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北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齊家文化遺址之—痕鳍。位于甘肅省武威縣城西北皇娘娘臺。
皇娘娘臺,亦稱尹夫人臺笼呆,尹夫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西涼國王李思的妻子熊响,在李嵩創(chuàng)建的西涼政績中,授注著她許多心血和智慧诗赌,為此有人把西涼政權(quán)稱為“李尹政權(quán)”汗茄。尹氏,是天水郡尹文的女兒铭若,后來隨父移居故臧(今武威)洪碳,她姿質(zhì)秀麗,好學多才叼屠。東晉義熙十三年(417)二月瞳腌,李嵩卒,其子李歆繼位镜雨,尹氏被尊為太后嫂侍。不久,李歆起兵攻打北涼荚坞。
北涼的沮渠蒙遜是匈奴族挑宠,尹氏從人民生息和民族團結(jié)的愿望出發(fā),勸阻李歆颓影,但遭拒絕各淀。最后尹氏嚴正警告兒子:“你若不聽勸告,不僅在軍事上要吃敗仗诡挂,而且國家也會被滅亡碎浇。李歆仍一意孤行。晉元熙二年(420)璃俗,西涼被北涼沮渠蒙遜所滅南捂,李歆戰(zhàn)死,釀成國破家亡的悲劇旧找。尹夫人被沮渠蒙遜擄來國都姑減溺健,蒙遜在西漢末年竇融所筑的臺基上為她修建了房子,讓她住下來钮蛛。沮渠蒙遜還為自己的兒子沮渠茂虔娶尹氏的女兒做了妻于鞭缭。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系西涼國王李嵩的“十六世子孫”。
李淵為了紀念祖先魏颓,在姑藏尹夫人臺的基礎(chǔ)上修建了一座大寺院岭辣,名叫“尹臺寺”。唐代詩人岑參曾登臨此臺甸饱,并作了《登涼州尹臺寺》詩:“胡地三月半沦童,犁花今始開仑濒。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臺偷遗。清唱云不去墩瞳,彈弦風颯來。應(yīng)須一倒載氏豌,還似山公回喉酌。”形象地描繪了尹臺寺昔日的情景泵喘,可見尹臺寺在當時是很有名氣的泪电。尹夫人臺經(jīng)歷了千百年漫長歲月,以后人們稱之為皇娘娘臺纪铺。如今臺上建筑已不存在相速,但是,臺的遺址依然如故鲜锚。近幾年來和蚪,經(jīng)過幾次文物普查,在這里多次發(fā)現(xiàn)板瓦烹棉、瓦當和磚等建筑遺物。
皇娘娘臺遺址舊名尹夫人臺怯疤。在甘肅武威縣城西北2.5公里浆洗,屬“齊家文化”遺址,距今4000年左右集峦。遺址東西長500米伏社,南北寬250米,文化層厚度0.62米至2.3米塔淤,內(nèi)涵豐富摘昌,曾發(fā)掘出房址9座,窯穴圍繞房屋高蜂,有圓形聪黎,橢圓形和長方形3種。出土文物以陶器為最多备恤,石器稿饰,骨角器,銅器露泊,卜骨都有喉镰。刀,錐為紅銅惭笑,分鑄造侣姆,鍛打兩種生真。石器以打制為多,磨制石器也有增加捺宗。隨葬器物各墓多寡懸殊柱蟀,象征權(quán)力和財富的玉爺,玉壁也有發(fā)現(xiàn)偿凭。說明當時已進入銅石并用階段产弹,屬新石器時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