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母校
---寫在離別母校之際
每年這個時候枪向,這個地點,重復著同樣的故事梢夯。
結束了三年的高中學習,結束了兩天的高考诀艰,我拖著有些沉重的行李和腳步,拖著長長的記憶和不舍饮六,告別母校其垄,走向人生的下一個驛站---大學生活。
時間之于我卤橄,猶如河水漫過手掌绿满,似有所覺,卻抓不住它的腳步窟扑。只有記憶中的印象和痕跡喇颁,也許可以讓時光倒流。驀然回首嚎货,和附中的初遇恍如昨日橘霎。
三年前,我跟隨著父母來到附中殖属,在張貼在教學樓一樓走廊墻壁的高一新生名冊上姐叁,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和所在的班級。我還記得當時父母充滿欣慰的笑容和我小鹿亂撞的心情洗显。那一刻外潜,我知道將在這個校園里度過花季,走過雨季挠唆,跨過成人門处窥。在所有有關青春的記憶中,附中一定是故事里那一抹任時光沖刷也永不褪色的光亮玄组。
剛從鄉(xiāng)下步入附中的我們滔驾,青澀頑皮,幼稚叛逆巧勤,附中就像一位苦口婆心的長輩嵌灰,用堅持不懈的耐心和細心弄匕,教會了我們思考和主動颅悉。課堂上,老師們反復要求“主動問問題”迁匠,有時一邊笑我們“朽木不可雕也”剩瓶,卻又一邊無比耐心細致地解答著眾多疑問驹溃。這兩種重要的品質在日復一日中被深深埋在我們心底,在不知不覺中生根延曙,成為我們學習時的條件反射豌鹤。
開學不久,我就和老師枝缔、同學打成一片布疙、親密無間,和他們談天說地愿卸、談古論今灵临,和他們交流探討、沖突辯論趴荸。在母校老師的引領下儒溉,我們積累學習中的點點滴滴,匯成知識的大海发钝;我們起步于崎嶇不平顿涣,最后都能登高遠眺。在和同學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酝豪,同學們的性格就像美術班里那一幅幅畫作涛碑,有的典雅文靜如素描,有的活潑大方如水粉寓调,有的靈敏精怪如工筆锌唾,有的嬉笑怒罵如油彩……母校,給了我們屬于自己的舞臺夺英,讓我們綻放精彩晌涕。
最難忘的還有母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痛悯。每天傍晚或周末余黎,我總喜歡一個人獨自在校園中徜徉漫步。校園內的道路四通八達载萌,把學校的主要建筑和活動空間連成一體:立著一面巨大浮雕墻的“思賢廣場”惧财,氣勢宏偉的教學樓,一望無際的田徑場扭仁,綠樹環(huán)抱的籃球場垮衷,優(yōu)雅寧靜的圖書館,設施先進的實驗樓乖坠,造型別致的食堂搀突,還有放學后熱鬧非凡的男女生公寓。校園內草木蔥蘢熊泵,四季如春仰迁。猶記得第一次漫步校園時甸昏,我好像置身于遠離城市喧囂的森林公園,讓我的心靈得到了大自然的撫慰和滋養(yǎng)徐许,也讓我漸漸明白了母校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氣息是我精神成長的沃土施蜜。
母校是凝聚我高中三年成長和情感的地方〈朴纾回首望去翻默,似乎還能看到曾經我與同學上課時急急忙忙跑進教室,下課時趴在走廊欄桿上看著風景或一起聊天的情景恰起,似乎還能聽見耳邊依稀傳來的朗朗的讀書聲冰蘑。是的,讀書聲是熟悉和不變的村缸,只是校園和教室里的學生在這三年里換了一茬又一茬祠肥,如今坐在原來教室里的早不再是曾經的我們了。
在我的高中日記里梯皿,曾記下了母校自創(chuàng)建以來仇箱,從這里走出的一大批杰出校友的名錄:方岱寧,中國科學院院士东羹,清華大學教授剂桥、博導;黃浩属提,南京大學教授权逗、博導;國防大學副教育長冤议,教授斟薇,少將軍銜;蔡明夷恕酸,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學博士堪滨;薛晗喆,東南衛(wèi)視女主播蕊温,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他們是母校的光榮和驕傲袱箱,也是我今后人生的標桿和心中永遠的偶像。
雖然高中三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义矛,但它卻保存了我最寶貴的青春記憶发笔,我希望它能一直放在那個位置,就像三年來教室里我坐過的那張課桌椅凉翻。倘若有一天了讨,我發(fā)現(xiàn)自己迷失在車水馬龍、霓虹燈下,想要前行卻迷失方向量蕊,想回歸內心卻無處安放,我想艇挨,我應該會想起這片校園残炮,想起我的母校,想起那個夏天穿堂而過的風缩滨,想起那個春天綿延不斷的雨势就。