(shè)府署朗兵,還能自選僚屬人員。
換用今天的語境顶滩,一個姓李的局長可被稱為“李局”余掖,一個姓王的處長可被稱為“王處”;更有甚至礁鲁,即便沒有達(dá)到局或處級的官員盐欺,也有可能被人“尊稱”為局或處。
所以說仅醇,“開府”這種稱呼找田,在古代算是比較常見的,但也不像現(xiàn)如今的“某局”着憨、“某處”那樣普遍,畢竟务嫡,在古代符合“開府”等級條件的官員甲抖,還是限制在比較小的范圍內(nèi)。關(guān)于開府等級條件心铃,不同的朝代各有不同准谚,有的嚴(yán)格限制,有的比較寬泛去扣。
那么柱衔,作為家訓(xùn)文化的一部分,前述字板簡單地以“開府”來稱呼這個郭姓的孝親典范人物愉棱,誰又能知道它指的是誰呢唆铐?這不是開了個“歷史玩笑”嗎?
顯然奔滑,如果我們這么想艾岂,必然是站在現(xiàn)代人的思維立場去看的。
實際上朋其,我們可以斷定王浴,這個人物在古代相當(dāng)長的時間內(nèi),必定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闹宋铮惶崞鹦⒂H荚虚,人們就能想起這個名字账蓉,一提到這個名字就能想到孝親,唯有如此钞啸,書寫人才會輕松地寫下“郭開府”而不至于擔(dān)心家中后人不識得此人几蜻。
這個道理很簡單,時至今日爽撒,提起“李中堂”入蛆,我們就能想到這是在說遠(yuǎn)在清代的李鴻章;說到“張大帥”硕勿,我們能知曉這是在說民國軍閥張作霖哨毁,而不是別人。
因此源武,“郭開府”是特指某個人物扼褪,這在以前的歷史情境下,是斷不會產(chǎn)生身份歧義的粱栖。
2
前面說了這么多话浇,我們?nèi)詻]有揭開“郭開府”這個人物的真實身份之謎。那么闹究,此人到底是誰幔崖?
其實揭開謎底很簡單,只要符合三個條件者渣淤,就是其人赏寇。這三個條件是:姓郭;古代高級官員价认,達(dá)到“開府”等級資格嗅定;孝親典范。
根據(jù)這三個條件用踩,在歷史煙海中搜索渠退,一個名字就此浮出水面:明代中晚期的郭東。用今天的眼光去看脐彩,郭東算不上有名碎乃,但在明代中后期,此人卻是名震遐邇的大孝子惠奸。
郭東是山西高平縣人荠锭,出生于1523年,自他族譜上有記載以來的始祖晨川,是唐代大名鼎鼎的宰相級人物郭子儀证九。
但從郭子儀以來删豺,郭家并沒有出過什么大人物,直到郭東這一代愧怜,才又名震四海了一把呀页。
1556年,郭東三十三歲拥坛,他考中了進(jìn)士蓬蝶。后來歷任浙江嘉興知縣、河南嵩縣知縣猜惋。四十一歲那年丸氛,郭東升任大明朝廷留都南京刑部主事,這個官職相當(dāng)于今天的中央部委中的處級干部著摔,當(dāng)然還不具備“開府”等級條件缓窜。
郭東在南京任職,年邁的父母在山西老家谍咆,兩地相隔千里之遙禾锤。如果碰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摹察?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辦法:有的人會說“忠孝不能兩全”恩掷,放任父母在家鄉(xiāng)老去;有的人會想方設(shè)法把父母接到自己的工作之地來贍養(yǎng)照顧供嚎。
郭東是個孝子黄娘,他當(dāng)然第一考慮是把父母接到身邊來了。無奈郭東的父親死活不肯離開故土克滴,只有他的母親在他的再三勸說下寸宏,來南京住了三個月。但是三個月之后偿曙,他的母親也不干了:“我非回家鄉(xiāng)不可,俺不想死在他鄉(xiāng)羔巢⊥洌”
其實郭東的母親身體硬朗得很,她離故去還早著呢竿秆。上了年紀(jì)的人嘛启摄,就是不想在他鄉(xiāng)生活。
這跟今天好多老一輩的父母幽钢,不愿意去北上廣跟隨子女生活是一個道理歉备;當(dāng)然了,按今天的房價形勢匪燕,在北上廣的子女蕾羊,有能力接父母來生活的喧笔,怕是也不多。
除了不想在他鄉(xiāng)生活龟再,郭東的母親牽掛在老家的老伴兒书闸,這是她鬧著要回家的另一個主因。郭母的牽掛是有道理的利凑,因為郭父的身體狀態(tài)每況愈下浆劲,說不定哪天就走了。
郭東沒有辦法處理眼前的困境哀澈,他只好讓母親回去了牌借。又過了一些日子,郭東心想這不是辦法:“父母跟子女割按,骨肉親情一場膨报,有今生沒來世的,我得回去照顧他們啊哲虾”铮”
雖然他也留戀官職,但跟父母比起來束凑,他覺得官職是浮云晒旅。于是郭東主意一定,立馬向朝廷打報告汪诉,請求停職废恋,回家給父母養(yǎng)老送終。
就這樣扒寄,郭東從南京卸職歸去鱼鼓,回到老家,安心侍奉雙親该编。過了不久迄本,郭父果然就去世了,郭東在悲痛之余也頗感安慰:“好在我歸得家鄉(xiāng)來給父親送了終课竣,不然就遺恨終生了嘉赎。”
郭父走了于樟,郭母還是不愿意跟隨郭東去他鄉(xiāng)公条。郭東也想好了:“只要母親健在一日,我絕不外出為官迂曲“谐鳎”就這樣,郭東在家鄉(xiāng)一住就是十八年,這是一段何其漫長的日子关霸。郭母在他的照顧下也確實長壽传黄,直到晚年安然過世。
3
1586年谒拴,年已六十六的郭東尝江,終于回到了闊別十八年的官場,補任官部主事英上。不得不說炭序,大明朝廷確實尊重中華孝道倫理,對于像郭東這樣久別仕途的普通官員苍日,只因他是個大孝子惭聂,概不嫌棄他疏于朝政,重新給予他原職務(wù)等級待遇相恃。
實際上大明朝廷不但不嫌棄郭東脫離朝政太久辜纲,反而大力弘揚他的孝道行為:“郭東真是個大孝子啊,朝野上下要提倡向他學(xué)習(xí)拦耐。對于這種官員耕腾,不但不該嫌棄他,還要大力重用他杀糯∩ò常”
于是乎,郭東作為大孝子的聲名不脛而走固翰,獲得了滿滿的榮譽狼纬。反過來,天下的讀書人都掀起了向郭東學(xué)習(xí)的熱潮骂际。
一時之間疗琉,郭東成了名副其實的“感動大明”人物。由此歉铝,郭東的孝親事跡影響力延續(xù)到了清代盈简。
又過了不久,孝子榮譽等身的郭東太示,順利升任尚書司丞柠贤、順天府丞、南京太常寺卿等高級官位先匪。
按照大明律例,到了司丞和府丞級別弃衍,就可以“開府”了呀非。由此可推知,就是從這時候起,郭東被世人親切地稱為“郭開府”岸裙。
“郭開府”的聲名大響猖败,歸根結(jié)底不是因為郭東的官位有多高,而是他的大孝子形象深入人心降允,世人為了尊敬他恩闻,稱之為“郭開府”。久而久之剧董,郭開府的名頭就徹底響亮了幢尚。
明代戲曲大家湯顯祖,對翅楼,就是他寫過萬古流芳的《牡丹亭》尉剩,他曾經(jīng)寫過這樣一首詩:《養(yǎng)龍歌·送謝玄瑞吳越游兼呈郭開府》。湯顯祖寫這首詩毅臊,主要是送給貴州籍才子謝三秀的理茎,順便呈送給“郭開府”這個人。
湯顯祖畫像
詩中寫了什么管嬉,并不重要皂林。重要的是,詩題中的“郭開府”是否為郭東蚯撩?筆者的觀點是肯定的础倍。
原因很簡單,湯顯祖跟郭東幾乎身處同一時代求厕,而且比郭東年輕二十來歲著隆。當(dāng)郭東以孝道聞名江湖并被世人敬稱為“郭開府”的時候,湯顯祖四十來歲呀癣,正值人生當(dāng)年美浦。
在這種情況下,湯顯祖沒有理由在詩中稱另一個姓郭的高官為“郭開府”项栏,一是有逆郭東聲名大噪的文化潮流浦辨;二是幾乎不可能這么巧,同時代還有另一個姓郭的達(dá)到開府級別的高官沼沈,而且湯顯祖剛好跟他認(rèn)識還很熟悉流酬,這種概率太低了。
由上綜述列另,歷史上以孝道聞名且被稱為“郭開府”的人芽腾,就是明代的郭東無疑。郭開府的身份之謎页衙,說到底其實并不重要摊滔。
重要的是阴绢,在年輕人扎堆涌入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奮斗的今天,鄉(xiāng)村“空巢老人”現(xiàn)象在普遍上演艰躺,明代郭東的孝親往事呻袭,想必能給予我們深遠(yuǎn)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