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在朋友圈里,看到幾個父母討論幾歲跟孩子分床睡的的問題炕倘,媽媽們吐槽跟孩子同床的苦與樂钧大,以及嘗試跟孩子分床/房睡的掙扎。
不禁讓我想起了跟女兒同床的經(jīng)歷罩旋。
還記得我生了女兒從醫(yī)院回到家的第一晚,不知道該怎么睡覺,婆婆說:“你先暖好被窩褂微,然后我把孩子抱給你郁季≡÷睿”這就開始了我整整一年抱女兒睡覺的經(jīng)歷。每夜幾次喂奶趣苏、換尿布不說愧膀,自己都不敢翻身檩淋,怕壓著孩子蟀悦,孩子有點小動靜日戈,趕緊開燈查看,沒有睡過一晚囫圇覺份氧。一直到孩子斷了奶蜗帜,才稍稍有點好轉(zhuǎn),但是真正分床睡還是孩子6歲以后的事厅缺。
我們都知道跟孩子同床有很多弊端诀豁。
從寶寶的角度窥妇,不利于寶寶的健康秩伞,還有寶寶被壓住纱新、堵住口鼻窒息的危險(我一個同學家里發(fā)生過這種慘劻嘲)簿废,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更有甚者歪赢,醫(yī)學個案表明,如果孩子大了還跟父母同床白对,有可能產(chǎn)生性焦慮和性羞恥心理换怖。
從父母的角度,得不到高質(zhì)量的睡眠条摸,沒有夫妻應有的私有空間屈溉,有可能影響到夫妻感情子巾。
所以线梗,到了孩子大一點怠益,很多父母都要糾結(jié)怎么跟孩子分床/房睡的問題蜻牢。
我跟女兒就曾走過這樣的歷程抢呆。但有了兒子以后昌阿,卻從來沒有糾結(jié)過這個問題懦冰。因為我取長補短谣沸,采用了老外(也就是新西蘭人)撫養(yǎng)孩子的方式刷钢。
老外之所以從來不糾結(jié)跟孩子分床睡的問題,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跟孩子同床過乳附。
02
那么内地,以老外的撫養(yǎng)方式,孩子在哪里睡覺呢许溅?下面我從孩子出生開始一一介紹瓤鼻。
孩子如果在醫(yī)院出生,就睡在媽媽旁邊的嬰兒床上贤重。嬰兒床是透明的茬祷,高度正好跟媽媽躺在床上的視線平行,便于媽媽觀察和抱放孩子并蝗。媽媽跟孩子不同床祭犯,利于彼此得到很好的休息秸妥。同時,盡管不在一張床上睡覺沃粗,醒著時媽媽和孩子還是有很多肌膚親密接觸時間粥惧。
到了家里,孩子睡在搖籃里(bassinet)最盅。是比孩子的身材只大一點點的籃子形狀的嬰兒床突雪。助產(chǎn)士說,把孩子的被子包得松緊適度涡贱,孩子會有一種母親子宮里一樣的安全感咏删,幫助孩子睡眠。這種搖籃的高度一般可以調(diào)節(jié)到父母舒服的高度问词,方便產(chǎn)后的媽媽照顧孩子督函。搖籃一般放在爸爸媽媽的臥室,方便父母半夜給孩子喂奶和換尿布激挪。也可以搬到戶外辰狡。我兒子小時候有幾次就在室外睡覺,可能是因為新鮮空氣的緣故吧垄分,我記得他在室外睡得特別香宛篇。
如果開車出去,孩子就睡在嬰兒車座上锋喜。這種適合小嬰兒的車座可以像籃子一樣提起來到處走些己,方便爸爸媽媽們帶孩子出行『侔悖看黃教主夫婦是不是帶著孩子也很有范兒?
一般到了6個月左右段标,孩子長高了,活動量大了炉奴,就從搖籃里轉(zhuǎn)到嬰兒床(baby cot)去睡覺逼庞。這種嬰兒床四周有圍欄,里面有足夠的空間讓寶寶翻身瞻赶。
同時赛糟,嬰兒床也搬出父母的臥室。這個時候“分房”砸逊,小小的孩子當然沒有什么異議璧南。分房之前,父母還需要做一些工作幫助孩子晚上睡整覺师逸,不用再半夜起床喂奶和換尿布司倚。
有的孩子自然就開始睡整覺,有的孩子需要一點訓練。比如我兒子就是三個月時动知,我用了三個晚上訓練他睡整晚皿伺。訓練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睡前吃飽,半夜里醒來只喝水不喂奶盒粮,這樣孩子就不會再半夜醒來鸵鸥,或者醒來后就不再哭鬧要吃奶,玩一會兒又入睡丹皱。
什么時候從嬰兒床轉(zhuǎn)到孩子的第一個“大床”妒穴,要看孩子的。如果孩子在嬰兒床上好好的种呐,晚一點換成大床也沒關(guān)系宰翅。我兒子大概1歲半以后,有時候自己會跨過床圍欄跳(摔)下來爽室,安全考慮,就給他買了一張“大孩子的床”淆攻,也就是一般的單人床阔墩。
因為孩子從小就一個人睡,從6個月起就開始自己一個房間睡覺瓶珊,所以換床的過程沒有什么掙扎和糾結(jié)啸箫。偶爾兒子會半夜醒來到爸爸媽媽房間里,我們把他帶回自己房間安慰一會兒也就好了伞芹。
所以忘苛,采用這樣的方式的確不用糾結(jié)跟孩子分床/房睡的問題。
03
仔細想想唱较,老外這種在孩子睡覺方面的撫養(yǎng)方式扎唾,除了不用糾結(jié)分床睡的問題,還有一些其他好處南缓。
第一胸遇,保證了父母的生活空間和夫妻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孩子睡了汉形,大人想干嘛干嘛纸镊,不怕影響到孩子,保證了夫妻的交流概疆。
第二逗威,從小孩子有孩子的空間,父母有父母的空間岔冀,使孩子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意識凯旭、尊重自己和他人個人空間的意識。所以經(jīng)常見父母對孩子說“我需要跟某某聊聊, 你回避一下好嗎尽纽?” 幾歲的小朋友就自然而然地去自己房間玩咐蚯。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這種撫養(yǎng)過程中弄贿,孩子自然習得了自己的個體意識春锋、獨立意識。見過不少17差凹、8歲的本地孩子期奔,高中畢業(yè)后打工一年掙夠錢,然后就一個人危尿、或者跟朋友到世界其他一些地方去旅游呐萌。這種行為選擇中孩子表現(xiàn)出的自食其力、獨立意識和個人的安全感谊娇,恐怕部分就來自于這種教養(yǎng)方式肺孤。
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撫養(yǎng)孩子的方式要求大人陪孩子睡覺,半夜喂奶济欢、把尿的習慣又給這種方式提供了現(xiàn)實需要赠堵。很多人,特別是奶奶輩的人甚至覺得法褥,父母為孩子犧牲睡眠茫叭、為孩子克制自己是應該的。但是半等,正如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一切都讓給孩子揍愁,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杀饵。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莽囤。”
既然是最可怕的禮物凹髓,而且又有別人的好禮物樣品擺在那里烁登,為什么不改變一下自己的做法呢?
P.S. 有讀者在公眾號后臺問了我一個問題蔚舀,才發(fā)現(xiàn)有個重要的東西忘了寫饵沧!當孩子6個月左右轉(zhuǎn)到嬰兒床(cot)上以后,睡覺一般用睡袋赌躺!睡袋厚度不一狼牺,可以根據(jù)季節(jié)選用,下面一般可以開口礼患,孩子可以用很久是钥。另外在新西蘭這些(各種搖籃掠归、小床、睡袋)都是有很多不同價位的選擇悄泥,網(wǎng)上和二手店賣得很便宜虏冻,親戚朋友白送的也不少,所以養(yǎng)個孩子并不貴弹囚。
(槭樹街艾林原創(chuàng)出品厨相,所有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