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與人初相識介衔,首先會被問星座骂因,第二就是你從哪裡來炎咖,兩條問題下來,對方就會形成對你的基本印象寒波。
香港人在大陸有什麼普遍的形象呢乘盼?生活節(jié)奏快、愛中英夾雜影所、說「港普」蹦肴,無耐性等等僚碎。假如你的行為偏離了以上的特質猴娩,例如你的普通話有捲舌音,對方往往會驚呼:「你真的是香港人嗎勺阐?」
用簡單的一兩個標籤來推斷出一個人的全部面貌,本身就犯了以偏蓋全的謬誤渊抽。
然而蟆豫,在大城市生活,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往往點到即止懒闷,誰都沒有耐心去深刻了解一個人,而以偏蓋全正是最快捷而偶爾有效的認知方式愤估。
這是思考的惰性帮辟,而且是難以避免的。正如我們看多了網上新聞玩焰,就會覺得所有大陸遊客都是素質低;上多了高登討論區(qū)昔园,就會覺得所有港女都是「港女」蔓榄。而以偏蓋全慣了并炮,成見就會形成甥郑。
成見是很可怕的事逃魄,它會扼殺可能性壹若。
我在大陸呆了快一年嗅钻,現在已經習慣看簡體字店展、用微信养篓、甚至偶爾會說些大陸的潮語,有些香港朋友會提醒我柳弄,你應該這樣那樣,才能防止「大陸化」概说,做個真正的香港人碧注。我想,什麼時候香港人要用某些行為習慣來規(guī)範了糖赔?為什麼我要為了保持香港人的同一性,向一個廣闊的世界關上大門呢放典?
八逝变、九十年代是香港最好的日子,那時候的香港是東亞的中心奋构,也是歐美在亞洲的落腳點和中轉站,真正的國際都會弥臼。作為國際都會的市民宴咧,應該什麼都會,什麼都可以径缅,中英日韓都講得掺栅,繁體可以簡體也可以,這樣才能吃四方飯纳猪,做全世界的生意氧卧。
這種不能定義、不能蓋括的特性兆旬,在我心中是最香港的假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