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就是相信“偽科學”
偽科學:錯誤的東西,或者“不可證偽”的結論
可證偽性:一個理論推導出來的結論卷玉,在邏輯上或原則上要有與一個或一組觀察陳述發(fā)生沖突或抵觸的可能。簡單說就是可以找到肛捍。例如假設“世界上沒有鬼”是可證偽的共虑,只要發(fā)現(xiàn)了一個鬼就能證偽允扇,當然也永遠不可能證明缠局。那么“世界上有鬼”就是不可證偽的
科學的飛速發(fā)展,我跟不上了考润,我選擇迷信
隨著科學的發(fā)展狭园,科學給了我們更多確定性和更多“名詞”,我們選擇相信“聽得多”的“科學名詞”糊治,而這個“科學名詞”的科學性唱矛,則有可能用另一個“科學名詞”解釋至合理。我們不斷接受著碎片化的知識井辜,理性與質(zhì)疑漸漸被稀釋绎谦。迷信似乎更舒適,既表現(xiàn)自己不落后緊跟科學的腳步粥脚,又不用很累地低效率地去質(zhì)疑窃肠。
媒體廣告天天在我耳邊說著,不那么“科學”的東西刷允,聽著聽著就成了自己的認知了
媒體的目標不是追求科學真理冤留,而是追求傳播效果,這樣就削弱了科學知識的嚴肅性树灶;例如:媒體更多地是報道霍金的身體殘疾纤怒,卻有如此聰明的大腦與堅強意志;其科學理論或知識卻只字不提
媒體追求報道“特殊”的不具代表性的個例天通,違背科學精神泊窘;例如:一學生做激光近視手術,雙目失明土砂,激光手術千萬別做
廣告為了賣自己的產(chǎn)品,往往會稍微曲解科學事實谜洽。例如:本產(chǎn)品純天然植物萃取萝映,不含任何化學物質(zhì)
怎么辦?我想做個有“不迷信的人”
不斷接觸對立的想法和結論阐虚。接觸想法與結論對立序臂,就會主動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少接觸娛樂媒體與新聞,還有廣告——遠離錯誤的洗腦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